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接过天的烂摊子,天下大同毛笋临风 > 0133 物似人非

0133 物似人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目的达成,骆养性直接把两个道士和一个书生打包带回京师。而刘清泉这个大商人,则留给许则慢慢榨油。应天巡抚李待问(松江华亭人)遣人找到苏州知府打听刘清泉的案子,当得知此案可能涉及谋逆,李巡抚就没了下文。

狱中的刘清泉是彻底绝望了,凌迟、抄家、夷族,这几个词一直在脑中徘徊。许则提审,刘清泉也无抵抗,把事情原委说了个详详细细。许则把口供和杨之环的对了一下,基本一致。刘清泉还供出了一些东林人士和教士的名单。

许则和蔼地问刘清泉,知道他是什么下场吗?刘清泉把这几日脑中的几个词,脱口而出。

许则赞道,很有觉悟。转而又说了一句,你难道没想过可能不死吗?

刘清泉听罢,如遭雷击,呆愣了好一阵子,突然跪下磕头如捣蒜,道:只要能不死,让他干什么都行。

许则更开心了,说: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出钱买命呗。

刘清泉恍然大悟,表示愿意倾家荡产,为自己和全家赎命。

许则却摇摇头道:你知道明初胡惟庸案吗?牵连死了三万人。你一家三族才多少人。

刘清泉表示知道,但不清楚许则提这个什么意思。

许则叹了口气道:什么意思,你一家的钱不够。给你个数字一百万两。若凑不到,不但你家族倒霉,苏州乃至江浙所有和你有关系的商人都要倒霉。三万人和一百万两,每条人命才三十三两。说罢,用手温柔地拍了拍刘清泉的头。

一百万两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大明每年税收报表上才几百万两。按原来的历史轨迹,崇祯皇帝最后卖脸才得了二十万两。而李自成打进京师,搜刮道的银子,在《国榷》里说:“所掠输共七千万。”

而明季北略里是这么说的:贼拘银匠数百人,凡所掠金银,俱倾成大砖,以骡马骆驼驮往陕西。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每驮二锭,不用包裹。谈迁曰:三千七百万锭,损其奇零,即可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慨矣。”随后。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循环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也。

人家说的清清楚楚,这么大的数量,是不可能了。后世却断章取义,把谣传当事实。

但是,中国当时缺银子吗?皇帝缺、朝廷缺,但是官绅不缺。当时的大明是世界商品净输出国,欧洲人将大量从美洲开采的白银输入大明,购买大明的货物,主要是丝绸、瓷器和茶叶。从1550年到1645年,海外流入的白银有1.4万吨,折合4.48亿两,是大明国产白银的十倍。那么这些白银到哪里去了,当然主要集中在丝绸瓷器茶叶产业遍布的江南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手里。

一百万两,朱由检卖脸不行,那么朱由校让他们买命行不行?刘清泉作为大织造商,对于江南商人的财力还是很清楚地,这会儿皇帝得理明抢,还有什么办法?乖乖认了吧。抢?不。朱由校是让他们捐给皇家求真院。那皇家求真院是什么机构?那是今后从这些官绅富商身上薅羊毛的剃刀。

辨金道人一行三人,在骆养性的护送下,来到了京师。入宫后,一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内侍引他们到了乾清宫南书房。

这个年轻的内侍,勾起了辨金道人的回忆。老道这是故地重游。嘉靖四十几年,他记不清了。那年他才八九岁,跟着师傅进了皇宫。和现在皇宫的三门两殿的焕然一新不同,他记忆中皇宫很旧。他还记得那个地方是养心殿南侧无梁殿,还记得那个人叫陈矩。

嘉庆十九年,嘉庆皇帝发布谕旨:“嗣后凡净身投充之人,务须年在十六岁以下,并未娶妻生子者,方准收用。其十六岁以上净身投充者,不准收送内廷。”陈矩在嘉靖二十六年入宫当太监,那时才九岁。入宫后在司礼监秉笔太监高忠底下当差。

辨金当时不叫辨金,叫清风,一个听上去很清新,但在道童里是很俗气的名字。他性活泼好奇,师傅在无梁殿炼丹,他趁着师傅没注意,溜出来瞎逛。皇宫是极大的地方,于是他迷路了。到了此时他才想起来,这里是皇宫,师傅可是千叮万嘱,让他别乱跑,一旦闯了祸或是犯了忌讳,是要丢小命的。

他怕了,他哭了。怕什么来什么,一队巡逻的侍卫发现了他。他被抓了,他快吓死了。这时,走过来一个很年轻的内侍。他认得这个小道童,他是看见他师傅带他去无梁殿的。他和巡逻的侍卫头领说了,侍卫头领见到是高公公手下的小太监,就给了个面子。

年轻的内侍对他很和蔼,说他叫陈矩,刚入宫的时候,也就他这么大,一晃十年了。陈矩带着小清风走向无梁殿。路上,陈矩问他,他这么小会炼丹吗?小清风说不会,但是可以帮师傅拿炼丹材料。陈矩好奇,他是见过炼丹的,几十种材料很是复杂。小清风很得意,他记忆力好,什么材料都认得,除此以外他还能分辨金石的品质。

陈矩更好奇了,随后掏出块银子,问他成色如何。小清风看看,掂量几下,又用舌头舔一下。最后告诉陈矩,这块银子成色不行,含有不少铅和锌的杂质。陈矩很是惊讶,这块银子他也觉得不好,让宫里的银匠看过,说的和小清风一样。陈矩说,你这么能耐,今后一定有大出息。你也别叫清风了,以前来宫里炼丹的道士手下的道童,他知道的就有四五个叫清风的。小清风让他给他取个名号,陈矩想了会儿,就说,你辨识金银的本事那么强,就叫辨金吧。至少以后不会重名。

小清风觉得这个名号不错。到了无梁殿,看见师傅已经急坏了。小清风灰溜溜地跑到师傅面前赔罪。师傅又气又怕,这个徒弟是他好不容易找到的,他这一脉的炼丹术很与众不同,而这个苗子绝对能继承他的衣钵,如果要是折在皇宫里,他懊恼都来不及。

师傅看见自己的道童身后,还跟着个年轻内侍,也知道一定是他救了小清风,连忙稽首答谢。陈矩只是嘱咐老道,今后别让小辨金乱跑,毕竟是皇宫大内。“辨金”?老道疑惑。小辨金连忙解释,这是大哥哥给他起的道号,比你起的清风,好多了。老道听了觉得这个名字很不错,很体现他这一脉的风格。从此,小道童就叫辨金道人了。

回忆至此,辨金道人很是叹息。一晃一甲子过去了,他也从冲龄稚童变成了古稀老人。想必陈矩哥哥也早已升天了吧。

的确,陈矩是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去世的。万历三十三年,陈矩以掌东厂兼掌司礼监印,权倾一时。但他遵“祖宗法度,圣贤道理”。陈矩去世后,神宗赐谕祭九坛,祠额题为“清忠”,并颁布了保护祠和墓的敕令,文武百官都穿素服前往吊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