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黄震和胡老两人便离开京城返回了沪都。 回到胡老的家中后,黄震就向他告辞了,“胡老,我先走了,我准备去西伯利亚待一段时间,博物馆装修好通知我一下,我到时候回来一趟。”
胡老不耐烦地挥挥手说道,“去吧,记得有事没事都给老头子几条消息。国勇已经没药救了,你可不能学他那样。”
他想了想又接着说道,“那间房就帮你留着了,记得没事回来住住,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吧。”
听他这么一说,黄震心中顿时有一股莫名的感动,自从父亲爷爷相继去世后,已经很久没有人关心过他了。他此时很想说,就留在这里陪着胡老。 但他身上的秘密使他放弃了这个想法,毕竟住在胡老这里,来回穿越那就很不方便了。自己也不好解释穿越的那几天为什么会突然消失。 无奈,他只能对胡老说道,“您老放心吧,我会给您消息的。”
胡老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让管家帮黄震准备一辆车,送他回家。 黄震见状,把宋徽宗的那幅字拿了出来,递给胡老说道,“您老没事在家就好好研究研究这幅字吧。”
胡老收起了离别的惆怅,喜滋滋地从他手里接过锦盒,“算你有心了,快去吧。记得打电话给我。”
黄震看了眼走过来的管家,转头对胡老说道,“您老在家注意身体,我先回去了。”
胡老摆摆手说道,“去吧,老头子要好好鉴赏临摹这幅字了。”
黄震点了点头,便随着管家走了出去。 等他坐上车后,管家悄悄地在窗边说道,“黄少爷,您可要常来玩啊,您住在这里的这段时间,老爷的心情明显好了很多,饭也能多吃一大碗。国勇少爷已经好些年没回过家了,老爷简直都把您当孙子看了,您可要记得常来住住,陪陪老爷。”
黄震点点头说道,“等我事情忙完了,就会回来陪老爷子的,放心吧。”
管家点了点头,然后拍了拍驾驶室的窗户,示意司机开车。 黄震挥手向管家告别后,便坐在车里出神地想着事情。 这次回去北宋,首先要想办法找出玉佩,随后就是研究怎么开启新的时空。 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跟着历史的轨迹走,总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 政和六年后的历史事件,无非就是攻打西夏,还有国内的起义。之后就是联金灭辽的海上之盟,再后面应该就是靖康之难了。 国内起义的那枚应该在宋江手里,已经被自己得到了。这次自己受命攻打西夏,也不知道会不会在西夏手中。 如果不是的话,那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金国手里,毕竟他已经在辽国那里得到过一枚玉佩了。 所以,目前当务之急就是组建征讨西夏的部队。 也不知道北宋那边怎么样了,算算日子差不多半个多月了。 征召的那些人差不多应该都已经到汴京了吧。 正在黄震想得入神的时候,司机提醒道,“黄先生,我们到了。”
他抬头朝窗外望去,只见车子已经停在了自己的庄园的别墅前面。 随即,黄震便推开车门下了车。而司机则走到后备箱,主动帮他拿出了行李物品。 帮他送到屋内后,司机便主动告辞了。 黄震向司机点点头道了声谢,然后就目送他离开了自己的庄园。 之后,他也不整理行李,只是坐在沙发上重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这次回北宋首先要做的就是组建军队。当然不能用现有的禁军,毕竟那帮人都没什么战力。 不如重新招募新军,至少那些自愿参军的人,还是有一定战力的。 其次就是新军的武器装备,他这次不打算大批量带武器装备回去。 毕竟上次带回去的现代化装备,对历史的走向,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所以,这一次他准备直接带一些稍微先进点的技术回去,让北宋的匠人掌握火药武器的制作技术。 看看这样,能不能改变宋朝之后的历史。 因为自从火药武器问世以后,骑兵就被克制得死死的。所以黄震想试试,早了五百年掌握了火药武器技术的宋朝,能发展出什么样的文明。 所以他直接就从网上找了一些火药的配方,还有火绳枪制作的教程。然后打印下来收回了玉佩里。 他准备带着这两项技术回到北宋,找工匠试验一下,是否可以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晚,他发了一条辞行的消息给胡老后,便关了手机,等到点之后穿越回北宋。 第二天,黄震一醒来,就感觉到自己的手臂被人紧紧地抱住。 他转头向旁边看了一眼,只见红玉正抱着自己的手臂睡得正香。 黄震见状,也不忙起来,闭上眼睛打算继续睡个回笼觉。 哪知刚要睡着时,他就被一阵敲门声给惊醒了。 “夫人,时辰到了,您快起来吧,要去校场点卯了。”
门外传来了一个女子的声音,此人应该是红玉最近才买来的奴婢。 黄震只觉得红玉抱着自己的手臂一紧,随后她慢慢地松开了自己的手臂。 他侧头向红玉望去,只见她正轻轻地翻身下床,生怕打扰到睡觉的自己。 见到黄震睁开眼睛看着自己,红玉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道,“对不起官人,奴家把你给吵醒了。”
黄震摇摇头,顺势也爬了起来,“我早就醒了,看你还在睡觉,就没叫你起来。你早上是不是还有事啊?”
红玉一边穿着衣服一边说道,“官人那份名单上的人都来了,已经操练了几日了,不过……” 黄震看着眉头紧皱的红玉问道,“怎么了?是不是那些人不听你的话?”
红玉摇了摇头,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并不关将领的事,而是那些士卒,完全不堪一用。”
听了她的话,黄震顿时好奇不已,“难道比我们在五代的那些农民还差?”
出乎意料的是,红玉竟然点头说道,“那些人一点用都没有,还不如重新招募士卒,从头开始练起。”
黄震哈哈一笑,挥了挥手,“这事我早有预料,晚些我去大内找赵佶商量一下。”
然后,他一巴掌拍在了红玉的屁股上,“赶紧帮老爷穿衣服,等我吃过早餐,就去赵佶那里看看。”
红玉红着脸,翻了个白眼,接着她一边任由黄震的大手在自己身上乱摸,一边帮他换了一身朝服。 半晌后,黄震拉着满脸通红的红玉走出了卧室,来到后厅中吃早饭。 吃完早饭后,两人就分头行动了,红玉去了校场操演军士。 而黄震则让新任的马夫宋山套了马车,直接前往了大内。 挂着国师府旗帜的马车,一路上畅通无阻地到达了垂拱殿外。 经由内侍通传之后,黄震被带到了垂拱殿后面的那座宫殿里。 这里是福宁殿,北宋皇帝的寝宫。 在福宁殿的花园里,赵佶正在书房里作画。 见到黄震过来,他连忙招手道,“国师来得正好,你要的那幅画,朕已经画好了。”
黄震听他这么说,便凑了过去,只见书桌上一幅画作正摊开在那里。 这幅画,画的是两个人在那里,拿着水盂正在品鉴。一人穿的衣服,是赵佶平日所穿的衣服,还有一个看上去就和自己的穿着一样。 而这幅画落款上写的是,政和六年春,佶邀国师鉴赏柴窑。 这幅画里最引人注目的还属那个水盂,天空般的湛蓝,就和那个瓷器的颜色一模一样。 赵佶自豪地指着画中的水盂说道,“国师请看,此色,朕调制了多次才成功。这蓝色是多么的纯粹。赵佶多谢国师了。”
说完,他向黄震抱拳施了一礼。 黄震满头雾水地扶住了他问道,“官家何出此言?”
赵佶站直了身子,然后说道,“托了国师的福,朕作画又多了一种颜色。”
黄震摇摇头,顿时无语了。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就是这次去故宫无缘得见的千里江山图。 于是,他便问赵佶道,“那幅千里江山图是不是还在你这里?”
赵佶一愣,然后说道,“确实还在,当日蔡京被抄家后,此画又回到了内库之中。怎么,国师想要这幅画?”
黄震闻言,便纠结了。 这幅千里江山图就算拿回去,也见不得光。 毕竟那幅真迹还在故宫里藏着,这幅画就算带回去,也只能在自己的收藏室里偷偷地欣赏。 不过谁也不知道故宫里面的那幅到底是真是假,还不如自己带回去来得实在。 于是,黄震满眼真诚地看向赵佶,对他说道,“三幅画,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还有你刚画的那幅。把这三幅给我,我就亲自帮你操练军队。”
赵佶闻言,顿时大喜,“没想到国师也是爱画之人,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都是当世的巨作。朕看在国师的面子上便答应了,明日就让李彦把国师所要的画送到府上。”
看来赵佶完全是想错了,自己对书画只知道那些有名的,其他的画,他则完全不懂。 不过黄震转念一想,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能进赵佶藏画的地方。 想必里面能称之为国宝的名画肯定不少,而且那些画大多数在靖康年间失传了。 也不知道,如果带一幅回去,能造成怎样的轰动? 一念至此,黄震索性就直接问道,“官家,你最喜欢的画作是哪一幅?可否借与我一观?”
赵佶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意图,但是此时有求于他,也不好明着拒绝。 他最喜欢画的当然不能给黄震了,于是他只能说道,“有几幅画圣吴道玄的画,朕甚是喜欢,可借国师一观,如何?”
黄震闻言,顿时大吃一惊。万万没想到赵佶这么好说话,竟然给了自己几幅吴道玄的画。 要知道,吴道玄就是吴道子,他被后人尊称为画圣,而且在现代,没有任何一幅吴道子的画,被确认是真迹的。 相对的,自己从赵佶手中得来的画,十有八九就是吴道子的真迹了。 所以黄震立马点头道,“那就有劳官家了,不过还要烦请官家为画作写个提拔。”
赵佶直接点头答应了,让他写两个字自然不是什么麻烦事了,反而他还十分的开心。 见他答应了,黄震便将自己来找他的目的说了出来,“官家,红玉和我说,京中禁军不堪一用,不若让我等自行募军如何?”
赵佶闻言,想了一下问道,“国师需要多少人马?”
黄震想了想,自己一共给赵佶十五人的名单,早上吃饭的时候红玉说十五人都已经到汴京了。 不过,自己还答应了童贯,要匀给他五个人。那自己的手下那就只剩下十人了。 一个人指挥五千人差不多,所以一共需要差不多五万人。 于是,黄震便对赵佶说道,“五万人,我需要重新在军中和民间招募五万名士卒。”
他想了一下后接着说道,“每人按照上等禁军每月月俸一贯,还有募兵费用一人十贯。你先给我五十万贯,后续每月再给我军饷五万贯。”
赵佶点了点头,这点钱对他来说完全不值一提,所以想也没有想,他就点头同意了。 看他同意了,黄震接着说道,“还有相应的粮草,衣甲军械都要给我备好。”
赵佶继续点头答应道,“国师请放心,定不会少。”
黄震继续说道,“我还要最好的铁匠和木匠,然后再派一些道士给我。我要试试看能不能把枪作出来。”
赵佶闻言一愣,随之大喜道,“难道国师要造的就是当年所向披靡的那种武器?”
黄震摇摇头否认了赵佶的话,“一步步来,我们先造一些老式的枪械试试。”
赵佶顿时失望地说道,“不能直接就造传说中的机枪吗?”
黄震白了他一眼说道,“当然不能,你没看到我在五代干的那些事?最后还不是被契丹人打回来了?所以我想在你这里试试,直接教给你们技术,是不是可以改变以后的历史。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赵佶顿时明白了黄震的意思,他连忙说道,“国师放心,朕这就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方士到汴京来。”
黄震沉吟了一下后说道,“火药放在京中怕是有些不妥。不如这样,把军营和工匠都迁往永安城。你觉得这样如何?”
赵佶闻言,立刻开始兴奋地规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