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封神演义还有西游记两本书的恩怨,再扯一些。很显然,老吴的西游记就是有一部分专门奔着你封神演义来的,你不是鼓吹道教拉拢释教贬低儒家么,咱专门从方方面面揭你个底儿掉,让大家瞅瞅真正的道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老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正客观的做了评价的,但是比较隐晦,对儒家的一些败类和风花雪月之徒也抨击了一些,甚至批判了帝相王侯,却也对其仍抱有希望和期盼。很遗憾,老吴看到了顽空,想要去打破它,可是,饶是才华横溢冠绝非常也做不到,也没有一点儿的机会,也没有根本性的法子。这才是打破顽空须悟空,到头来,仍是壁里安柱窑头土坯水中捞月,只成空耳,怎不让人为古人担忧替古人心酸啊。
龙王的事情后面咱再讨论哈,现在还接着胡说。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孙悟空被绑在降妖柱子上,却是刀枪不入火雷难伤。太上老君建议送了自己用来开炉炼丹回收。杨戬呢,玉帝只给了些吃喝用物,升官一个字儿也没提,打了回去灌江口,二郎神心里不满,还得谢恩。
太上老君这时候很可疑的,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才推入八卦炉中,还没有使用自己的三味真火,结果光将猴儿熏了个火眼金睛,七七四十九日后,都没有查探一番,就开炉取丹,结果孙悟空趁机跑了出来,还将老头给整了个倒栽葱赶走了。
这老君也太次了点儿吧,但这说明有问题。太上老君肯定是知道这猴子的秘密,背景来历什么的。但就是装聋作哑的,似出力却捣乱的,典型的老奸巨猾老谋深算,生财有道,隐藏甚深,在这本书里稳坐第二把金交椅。
孙悟空憋了多日,猴性儿大,轮着棒槌一通儿乱敲,再度大闹天宫。但是接下来的三段诗文,交代了孙悟空来历背景甚深,最后还说了万象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玄机相当的玄奥,以后再说。
孙悟空一路折腾,都打到凌霄宝殿外面了,被几十个神仙团团围住,可也不怕,用了三头六臂的本事,化作三条金箍棒,转圈滴溜溜飞舞。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
这里面的诗词,又说明了猴子和佛道机缘匪浅。别的先不过早解释,就谈谈披毛带角。一般的理解就是动物啊,但是这是有典故的,道家有披毛犀牛,佛家讲究如带角虎,原本这是俩家的得意神兽呀,呵呵,到了老吴这里,被指的是什么呢?
但是要注意看这段诗词,看头一遍的时候,什么乱七八糟的,第二遍,哎,摩尼珠啊,难道?不对,到底是嘛?带着胡乱猜测,往后面找着看,直到第十四回的时候,果然,书里面给出了答案。里面写到,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咱们再看看现在的猴子,那是三头六臂再加上三条如意金箍棒团团飞舞。
如意金箍棒,东海龙王是怎么评价的,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有这么厉害么?很多妖怪为什么有的爱有的怕金箍棒?就连孙悟空后来被青牛用金刚镯收了金箍棒之后,翻筋斗逃了性命,朦胧失主张。扑梭梭两眼滴泪,岂料如今无主杖,空拳赤脚怎兴隆!
上回书凯撒提到了,嘉靖皇帝给陶仲文的大赏赐总重量135oo斤,和这如意金箍棒的重量正好是一样。朱元璋定下的法律,贪污六十两银子的官员死罪。大家也都明白了的,这让我们童年时候无比羡慕的孙猴子不懈斗争之武器,在老吴的心目中,其实是钱!!!
……
但是,人家玉帝一眼就看出来了,哦……原来如此,如此这般,遂传旨派人请如来降服妖猴。很多人对玉帝的看法不怎么样,认为无能什么的,这我也有所认同。但是,凯撒仍将玉帝这么一个缺点甚多的人物放在了西游记这本书里面,混得最有水平的神仙们头把金交椅上。玉帝的原型或者是灵魂,老吴肯定将隆庆皇帝给放了进去。这才是凯撒坚持认为西游记成书于1572-1582年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
如来接旨赶紧带了俩徒弟前往,见了孙悟空介绍了自己,还装着不知道的样子,问猴儿的来历什么的。
孙悟空现在还没悟空呢,哪里将这如来放在心上,却是让如来给上了一课,最后提醒但恐糟了毒手可惜了本来面目。孙悟空现在根本听不懂也不在意,便同意和如来赌斗筋斗云。直到5oo年后,才明白了不少前前后后,知道让如来哄了我,甚至知道了自己的一点儿本来面目。但是哄的是什么呢?孙悟空的本来面目究竟是什么呢?凯撒现在只能说这个里面太太太复杂了。
不出意外,输了,却被压在五行山下。但是猴子有一句话,大家要注意,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这是干嘛呢,这是吴老爷子在借着猴子的嘴巴告诉我们,世间根本就没有什么未卜先知,都是骗人的。
这里镇压了妖猴,天上开了个安天大会,如来对玉帝表面上还是尊敬的,不敢违悖,自称老僧嘛,但当着猴儿的面儿却是又酸又妒又恨的。但如来总体上很满意,这次没白来,主要目的达到了,顺便还拉近了和天庭的表面关系,多了些人缘。老吴同时也在告知我们,这佛教又开始抬头了,而且朝中上下不少人都要投奔半投奔的,甚至是过来见过实际主子的。
如来连吃带拿的,但是吃没吃荤即龙肝凤髓就不知道了,没说。满载而归,叫个高兴。又在五指山贴个六字真言,彻底震住猴儿了。这六字真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说法挺多,各表不一,凯撒的理解是佛我同在,非要按顺序翻译的话,就是好呀,如意,吉祥,佛啊。
饿了让吃铁丸渴了喝铜汁,好好反省,以后再放出来。这是佛家认为该下地狱的主儿才能有的享受呀,但这却是如来安排的,目的就是要让猴儿感受好好一下,反正出来以后,孙悟空变了,彻底成了两面性格的猴儿,是善是恶是贤是愚?说不太清了,这之前的猴子都是凭本能喜好做事,不太爱用大脑考虑问题的。的确在压了五百年后,孙悟空悟了不少简单的空啊。
接着说西游第八回,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
铁杵或能磨成针,水滴亦可将石穿,磨砖作镜徒惹笑,积雪为粮饿死人。
如来乘兴归来,驾住祥云,对迎接的众道,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嗯?这,这老吴也太逗儿了。佛经原文是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一个说原,一个讲离。老吴太有才了,点赞,鼓掌。那如来到底什么意思呢,单纯从如来的话里分析,是这样的。我用偌大智慧看遍了三界,除了孙悟空,都找不到第二个根本性原,就猴儿有最原始的根,善恶共存的根儿。
听了经过之后,大家便给佛爷庆功贺喜一番。
开篇诗最后说到,便见龙王三宝;在接下来后面的一段诗词中提到,受用龙宫法界。这说明佛教和道教一样,都是有龙文化的,过会儿再说下子。
虽然西洲不知年月,但如来还是没糊涂,知道过了漫长的五百年左右,大伙儿聚一聚,盂兰盆会嘛,这善男信女上供了那么多好玩意,也该让大家好好搓一顿的。
不能光吃啊,菩萨献诗,如来讲根本源流。说着说着,矛头一转儿,将四大洲风土人情介绍一下,这是一个经典解说啊。
最后,如来才说了自己的实际心思,要传经入南洲,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韬光养晦,也该出击了。但是不能太明面上主动进攻,还得让南洲出个代表过来取经才行,可是得咱们先派个有法力的先过去给南洲授意挑明啊。
观音一听,绕着如来转了三圈,我去给提溜过来一个。
如来大喜,这观音八面玲珑的,一般什么人都能忽悠,非你莫属啊。去吧,要沿路打探各种虚实,有五样宝贝,你一手摇糖果一手**棒,找个取经人,再踅摸几个妖魔帮手的,就随机应变看着办吧。
观音好像明白了,但其实是稀里糊涂的,就还带着徒弟木吒下山,碰到玉真观金顶大仙,简单说了缘由经过,就半云半雾的走了。
书里描述的很少,但却是相当关键的地方。观音预计取经人两三年就来了,但实际上用了5o4o天,佛教一年36o天,也算十四年吧。就算未定,打上一倍的富余量,也才六年,但这也差得太多了吧。
仔细看,这金顶大仙住的是玉真观啊,明显是道士。观音被献茶献晕了自己也着急着给佛爷办事,无心透漏了秘密。这金顶大仙就是个双料间谍呀,两方面都给负责收集传递情报的,玉真观就是天庭在灵山的一个办事处。你看,如来是心里清楚的,但这样的事情很正常,不能说破的。吃喝开会的时候更没有邀请金顶大仙参加的,但不想观音没这个觉悟啊,给着急无心说漏嘴儿了。
这金顶大仙一听,嗯?佛教要有大动作啊?气坏了就,哦,吃喝的时候不叫我参加,观音你过来也不捎点瓜子儿的,某还知道客气客气让你喝口茶的呀。有这么干的么?你不仁我不义,甭管事情大小吧,赶紧抽空上报太上老君他们,也算完成了些任务指标呢,说不定还能立功受奖的。
还说观音师徒,先来到流沙河,遇到沙僧了,打了一架,接受了观音的忽悠,答应了条件,谁愿意在这老受罪啊,何况还想有个前程呢。
接着走,到了福陵山,遇到了猪八戒了,打了一架,和沙僧一样,也说了自己的部分身世,接受条件。
但是从沙僧还有八戒的嘴里,我们知道,这两个目前只想改变处境,还梦想着至少恢复往日风光而已,两个人的身世作了简单交代,脾气性格描写的言简意赅,经典。但是话里话外的点出来,佛门什么样的人都敢收。
第三个遇上了玉龙三太子,西海龙王敖闰之子,不日就要宰了啊。观音便赶紧上天求情,饶了玉龙,准备给后来的取经人当个脚力还行。
但是这里是相当可疑的,这玉龙和沙僧八戒还不太一样。沙僧八戒是犯事后早早就贬了下界的,天将押着玉龙好像是专门在这等着的,还必须要有玉帝的敕令才行。
而且,如来最早吩咐观音的时候,没有考虑脚力的,是只准备让唐僧收几个徒弟的,观音是自作主张的。而且玉帝要宰玉龙,在哪不行啊,非要在观音的路上么?看来玉帝是收到了金顶大仙的小汇报,正好敖家父子闹矛盾,就将玉龙摆在路上,验证一下情报的准确性,看看到底观音来不来,果然来了,好,做准备吧,以后西天取经路上,虽然不能明面上反对,毕竟都是仙佛嘛。但咱们也给添些乱子,至少让你多耗上十来年的。
现在是时候讲讲龙王的故事了。咱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龙的形象根深蒂固啊,真龙天子,龙的传人,太多了。
但是,这龙是什么?其实是图腾崇拜中的许多动物给凑起来的。开始的时候一点也不好看,后来逐渐逐渐的就添加了各种因素进去,那也是相当的复杂。
很早的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到了明朝的时候,基本定型了,李时珍的解说,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着手编写,在明万历六年1578年定稿完成的。西游记中大量引用了其内容,也说明西游记这本书绝对不会早于1552年问世。
但是人家佛家也有龙,古印度的所谓龙其实跟大个的眼镜蛇差不多,后来也变了些模样的。观音后来将玉龙三太子给摘了颌下明珠,锯了角,退了鳞,先别变马的时候,这个形象跟印度的龙才接近些。后来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国以后,就把眼镜蛇给翻译成龙,好迅被人理解啊,这眼镜蛇直接翻译过去,不就麻烦了吗?至少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对佛教传播有害无益。但是这眼镜蛇在印度那是有王的;而当时汉朝中国呢,龙是分颜色的黑,白,黄,红,绿,开始没王那么一说。
后来有意思了,逐渐的道教和佛教都认可了一个新生事物,龙王,指的是中国现在大多数人理解的龙王,是道教的也是佛教的共同都有的,但仅限于这个定义,长得什么模样你说你的,他扯他的。
那么现在观音救下的玉龙三太子,却是正儿八经的国粹-典型的中国小白神龙。他的爹是西海龙王敖闰,现在说是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敖闰表奏玉帝,告了忤逆之罪。
可到了书中第四十三回的时候,西海龙王改名叫敖顺了,和北海龙王换了名了,西海储君太子叫摩昂的。
到了最后一回,如来怎么说的,是玉龙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
有意思吧,是笔误吗?肯定不是,那么这里面有什么玄机么?你听摩昂的名字,就知道这代表了是印度的龙名啊。这里面好像是说的佛道两家关于龙的未来王位之争,玉龙是牺牲品而已。但是我们看明朝历史上,明英宗(两度在位)明代宗两人的帝位之争,以及他们后人的储君之争,就明白了,老吴在这里影射了什么,那么玉龙的灵魂是谁,就不难知道了。
还返回书中,最后观音和木吒来到五指山下,孙悟空竟然认识菩萨,什么时候认识的,书里面之前一定也没有提及啊,如来都是之前头一次见到本相的。
这时候,孙悟空已然悟了一些空了,很多事情有点想起来了,前生前世的一些事情也记起来了些许。这孙悟空,是佛门中的一位高级人物的转世。
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这菩萨留情在意访圣僧。
见性明心,书里面后来提到了好几处,这个观点是中国化的佛教显宗派生出的禅宗提出来的,跟历史上的真正玄奘大师西天求经的内容没有关系。
孙悟空自然要皈依原本,很痛快的就答应了观音提的条件。
观音和徒弟继续到了长安,住了下来,不让城隍土地他们透露一丝讯息,欲知怎么寻访取经人,请听下回接着胡说。
&1t;ahref=ap;amp;gt;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1t;/a>&1t;a>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1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