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身名唤白若兰,生于百合乡,百合乡是宁国一个偏远贫穷的乡村。
人多地少,自然贫穷。
之所以唤作百合乡,是因为这里的野百合开遍漫山遍野而出名。
白若兰家贫,一家都是农民,她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两个弟弟。
人口多,地没多少,家境自然贫寒。
作为老大,白若兰从小就担负起了照顾弟弟妹妹,帮衬父母干农活的责任。
因此,她在百合乡也算是大家都知道的,出了名的干活厉害的好手。
等到待嫁年华,上门求娶的也不少。
毕竟,农户人家,找媳妇儿看重的,可不就是能干吗?
白若兰从小乖巧听话,又是家中长女,若是嫁得好,还可以帮衬家里的弟弟妹妹,因此,父母对她的婚姻大事还算重视。
挑来挑去,选择了同乡的吴家。
吴家是卖肉的,是乡里有名的老屠夫。
只有一个独子,名叫吴勇,子承父业,他也是一个屠夫。
他家听说白若兰能干贤惠之后,也上门求娶。
嫁给屠夫,那可是做生意的,家里自然富裕。
再说了,自家都是卖肉的,那肉肯定多的吃不清呀,随便拿点回娘家也够几个儿子开荤的。
更何况,吴家可是百合乡赫赫有名的大善人,父子俩同出一辙的善良。
但凡是乡里乡亲有什么难事,他家就没有不帮的。
对外人尚且如此,那对自己妻子的娘家能不好吗?
更妙的是,那老屠夫还死了老婆,也没再娶,女儿嫁过去也没婆婆在头上压着,直接就是女主人。
到时候,想要补贴娘家不是太容易了吗?
白家父母喜形于色,生怕错过了这等好事,赶紧答应了。
那吴家也是很上道了,当场拿出了几斤肉当做聘礼。
妥!就这样,一桩婚事,被两家父母定了下来。
这个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为子女,尤其是女儿,是没有反对的权利的。
谁家不是这样的呢?
更何况那吴家素有美名,白若兰甚至对她的婚姻甚至还有隐隐的期待。
毕竟,哪个少女不怀春呢?
在这贫穷饥荒的年代,让人格外想要抓住一些温暖。
她幻想着会有疼爱她的夫君,两人会有可爱的孩子,然后幸福地生活一辈子。
他们很快结了婚,感情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
在结婚当年就生了一个女儿,没两年又生了一个儿子。女儿唤作团团,儿子唤作圆圆。
白若兰没有什么大的奢望,她只愿儿女健康,一家平安,团团圆圆。
就在他们结婚生子以后,吴勇的性格弊端开始慢慢地,暴露在白若兰的面前。
吴家确实是“大善人”。
但善良的方式却又千百种。
如果说吴勇的父亲是真善良,那么吴勇就是伪善。
他确实“善良”,但他的善良只对外人,并没有自家妻子,孩子什么事。
他有许多朋友,他也大方慷慨,去他那里买肉,只要是认识的朋友,他就连卖带送没有不多给的。
有那些爱贪小便宜的,专门去他那里买肉,说些好听的话,叫他多送一些,没有不成的。
这也就罢了,索性还是赚钱的,只是赚的少点。
但那些赊账的,他也从来都不拒绝。
渐渐的,有些人越赊越多,从来也没说要还的话,吴勇也从来不找他们要。
妻子问了,他总是说:“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多不好意思啊。”
再问,他就烦了。
“女人家家的,做好家务带好孩子就行,管男人的事做甚?”
久而久之,他的肉摊儿根本就赚不到什么钱。
他还喜欢交一些酒肉朋友,有那些知道他脾性的人,便经常结伴来家里蹭饭。
他必定好生招待。
让妻子做出花样,拿出家里所有的好东西。
做好以后,男人们吃酒喝肉,大快朵颐,而她和孩子们是不能上桌的。
用他的话说就是:“肉就那么点,你们吃了,客人吃什么?像八辈子没吃过肉似的,老子的脸往哪儿搁?”
原身只好在做饭时,偷偷藏起来几块儿肉,留下一点汤给两个孩子吃。
也不敢留的太多,怕被男人发现。要是被他发现了,下次可是连汤也没得喝了。
吴勇是屠夫,身上有股戾气。原身和孩子们都怕他,尤其是喝酒以后,更不敢惹他。
久而久之,他变本加厉。
后来,甚至连路过百合乡做生意的人,都知道他家大方慷慨,每次路过都上他家留宿,跟他称兄道弟,而他也必定会好好招待一番。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广结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