第24届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巴国队与华国队之间的较量,正式开始。
身穿黄色球衣的巴国队、在转播画面上,上半场先从右至左进攻;一身白色队服的华国队,则是从右向左进攻。
比赛进行了不到4分钟,维休斯在禁区外的一脚传中,先是被张尔华挡了出来;他紧接着拿到球后、又是一脚弧线球的冷射,力道小了一些,直接被冯步抱在了怀里。
巴国队完成了双方的第一次射门。
由于雷戈惯用的战术和对手差不多,都是喜欢利用球场的宽度,所以从刚开场的情况来看,华国队的阵型还没有给对手留下过大的空隙。
双方僵持了10分钟下来,感觉进入比赛状态更早的华国队员、不仅凭借更积极的跑动和逼抢,有效抑制住了对手的进攻;还利用自身速度比较快的特点,获得了两次攻门的机会。
第12分钟,张金宁接到徐业的传球后,沿着右路迅速来到禁区前。
和靠近中路、跟着前插的利奥做了一个撞墙式的“二过一”配合,这位右前卫穿过了达尼诺的防守,继续高速带球向前。
而跟队友做完刚刚的配合后,利奥也在无球情况下,斜着插向了对方门前。
张金宁从巴国队肋部右侧传出皮球时,身前已经没有人在做近距离防守了。
这个低平球的传中质量不错,但靠近后门柱的巴洛特、估计没有想到利奥会把球漏过来,仓促间的抢点攻门,偏出了巴国队的大门。
3分钟后,阿里森的手抛球、又被从拉菲利亚身后悄悄上来的徐业断了下来。
华国队后腰见前方的空白区域较大,便自己带球突到大禁区外,然后一脚远射,稍微高出了横梁。
看到这接连的两脚打门,华国球迷心中突然生出了一个、此前想到不敢去想的念头:我们的球队,有没有可能战胜“六星巴国”?
场边的雷戈,倒是一点这样的想法都没有。
自己的球员在本场比赛开始后,确实比预想中的更为自信。
或者说,他们在面对“巴国队”这个、以前只会出现在“梦中”的敌人时,更想把自己的能力,全部发挥出来。
从徐业刚才那脚射门,就能看出来:没有了太多“成绩”包袱的华国球员,更想把握住这次难得的对决机会,抛开杂念、毫无保留地与足球领域的“大boss”战上三百回合!
只要能酣畅淋漓地、做好了自己能做的事情,最终战果如何,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和“不想留下任何遗憾”的华国队球员比起来,对方球员在这十多分钟里,更像是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
真要用两队的客观实力作为模板,来一场“模拟推演”的话,对方主教练再另外组建一支“26个人的球队”,依然会毫无悬念取得优胜。
而本次带了9名“进攻型”球员,来参加世界杯比赛的这支巴国队,也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攻强守弱”。
从本届世界杯开赛后、他们踢过的几场比赛数据来看,巴国球员在球场上的覆盖面积都是非常广的。
用马宇在当一场比赛直播嘉宾时的话来说:我们的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是被海水覆盖的,剩下的29%,是由巴国队覆盖的!
通过其中两场大比分战胜对手的比赛,稍微专业一点的人士,都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巴国队的这群“攻击手”们,该进攻的时候、自然毫不含糊,该参与防守的时候、也是不遗余力。
然后、你就会发现,球场的任何一个区域,都能看到他们的球员。
更让人绝望的是,这些从小抱着足球长大的巴国球员,到了每个位置上的技术,都堪称世界一流!
所以,你看巴国队只带了8名后卫来参战、就觉得他们“头重脚轻、不重视防守”,那是被其他“非巴国队”的常规思路给蒙蔽了双眼。
他们不过是为了战术阵型的需要,让8名可以在其他队伍里、充当前场射手的球员,披上了“后卫”的外衣而已。
与此对等的、巴国队那些“百万军中也可取上将首级”的中前场队员,真要用心防守起来,可能要超过“进入世界杯正赛圈”的48支国家队里,一大半的专职后卫!
不管是停、传、带、射、还是跑、防、拦、截...不都是要围绕着脚下的足球来吗?而这个黑白色的皮球,早就是我身体的组成部分了。
浑身都是足球的“艺术细胞”,根本就不跟你比、用时间和长度来衡量的“田径项目”,而是和对手比肉眼可见的技术、技巧、创造力,比不断突破的难度系数。
就如同华国的“跳水梦之队”一样--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分9.9。少给0.1分,是让你再创新高,怕你骄傲。
这就叫“降维打击”!
好在“足球之神”将如此天赋、捏到他们身体里的同时,还给他们埋下了一个隐藏属性--放荡不羁。
巴国这些天才球员们,自从来到人间以后,每天的日常无非就是三件事:吃饭,睡觉,足球。
既然这就是人生,那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个人成就、团队意识、国家荣誉、民族自豪、社会责任感?差不多就行了,为什么要给自己这么多压力呢?
所有人都说“巴国队应该在本届世界杯上卫冕、应该拿到这一届的冠军、距离上一次夺冠已经过去多少多少年了”...上一届不是刚刚满足了各位的愿望了吗?
世界第一的足球水平、和“有没有成为世界冠军”的欲望,是完全独立的两件事情,不能在巴国队身上混为一谈。
就好像雷戈此时观察到的情况一样。
华国队在成为本届世界杯八强之一后,队伍成员的真实能力、就突飞猛进到可以和巴国队“扳手腕”的程度了吗?
并没有。
现在场面上的“僵持”状态,不过是巴国的场上队员们减弱了逼抢的强度、降低了跑动的积极性,相当于主动调低了别人挑战自己的“难度”。
作为他们的对手,要承认这一点很难,却必须要认清事情的真相。
就比如张金宁的那次突破后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