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开摆螺蛳粉第一 > 第474章 入圣贤碑

第474章 入圣贤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吐谷浑跟突厥的关系并不好。

十几年前,吐谷浑被隋朝打得找不着北的时候,没少被突厥人落井下石,但那只是小仇。

为了对付大唐这个庞然大物,吐谷浑当然愿意放下身段,跟突厥人合作。

只是……突厥人愿意吗?

想到这里,吐谷浑王子有些担心地问道:“可是,突厥人愿意帮我们吗?”

大唐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没有突厥人的帮忙,就算是所有西域小国加起来,也完全不够看。

再者,就算突厥人愿意帮忙,恐怕也需要条件。

吐谷浑出得起这个条件吗?

突厥人会真心帮忙吗?

问题很多,吐谷浑王子一口气问了出来,直接把国师问傻眼了。

“啊……我也不知道啊。”

国师两手一摊,哭丧着脸道:“再怎么样,总比直接被大唐吞并的好吧?”

“谁说的。”

吐谷浑王子忽然叹了口气,有些失落地说道:“在长安的这些日子,国师难道不觉得这里比吐谷浑好多了吗?这里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有,还有数不清的美人……就算没了吐谷浑,在这里做一个富家翁也未尝不可。”

“哎呀!”

听到这话,国师顿时麻了。

大唐还没打过来,你就想要投降……你还是吐谷浑的王子嘛!

再说了,要是没了吐谷浑,你就是大唐手里的泥团,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你还有任何反抗的机会吗?

想要做富家翁,也要有这个本事才行啊!

国师的心里已经把王子骂了一遍,但嘴上却一句话都不说,只是沉默以对。

他很明白,王子已经被长安的繁华所迷惑了。

回去之后,一定要告诉大汗!

“国师,你怎么不说话啊?”

王子看到国师一言不发,顿时疑惑道:“难道这样不行吗?”

你还知道不行?

国师没好气地白了一眼,随后低声道:“行不行,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听到这话,王子顿时泄了气。

他当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反正打还是降,都只能由他的父亲决定……他在这里说再多都没有意义。

虽然心里明白,但这种无力感让他十分不爽。

老东西,怎么还不死!

……

几天后,在长安待了一个多月的朝贡队伍,终于要回去了。

临走之前,麴文泰再次见到了李世民,并且把玄奘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此时,距离玄奘离开高昌国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按照他西行的速度,现在恐怕已经走到了西突厥的境内。

麴文泰之所以要说这个,是害怕大唐跟西突厥起冲突,万一导致玄奘被抓,那就完蛋了。

“无妨!”

李世民听完之后,直接笑着摆了摆手:“听说高昌国主给了他好多通关文牒,有这些通关文牒在,还怕有人不放行吗?”

“呃,陛下怎么知道的?”

麴文泰一听这话,顿时冷汗都下来了。

这可是他跟玄奘之间的秘密。

因为玄奘是从大唐偷渡出去的,根本没有得到大唐官方的许可,所以根本没有任何大唐官方的背书。

为了让玄奘可以一路走得顺利一些,麴文泰特意为他制作了一些通关文牒,而且借用的还是大唐的名义。

这是要是追究起来,他又九个脑袋都不够砍啊!

“咳咳,高昌国主不必惊慌。”

李世民哈哈一笑,淡定道:“天底下的事,只要朕想知道,自然有办法知晓。至于此事,就当那些通关文牒是大唐给的吧,没有人会追究这件事的。”

“多谢陛下!”

麴文泰当场松了口气,随后小心翼翼的擦了擦冷汗。

李世民见状,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对了,此次赠与高昌国的书签有点多,朕准备派一队兵马随行护送,高昌国主可有意见?”

“没有,臣感激不尽!”麴文泰连连点头。

说完了正事,麴文泰便辞别离开。

等他走出大殿之后,韦安平才从侧面的屏风里走出来,随后看了麴文泰的背影最后一眼。

“先生可还有什么要说的?”李世民见状,连忙问道。

韦安平摇摇头:“没什么好说的,只等宣讲官们在高昌国立下大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动手了。”

此次派去护送麴文泰的队伍中,大部分确实是长安的精锐士卒,但也有一小部分是各种专业人员。

比如绣衣使者和宣讲官。

这些人去高昌国的唯一任务,就是把最新的“自古以来”这套理论,散播开来。

只要高昌国的百姓相信了这套理论,那么就可以轻轻松松,不费吹灰之力地拿下高昌国。

之后还可以凭借这套理论,直接跟吐谷浑,以及其他西域小国交涉。

胃口大一点的话,甚至可以将整个西域一口吞了。

“那就静候宣讲官们的佳音了。”李世民微微点头道。

这一等就过去了两个月。

六月之时,岭南传来消息,冯盎准备亲自入朝述职。

此次述职,一来是为了向皇帝汇报岭南的情况。

二来也是带着家中子侄,前来长安见闻求学。

虽然冯家是岭南的地头蛇,但他也很清楚长安城才是大唐未来的中心,冯家想要富贵长存,就必须朝中有人!

不管是自家的子弟,还是来长安结交权贵,他都必须要来一趟。

然而……冯盎还没等到,一则噩耗先行传来。

李纲死了。

此时的李纲,并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太子少师,而是一个从崖州归来的功臣。

是他带回来的棉纺织技术,打开了大唐棉纺织的历史,给长安城带来了暖和轻便的棉衣和棉被,以及更多的棉纺织品。

此时的他,虽然地位不高,声名不显,但功绩一点都不比历史上那个李纲低。

听到李纲死了的消息,韦安平忍不住有些恍惚,下意识的想到了自己当初说的那些话。

是他的一番话,将李纲送到了崖州,让他失去成为太子太师的机会。

但也是这番经历,让李纲看透了官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从崖州带回了棉纺织技术,并且一直努力改良。

从某个方面来说,他就是大唐的“黄道婆”!

“陛下,我提名李公入圣贤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