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三十年,北方大旱三月,河流枯竭,农田绝收。
朝廷多次派重臣赈灾,仍然无法阻挡民间百姓流离失所,饿殍盈野。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北方旱灾尚未解决,南方大片地区就出现洪涝灾害。
作为大盛国的属国,历朝国主都对大盛国俯首称臣。
现在尤羌国对大盛国疆土和财富虎视眈眈,在与大盛国的边界排兵布阵,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当今大盛国主年富力强,怎么可能忍受属国的挑衅。
国主亲自披挂上阵鼓舞士气,全国上下君臣同心,君民齐心。
不出半年,尤羌国节节败退,派使臣和谈,然后再次向大盛国献上和亲公主。
对于尤羌国的求和之意,国主不甚满意,遂亲手斩杀了求和使臣,退还了公主,于次年正月再次御驾亲征,灭掉了尤羌。
大盛一招杀鸡儆猴,从此大盛边界蠢蠢欲动的列国皆不敢再轻举妄动。
西域世外高人曾言,英主在位,大盛当百年无战事。
都说攘内安外,最大的威胁已经解决,剩下就要解决大盛国内的百姓安家糊口问题。
朝廷张榜,大盛战事已毕,朝廷将实施精兵简政的政策。
大批士兵卸甲归田,在战斗中受伤的士兵,朝廷还会继续给予三年的俸禄。
此消息一出,迅速席卷大盛国内百姓的消息网。
………………………………………
桃庄,位于南方的一个乡野小镇。
和周围其他村镇一样,桃庄大多数的年轻劳动力都朝廷被征兵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
因为桃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所以消息闭塞。
朝廷的皇榜传达下来,都已经是莺飞草长的三月天。
桃庄天天都有人守在长淮河旁祭拜河神,祈祷亲人能够从战场平安归来。
随着第一批士兵的平安归来,渐渐地其他上战场存活下来的人也回来了。
他们不仅带回来丰厚的奖励,也带回来在战场上身亡士兵的消息。
长淮泊头日常上演,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景。
和岸边的其他人一样,柳文玉和她的婆婆刘氏在泊头日日翘首期盼。
见渔船靠岸,柳文玉和刘氏急忙往前眺望,期待能看到熟悉的身影。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廖正清被朝廷征兵后,刘氏日日都在害怕。
母亲偏爱幼子,廖正清是个读书人,她从小就没让他做过什么重力活。
文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他上战场拼杀,不就是让他去送命。
船上最后一批士兵陆陆续续地上岸,刘氏没有看到自己儿子廖正清的身影,眼眶瞬间就红了。
作为廖正清的妻子,柳文玉心里也五味杂陈。
她与廖正清只上过碟书,还未曾拜堂,廖正清就离了家。
她和廖正清属于盲婚哑嫁,婚前两人都未见过面。
婚前她从父亲的口中得知,廖正清颇有才学,又善交际,以后定会有一番成就。
加之廖家人明理善良,所以即使没有拜堂,柳文玉也愿意听从父亲的建议,安心在廖家等他归来。
只是没想到!
廖正清战死,她成了寡妇。
她既为丈夫战死沙场而伤心,也同样担忧自己未来的生活。
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有人带回了廖正清在战场上当逃兵的消息。
两人无功而返,廖家就在桃庄镇上,柳文玉和刘氏回到家已经是日落时分。
堂屋前掌了灯,廖家其余人都坐在堂屋里,坐在主位的廖康脸色阴沉。
见到柳文玉和刘氏,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拿起桌子上的碗,朝她们砸过去。
“蠢妇,你生的孽障丢尽了我们廖家的脸面。”
刘氏本就因为儿子可能会身亡而伤心,一时没有察觉到廖康的怒气,反应不及时,眼见就要被他砸中。
在刘氏身后的柳文玉,眼疾手快的把刘氏拉开。
柳文玉的行为惹恼了廖康作为一家之主的威严,廖康不好对儿媳妇说什么。
但同为妯娌的小刘氏却没有这个顾忌。
她终于要扬眉吐气一把,她讥笑道:“二弟死了,你知道怎么死的吗?”
“是被将军下旨斩杀的,还是当着全军将士的面。”
小刘氏自问自答,仿佛廖正清的死亡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作为廖正清的亲哥哥,廖正练丝毫没有伤心的神色。
反而对于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非常期待。
听闻最爱的小儿子被将军斩杀,刘氏哭着问:“为什么?将军为什么杀我家正清,他是疯了吗?”
小刘氏嗤笑一声,她说:“因为他当了逃兵啊!姨母,你知道将军怎么说小叔子的吗?”
“说他是个懦夫!不配为大盛的子民,还”
廖康已经听的太多了,不想再听了,他打断小刘氏接下来的话:“够了,滚回你们屋里去。”
……
晚上,廖康披散着衣服坐在帘帐里,刘氏则在一旁给他打着蒲扇。
烛火微微摇晃,廖康的神情讳莫如深。
良久,他才说:“正清过了头七,就把柳氏送走吧。”
刘氏:“你怎么确定别人说了实话,难道你也觉得正清会当逃兵吗?”
要说他信,估计今晚谁都别想睡了。
廖康:“八九不离十,这没有必要骗人,寻个由头把柳氏送走吧。”
柳氏进了家门后做事勤快,又有一手好绣工能赚钱补贴家用,刘氏有些不舍。
她看着丈夫小心翼翼地说:“能不送吗?”
廖康:“你想家里多养一张吃白饭的嘴吗?”
刘氏瞬间哑口无言。
“行。”
柳文玉留在廖家就是个定时炸弹,他必须把她送走才行。
大儿子对柳文玉什么想法。
作为父亲,他心里门儿清。
廖康要掐死大儿子的龌龊心思。
把柳文玉送走,是最好最快的解决办法。
廖家绝对不能传出大伯和寡妇弟媳通奸的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