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带着农场下凡尘夜天下 > 229 意外之喜

229 意外之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忠顺王见石仲魁态度坚决,自然愿意白得1500斤的八宝酒。

而且若是这些八宝酒送去南边时,要是能卖出比20万银子更高的价钱,等于自己被人救了后,还倒赚一笔,心情瞬间好的不得了。

石仲魁当然也没亏,想在京城买到万亩连片,又成熟的农庄可没那么容易。

土地又是古代最稳定、最保值的财富。

粮食又是必需品,除了当主食外,酿酒、米糕、饴糖和其他副食品的主料,根本不愁卖不掉。

所以古人不管是官员,还是普通人,有了钱第一买房、第二买地。

而银子放在家里只能吃灰,换成农田每年还能有不小的收入。

日后光这些良田就足以维持家族的传承。

戴权和夏守忠同样高兴。

石仲魁在京城置办了这么一大片的土地后,自然会全力阻止今年春天必然南下的草原部落,间接的等于保护了大家在京城的财富。

戴权和夏守忠甚至觉得以他的本事,草原部落别说打进长城了,不被石仲魁反杀,带兵攻入草原都算好的了。

忠顺王心里一高兴,等不急的喊来家仆,命他回家让王府长史带着地契过来,当场就换走1500斤的八宝酒。

石仲魁想了想也没阻止,只要不是白送,皇帝都没权管这事。

再说自己是用酒去换,而不是直接拿出15万、20万两银子,性质就不同了。

外界再嫉妒,也只会嫉妒自己能酿造出八宝酒,而不是传谣言说自己和宗室亲王有见不得人的勾结。

甚至明眼人看出1500斤的八宝酒,卖到江南或者西北,绝对超过20万两银子。

这就不是自己占忠顺王便宜,而是高价置办家产,打算在京城世代定居下来了。

内宅里。

宝钗和迎春被莺儿和琥珀叫起床,得知自家相公为家里置办了万亩良田,顿时激动的难以自已。

这就和现代社会,买下一整栋楼收租,是个女人都会高兴疯了。

忙把香菱、珍珠等人喊了进来,帮自己姐妹梳妆。

以往需要半个时辰的梳妆,仅仅只是半炷香就整理好了。

宝钗和迎春各自拿着自己的那把库房钥匙,带着人急匆匆就去了后宅和中院之间的库房。

看到管家于顺已经带着人在库房外等着,宝钗忙问道,“老爷还在陪王爷和两位公公吗?”

于顺忙点头。

听到置办田庄的事情后,他们这下家仆同样高兴的不得了。

这万亩田庄自然是交给他们这些家仆打理,不说从中贪污捞钱,仅仅是管着至少两三百户,差不多一千左右的人口,于顺就觉得自己总算出头了。

否则仅仅管着大宅前院和三十几个家仆,哪里体现的出他这个大管家的本事。

今后自己成家了,子弟也能依靠在田庄上谋生。

而石仲魁从缮国公府找来的二十个亲兵就更高兴了。

不用想就知道主家必然给每个亲兵划拨50亩农地耕种。

而且地租肯定比正常五成比例低一成、甚至立功之后低两成都是常事。

若是主家花钱、出粮食雇佣劳力,把那万亩田庄改造成稻鱼共养的水田。

50亩地一年耕种下来,自家交完租子,就能留下至少七八十石,近万斤的稻米和两三千斤的稻花鱼。

到时候不仅随随便便就能娶到媳妇,就算生三五个孩子都能轻轻松松养活。

十几、二十年后,自家的儿子又称为主家的亲兵,又能分到50亩良田耕种,那自己一辈子不仅完美,更对得起祖宗。

光三五个儿子、十几个孙子的功劳,到了下面见祖宗时,说话的底气都大了。

所以说,石仲魁仅仅只是为自己换来传家的农田,便让自家从上到下都凝聚起来。

甚至连莺儿、琥珀、香菱和珍珠现在都敢想着为石仲魁生几个儿子。

不说和两位夫人的子嗣争夺这万亩农庄,今后老爷要是再置办其他零散的农田,自己的孩子就有机会分到这些农田了。

------

中院、翰墨轩里。

石仲魁陪着忠顺王、戴权、夏守忠喝茶闲聊没多久,就见于顺和莺儿从后门走了进来。

先是对忠顺王三人行礼,莺儿这才走到石仲魁身后,在他耳边小声道,“老爷,夫人那边已经让人从库房里抬出了30个50斤装的八宝酒酒坛。

只是换走这1500斤八宝酒后,家里的用来做母酒的药酒只剩下两坛子一百斤了。”

石仲魁嗯一声点点头,“稍后我会去库房放一千斤药酒,你告诉两位夫人,用来调配的烈酒只能比以前的好。

而且兑换的比例从之前的1比10,改为1比9。”

莺儿顿时不乐意了,之前1比10能出一万一千斤,这多出来的一千斤就是十万两银子。

可石仲魁的话,别说莺儿了,就是宝钗和迎春也不会反驳。

好在一想到一万斤八宝酒全买出去,就是百万两银子,莺儿的呼吸都粗重起来。

看石仲魁的目光那叫一个含情脉脉,恨不得立马扑进他怀里、耳鬓厮磨一番。

“是老爷,奴奴这就去禀告夫人。”

石仲魁侧头看了眼自称‘奴奴’的莺儿,顿时看出她眼睛里的爱意和躁动。

不由暗笑一声,这女人不亏属巨龙的,听到家里要赚大钱了就思春起来。

若是让她们知道,自己之前和城隍直接换了上万斤药酒。

扣除已经用掉、卖掉和准备拿出来的一千斤,还有八千多斤,也不知道宝钗等人会不会吓傻了。

对着莺儿眨眨眼,这才挥手让她去后院。

莺儿咬着嘴唇,屈膝行礼,最后还是没忍住抛了个媚眼才离开。

看的第一次见识到莺儿这种表情的石仲魁心里都痒痒起来。

好在莺儿一直背对着其他人,要不然,等她回过神,肯定会好几天都不好意思见石仲魁。

不过石仲魁刚才眼里闪过的欲望,哪里逃得过戴权和夏守忠的眼睛。

这两个大太监服侍新老皇帝一辈子,眼力那是一等一的厉害。

更别说皇宫里,和莺儿刚才一样的妃子、贵人、宫女真不要太多。

看的多了,戴权和夏守忠一眼就从莺儿的背影、走路时紧紧贴在一起的双腿看出问题。

戴权笑哈哈道,“六元公,真名士也。”

石仲魁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

这尼玛的是在说自己耍流氓啊。

名士风流才是佳话,古人眼里只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才配红袖添香。

其他人,一句‘不好好读书,尽想着乱七八糟事情’的话,就能把相同的举动说成下流。

但石仲魁又不好说破戴权是在笑话自己。

人家夸自己是‘名士’,自己把话挑明,没面子的只会是自己。

只能无奈的笑了笑。

戴权和夏守忠顿时笑了起来。

忠顺王此时才反应了过来,不由在心里想着,看来这位天下闻名的六元公,也不是毫无瑕疵的圣人。

而这,反倒让忠顺王觉得轻松不少,既然大家都有寡人有疾的毛病,面对石仲魁时,就不会那么拘谨了。

等了一炷香左右,王府的长史这才带着人急匆匆的进了翰墨轩。

对着石仲魁、戴权和夏守忠行礼后,这位长史小声在忠顺王耳边问道,“王爷,通州那个农庄是您花了七八年才建立起来的,真要卖给六元公?”

“你懂什么”,忠顺王立马不满起来,从长史手里接过装着地契的盒子。

起身笑眯眯的送到石仲魁面前,“伯谦,地契再此。”

王府长史不由瞳孔一缩。

自家王爷居然如此礼待六元公,不对,这哪里是礼待,根本就是谄媚。

随后便猜到这里面肯定有自己不知道的事,对石仲魁的态度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虽说王府长史是朝廷任命的五品官,担负着监视各王爷的职责,但效果如何,还得看这位王爷是谁,圣眷如何。

像忠顺王这种,长史基本上就是他的大管家。

而且必要的时候,他这个长史也是用来背锅的人。

所以忠顺王府的长史此时不仅满脸笑容,见石仲魁撇了自己一眼,腰也不自觉的弯下不少。

石仲魁这才接过木盒,当着众人的面清点起来。

随后满意的把盒子连地契一起交给了于顺。

“拿去后院交给两位夫人保管。明日去顺天府备案的同时,让顺天府开出两张地契。这一万亩良田一分为二,两位夫人一人一半。”

说完,石仲魁指着王府长史道,“尊兄,稍后还请你跟着我这管家,去接手1500斤八宝酒。

明日再请你辛苦一趟,去顺天府报备这事。”

王府长史忙拱手行礼,口称‘不敢’。

虽说自己也是进士出身,但天下间的读书人,见了石仲魁这个六元魁首,从心里上就矮一头。

而且人家又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品级上确实和自己这个王府长史一样都是正五品。

但石仲魁入阁已经是必然,兼任六部尚书也顺理成章。

而自己这辈子已经到头了。

别看王府长史是正五品的朝廷命官,又有藩王这棵大树可依靠,按理说应该有许多士子打破头都愿意当的官。

可事实上却反过来。

除非忠顺王谋反,自己这个长史有拨乱反正的大功,否则这辈子就只能当忠顺王府的大管家,半点升迁的希望都看不到。

更倒霉的是,根据“若王有过,则诘长史”的规定,王爷犯事,长史第一个倒霉。

也就是说,瞒着不报,大家相安无事。

而且长史还没任何执法权,只能规劝。

久而久之,傻子才上报皇帝,各家王府的长史自然成了亲王们的狗腿子。

甚至有人宁愿去郡王府当个教授,也不愿意去只有亲王府才配备的左右长史。

所以面对连自家王爷都献媚的石仲魁,忠顺王府的长史那叫一个恭敬。

-------

处理完农庄的事,忠顺王自觉和石仲魁有了交情,立马把话题引到符咒上面。

甚至一开口就五百两银子一张。

换成以前,面对明说要十张的忠顺王,石仲魁当然会卖给他。

但一则他的心态确实变了,二则石仲魁那有限的金融知识也让他明白,银子全捞进自己家,绝不是什么好事。

而除了金银外,代表财富的东西可不少。

笑着对忠顺王道,“王爷,下官的爱好不多,不如向王爷借几幅名家字帖,或者是古琴、笛子的乐谱,如何?”

忠顺王一听就肉疼起来,在他看来,反正自己卖了八宝酒后,银子有的是。

自然更稀罕自己收藏的名家字画了。

但他也从石仲魁之前不用钱买,只用酒换农庄的态度看出,石仲魁忌讳和人谈钱。

说他清高也行,说他虚伪也没问题。

但钱这玩意虽然好,很多时候又代表着麻烦。

互相换字帖、文玩,御史都不会管。

甚至他们自己也在这么做。

忠顺王最后只能答应石仲魁的要求,随后戴权、夏守忠忙站出来说,自己家中也藏了些字画,就是不知道真假。

想请石仲魁帮忙看看。

请人看,自然是要还的。

可送来真品,什么时候还就不好说了。

而且石仲魁说是临摹,还一张画师画的,甚至自己改变笔记亲自临摹的摹本回去,大家心照不宣,生意就做成了。

这套路在现代社会,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但在古代,那就是只有极少数人才懂的秘密。

毕竟,就连翰林们都有人缩衣节食,哪里有余钱收藏名家字画,自然没机会接触到这种事。

再说,这种事根本拿不到铁证,皇帝都不愿意管。

甚至,他自己每年收到下面官员送的贡品中,古玩字画绝不会少。

自己就是最大获利者,当然更不愿意打破这种规则了。

生意谈成了,石仲魁亲自在正堂里,画了十几张符咒。

忠顺王、戴权、夏守忠见他画的时候,符纸上不断有金光闪过。

而且之前还只是普通纸张的符纸,在咒文画好后拿上手,却如丝绸一样有韧劲,立马不再怀疑这符咒的真假。

忠顺王拿着十张破邪和金刚符,有些心痒痒,又有些羡慕的看着随手放在桌案上的山川景秀扇。

笑着对石仲魁问道,“伯谦,不如放个小鬼出来,让本王试上一试?”

“这有何不可。”

石仲魁笑着对景秀扇点了点,那扇子悬浮起来自动打开。

就见两个鬼差押着个两百年修为的厉鬼,飞出扇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