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帝国战纪 > 第67章 伊甸园—炼狱山的至高点(四)

第67章 伊甸园—炼狱山的至高点(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军工局设计的1854式前装滑膛火炮,采用青铜为铸造材料,此时的铁质火炮由于炼铁技术的局限性,容易炸膛,炮管的使用寿命也没有青铜炮长。先知集团科技军工部权衡利弊,采取了工艺较为成熟的青铜材料,这款火炮长1.8米,口径120毫米,倍径15,炮重600公斤。设计的野战炮与其配套的炮车车轮直径1.5米,全炮重1250公斤。

可以发射6.5公斤到7公斤的炮弹,在1.5公斤标准发射火药的推动之下以5度的射角可以精确的将炮弹发射到1600米的距离,在10度的射角之下可以将炮弹发射到2300米的距离,在15度的射角之下可将炮弹发射到3000米的距离,15度的射角为最大射角。最重要的是54式前装滑膛火炮可以发射多种炮弹,不仅能发射黑火药制成的炮弹,还能发射后面发明的炸药制成的炮弹。

毫无疑问在这个时期,这款火炮的各项性能都足够的优秀,将之前的前膛火炮拉开了一大截。能制造成功这种火炮,多亏运输机内部的设备,运输机内部有数套新型材料制成的太阳能发电设备,还有数十台规格不一样的发电机。还有,十数台新型设备制成的多用途机床也被分解后运了出来。这些设备有一些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了。尖端的设备主要是制作工业母机,再由工业母机制造出可使用的车床,钻床,刨床等等。

这期间将铸炮工艺从泥膜铸炮改进为铁膜铸炮。之前铸造的火炮炮管内杂质多,气孔气泡多,现在经过改进用镗床进行切削,膛壁比之前要光滑的多。对火药也进行了改进,之前制作的火药硝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该进为标准的火药配方,火药配方为硝,硫,碳的比例为75:10:15。统一制作,提高了火药的威力。

武汉枪炮厂,还设计出了两款步枪,一种是前装线膛步枪,命名为53式前装线膛步枪,53年下半年开始列装部队。基本数据:枪重4公斤,枪长125厘米,枪管长92厘米,口径11.5毫米。有效射程在260米——300米左右。最大射程有700米以上。这一种步枪一经问世就已经超出了当代所有的前装线膛枪。

另外一种是后装线膛步枪,采用旋转后膛闭锁式设计,命名为54式后装线膛步枪,这款步枪在1954年年初只是制作出来了一批,还需要改进,量产的话估计要三个月以后。基本数据:重量:4.5公斤,全长136厘米,枪管长95厘米,口径10毫米,发射速度8—10发每分钟,初速度370米每秒,最大射程1000米,理论有效射程650米,实际有效射程因为受到气密性的干扰加上战场环境,有效杀伤距离在430—480米之间。陆军装备处并没有继续设计前膛步枪,只是将53式前装线膛步枪进行改进。把主要的精力设计后膛步枪。在超前的知识基础支持下,没有必要沿着武器的发展史来走,不走武器发展史上的弯路、老路。走捷径,变道超车。

现在天国使用的步枪都是前膛步枪,有缴获东胡军的,有老式的鸟统,有购买西方列强的,还有仿制型,改进型。那个时空的后膛枪在美国内战以后就逐渐的替代了前膛枪,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54式后膛步枪设计口径为10毫米,最大的特点是对子弹的要求不高,现在的制作工艺,制造出来的子弹规格尺寸有一定的误差。

钟山南麓,孝陵卫军营。

现在的孝陵卫已经是这一片区域的地名,“卫”并不是一个地名,是明代军队编制的名称。明代各省辖区均分为数个防区,每区设卫戍守。卫下设所,有千户所和百户所之分。所以“孝陵卫”,最初指的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支军队。

几百年前,这一代是禁地,看守禁地的就是孝陵卫。这一代的很多地名都与它有关。卫岗,是孝陵卫营地旁的一处高坡,此山岗上曾有驻军守卫孝陵,因此得名。“小卫街”,位于明孝陵旁,明代曾驻少量军队守卫,故称“小卫”等类似地名还有很多,足见这支部队曾经的影响之大。

大明帝国,有皇帝亲军二十六卫: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金吾左卫、金吾右卫、羽林前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

以“朝廷鹰犬”锦衣卫为首,全是最顶尖的精锐。朱元璋还活着时,就考虑到了自己死后需要亲兵来守卫陵墓的问题,从他最信任的老家周、李两个家族中,亲自挑选了5600名精锐皇家卫兵,为他死后保卫明孝陵,在民间传说中,甚至他们和锦衣卫一样也有飞鱼服、绣春刀,在黑夜中厮杀如风,神鬼莫测。

孝陵卫内设有“经历司”,这就是当时的军事警卫机构,是作为专业性保护“孝陵”的部队。这些官兵都是经过长期训练而挑选出来的。可见,虽是守灵的部队,但却没有丝毫怠慢,实力也许并不输朱元璋生前的侍卫。在洪武帝安葬之后的一个月内,孝陵卫开始驻扎于此,忠诚地守着他的陵墓,从此以后再没有离开。

孝陵卫的官兵共驻扎了167年,直到明朝灭亡。此后,孝陵不再有驻军把守,遭到严重的破坏。明朝灭了,孝陵卫这只卫队不存在了,但这群人却从未离开。有一部分人就此留了下来,成为寻常百姓,继续一代又一代默默为洪武帝看护着孝陵。明孝陵周边,不知不觉成为了繁华的街区。

东胡时代,孝陵卫是金陵各种名酒的酿造地。孝陵卫的剪绒也是金陵的著名特产。道光年间,有人从浙江雇来织工,自己捐资置办了棉纱,在孝陵卫一代开设了织布作坊。让失业的人学习剪绒,廉价省工,而且也是每日必须的日用品。这个行业一兴起,对市场的补救不小,带来的利益造福了百世后代。

如今的孝陵卫,不论是地方还是人物,都已经完全找不到当年的踪影了……踏过下马坊,就是曾经孝陵卫的地盘,到东胡咸封三年,孝陵地区又成了天国圣军和清军的战场,当时的东部方面军下辖的**集团军一部与东胡军的江南集团一部在孝陵卫一带发生激战,最终以天国圣军的胜利而告终。数月之后,天国圣军稳定了江南地区,随即而来的是安民政策。如今经历战火的孝林卫这一带已经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菜市街、罗汉巷、双拜巷,普通郊区,人间烟火又慢慢开始恢复。

天国圣军席卷江南以后,天帝龙廷枢将孝陵卫一带划给了御前侍卫处下辖的禁卫军、御林军的驻军营地。钟山南麓一侧已经被划为了军事禁区,数百年前这里存在过一支神秘的军队,当下的这支军队同样给人一种神秘感。

禁卫军和御林军是天子的亲卫军队,御林军下辖三卫,三营,三团:神权卫、倚天卫,忠武卫,神机营,风林营,火山营,羽林团,信義团,皇廷团。

禁卫军下辖;裁决、权杖、天道、太初四个师。禁卫军所辖的师是采用的三旅编制加上师直属队,作战人数有20000人。

御林军基本上都在金陵城内,守卫着天帝的皇宫。以及城内的核心地段。禁卫军有一个师驻扎在金陵城附近,其中一个旅驻扎在城内,另外两个旅驻扎在金陵城外。四个师一个月进行一次轮换,轮换下来的师进驻孝林卫营地进行训练休整。

现在禁卫军和御林军名义上是归龙廷枢设的御前侍卫处统辖,实际上的控制这两支军队的是未来人的领导集团的核心人物龙廷枢,禁卫军和御林军的负着人都是用的集团里面的人,高中层军官团的任命,都是要仔细的考察背景,能力暂时是次要的,忠诚是最最重要的。以忠诚为信仰的军队,才是龙廷枢需要的。龙廷枢等先知集团成员不会那自己的安全开玩笑。培养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来应对一些不开心的事情的发生。

在金陵附近有三支军队,金陵城防司令部下辖的金陵城防军,**卫戌司令部下辖的**卫戌军队,以上两支部队都掌控在紫荆山政治集团的手中。还有一支就是御前侍卫处下辖的御林军和禁卫军。这也是先知集团在金陵城附近唯一的能应急的部队。把自己放在险境之中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让洪天王睡觉睡的相对安稳一些。如果现在金陵附近的军队都调换成天帝一党的军队,估计没有调换完成,紫荆山集团就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御林军司令官:杨良宁,常年在金陵内城。

禁卫军司令官:凌治度。下辖:

裁决师师长:段少卿

权杖师师长:李东辰

天道师师长:胡秀牧

太初师师长:徐秀辉

来到这个时代以后,龙廷枢重点培养能力较强的齐瑞德和胡彦泰,在兵员补充、人员编制,武器装备方面优先考虑,两人也不负众望,各自在南北拉起了一支部队,成为了天国最为强大的两支部队。齐瑞德部镇守天国的南大门,胡彦泰部守卫着东部战线,掌控淮河防线的数十万大军,保护金陵北部的安全防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