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桃花渡 > 第295章 等待

第295章 等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葛云朝原本觉得,后周没必要在桃花寨安插精心培养的细作,一口气潜伏几十年。直到后周灭亡,这两名细作才被唤醒。

可他转念一想,桃花寨总共两千余人,已经存在了百余年,他们与那些百年世家并没有区别。

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大梁不见得没有在桃花寨安插细作,毕竟桃花寨距离大梁都城启封太近了。这也就解释了,柳彦行为什么选择隐匿在桃花寨。

葛云朝想到这,不由自主叹一口气。他第一次进入桃花寨,被它安逸宁静的表象欺骗,以为它是真正的世外桃源,桃花寨众人都过着采菊东篱下的生活。如今看来,哪怕沈安安一家没有遭遇不测,桃花寨同样处于激流暗涌中。

当国家处于战乱中,这个国家的每一片土地都是战场,只不过很多地方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葛云朝耐心地向沈安安解释了什么是“休眠细作”,以及他们一般会执行怎么样的任务。

沈安安再一次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她问道:“如果老铁匠夫妻真是大周的细作,以你的推测,他们在执行什么任务?”

葛云朝微微皱眉,斟酌说辞。

据他所知,后周的绣衣司一分为二了,其中一部分被太子收编,成了大景的细作。至于这些人到底为大景服务,还是像野狼一般,专门用来对付与太子不和的朝臣,恐怕只有太子知道了。

另一部分人依旧忠心于大周,期盼着大周能够复国。如果老铁匠夫妻的确是被唤醒的休眠细作,那么他们大概率就是这类人。

他安慰沈安安:“据我观察,老铁匠夫妻一心随柳烟青回京城,恐怕他们早就发现,大周复国无望,所以他们和柳彦行一样,想着利用柳烟青和皇上的关系,去京城刺杀皇帝。”

沈安安沉吟:“你的意思,阿嫂没有性命之忧?”她依旧习惯称呼柳烟青“阿嫂”。

葛云朝点头。不过,他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柳烟青毕竟是帝后寻找多年的四公主,不能有丝毫差池。他马上命身边最后一名侍卫赶去军营给赵沛送信。

沈安安目送侍卫远去,轻声叹息:“希望是我想多了。”她复又拿起炭笔,心中总觉得不安,一时间神思恍惚。

葛云朝生怕又有“野人”出现,又担心躲在暗处的人突然派杀手刺杀他们,只能尽量站在距离沈安安最近的地方,随时保持警惕。

两人沉默片刻,沈安安担心地说:“我们在林中走了两天,那人轻功再厉害,怎么也要一天一夜才能见到魏王爷吧?就没有其他办法送信吗?”

葛云朝摇头。

沈安安耷拉下肩膀。此前她从未怀疑过老铁匠夫妻,此刻她越想越觉得,他们一定有问题。

“先歇一会儿。”葛云朝搂住她的肩膀,拉着她坐到石块上,“或许是我们疑人偷斧了。”

沈安安低着头嘟囔:“你说,寨子里其他几位当家的,会不会也是你说的‘休眠细作’?等我和你南下了,他们在村民之间挑拨离间……唐县令是个好人,但他……”实在不怎么聪明。

葛云朝顺着她的话往下说,却又故意转移话题:“王思阳和我商量过了,他的意见,给唐祖佑选一名厉害的主簿。他看中了你安插在县衙的汪有福。”

沈安安果然转移了注意力,但她想到汪有福,忍不住叹一口气:“汪先生一心寻找妻儿。若是我随你南下了,他只怕不会留在岐山县。”她顿了顿,“或许,他都不会留在世上。”汪有福心里很清楚,他的妻儿早就不在人世了。

“你若是愿意,可以让他随你一起南下。我也对王思阳说了,你的身边需要懂庶务的管事。”葛云朝用这句话结束了汪有福的话题,再接再厉转移沈安安的注意力,“你看中的乱葬岗,我去看过了,确实可以建两个村子。它距离桃花寨很近,离兆安江码头也不远,又在官道旁观,以后一定是繁华的市镇。”

听到这话,沈安安的心情终于稍稍放晴,转念间又忍不住蹙起眉头,眼睛望着桃花寨的方向:“也不知道陆勉之把事情办得如何了。”

沈安安说这话的当口,陆勉之正忙得焦头烂额。

确切地说,沈安安离开的这两天,陆勉之忙得脚不沾地,几乎没有眨眼。

按照他们原本的安排,他只需要向村民解释清楚,凡事愿意接受朝廷诏安的人,将和其他山寨的人一样,在岐山县落籍,在朝廷安排的地方建村落,开垦荒地。

若是有人想要留在桃花寨,朝廷也会为他们在岐山县落籍成为良民。他们可以住着原本的屋子,种着原本的土地,只不过他们不能像寨子外面的村民那样,享受三年免赋税的政策。

陆勉之仔细计算过,按照县衙现在的赋税,村民们留在桃花寨所需缴纳的赋税,和他们每年需要缴纳粮食的数额差不多。只不过,从今往后,没人再为他们开渠灌溉,也没人分配免费的种子和农具了。

至于另外一部分想要返回原籍的人,沈安安会按照路程的远近,给他们一笔盘缠,官府也会为他们开具官凭路引,助他们顺利返回家乡。至于他们回乡之后,他们家族的屋舍田地是否还在,只能看他们的运气了。

在陆勉之看来,沈安安这样的安排,已经尽量照顾到每个人的需求了。可他刚刚宣布完,村民们就炸开了锅,把他团团围在中间,把他的衣服裤子都扯破了。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村民们的需求,“既要又要”四个字简明扼要。

在寨子里有房有地的人家,他们想要留在寨子里,但他们同时希望朝廷免除他们三年的赋税。

在寨子里没房没地的人家,他们迫切想要接受朝廷的诏安,但他们希望县衙给他们安排良田高屋。

至于想要回乡的人,他们希望魏王爷为他们写信给当地县衙,把他们原本的房屋田舍还给他们。

总之一句话,人心不足蛇吞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