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 第十二章 啊对对对!

第十二章 啊对对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起因是黄子澄讲了一个韩信问路斩樵的故事。

说韩信曾在项羽手下当保安,觉得屈才,于是有了另投别处的念头。

逃跑的时候干掉了拦着他的人,遭到楚军追杀。

无奈之下的韩信只能一路逃往汉中投奔刘邦,途经地形复杂秦岭,原本通行的栈道被汉军一把火烧了。

那年头没有导航,走投无路的韩信前方没路,后有追兵,在荒山野岭的山沟里乱窜。

好在遇上了一名樵夫。

樵夫常年在山中行走,那自然是熟门熟路的,听到韩信问路,也很热心地给他指出何去何从。

韩信很感激,也道了谢。

可是樵夫还没离开,韩信转念一想,万一樵夫遇上追兵,把他的行踪泄露了,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韩信心一横,打马追上,一剑刺去,结束了恩人樵夫的生命。

正经史料中没有记载这件事,完全是黄子澄自己编排出来的课堂趣味小故事。

文人嘛,最喜欢编故事了。

而课堂小故事,一般是有教育意义的。

黄子澄有直接问诸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而是问:“韩信做得对不对?”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子澄是专业的。

见学生们议论纷纷,黄子澄直接点名:“朱允熥,你来回答一下,韩信问路斩樵做的对吗?”

我昨天才砍死一个人,你今天就编排出这个故事考较我?

这不是故意针对我吗?

朱允熥站起身来,回道:“学生以为,韩信做得对。”

黄子澄眉间一蹙。

果然啊,你不是个好人!

“说说看。”

朱允熥道:“先生问路斩樵的故事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要有长远的全局观念,在权衡利弊和进退取舍时,应该要有该舍即舍、当断即断的魄力。”

黄子澄一脸问号:我是这个意思吗?

还有,什么叫我问路斩樵,明明是韩信!

虽然这故事是我编的......

身为老师,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直接出来反驳学生的。

除非急眼的时候。

黄子澄看了眼“学习委员”朱允炆。

很快啊,朱允炆收到暗示,站起身来:“先生,我觉得韩信做得不对!”

黄子澄微微点头:“你说说看。”

“樵夫救他,韩信却恩将仇报,毫无道德底线!”朱允炆直言道。

朱允熥反驳:“做大事者,怎可有妇人之仁?”

二人开始辩论。

朱允炆说:“善良仁义,能称得上是妇人之仁?”

当然,光从道德上论,韩信这事确实做的不地道。

可现实中,韩信是什么人?

评论历史人物的行为,能用道德评判?

纵观几千年历史中的诸多人物。

品德高尚的人能干大事?

好人能当皇帝?

可黄子澄偏要教育大家,皇帝必须是好人!

现实中,“圣母圣父”已经不吃香了。

人到了一定年纪,阅历多了就会看穿现实,变得更加慕强,推崇杀伐果决。

他们开始善于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甚至牺牲他人。

朱允熥就是这样的人。

“对别人的仁慈,有时候却会变成一种对自己的残忍。”

朱允熥继续道:“同样是问路,项羽却被老农所骗,陷入沼泽中,被汉军追上,以至乌江自刎。”

历史上,项羽垓下突围后,迷失了道路,问一个老农哪里的路好走。

结果这糟老头子坏的很,给项羽指了错误的方向,让项羽人马陷入沼泽,以至于贻误时间被汉军追上。

项羽仁慈,没杀那老农,被坑惨了。

当然,即便杀了也无济于事。

究竟要如何取舍,如何决断,最终只能取决一个人的良知与智慧。

朱允炆不屑道:“韩信问路斩樵,终非君子所为。”

“真君子,往往人狠话不多!”朱允熥反驳。

他瞄了眼黄子澄,又道:“伪君子,好面虚伪,自私自利藏于心中。”

“说的好思密达!”辽王朱植出言声援。

代王朱桂点头称是:“是有几分道理,这世道伪君子忒多了!”

“胡说八道!”

内心受到暴击的黄子澄终于忍不住,亲自下场。

“陛下设立大本堂,请先生教导你们,就曾言说:正德先正心!”

朱允熥心说,老朱一边让你们遵守道德,自己一边杀人去了,您怎么不去规劝?

黄子澄受仁义教化,儒家君子那一套玩得一套一套的。

“道德是做人的根基,正心先要正德。正德方能正行!”

“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

黄子澄滔滔不绝,开始论述道德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朱允熥压根插不上嘴。

“啊对对对,黄先生说的对。”

朱允熥频频点头,眼神真诚。

这就服气了?

黄子澄自诩是状元之才,心说你不过是个没读几年书的毛头小子,如何与我论道?

论学识讲圣人之道,朱允熥确实不如他,甚至连给他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毕竟人家学富五车,差点当过状元。

洪武十八年的会试,黄子澄考中进士第一名。

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殿试中,朱元璋面试问他年龄。

黄子澄回答说三十四岁。

再问他是哪年出生的,他一时紧张答不上来。

因为表现不佳,朱元璋把黄子澄从第一名改成第三名,也就是从状元变成了探花。

“先生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对答如流,不愧为状元,学生受教了。”

朱允熥对着黄子澄躬身一礼。

空气一下子安静了。

所有人都看向朱允熥。

这小子太敢说了!

这不是拿刀子往黄先生身上扎吗?

“黄先生是状元思密达?”辽王朱植露出惊讶的表情。

几位藩王纷纷望向他。

这傻弟弟,您可别说了!

被当众讽刺,扒黑历史,黄子澄脸色刷的由白变红。

他虽愤怒,却并未动粗。

文化人最大优势就是,骂人不带脏字,你还不好发飙。

我又没骂你,你当老师的,说不过就打我?

传出去岂不让人笑死!

代王朱桂几个调皮的藩王顿时乐了,嗷呜一声起哄,充当氛围组。

朱允炆脸色阴沉着,仿佛他自己受到了侮辱。

黄子澄道:“巧言令色,皇孙殿下似乎不认可我?”

朱允熥深施一礼:“先生大才,名动江南文坛,所言皆是圣贤之道,学生岂敢反驳?”

他的意思很明白。

你以才压人,以老欺小,完全不讲道理。

你们文人讨论学问道理,开始和武夫一样,谁拳头大谁就有道理了?

这番阴阳怪气的话,黄子澄显然无法接受。

文化人最怕名声受污,当下恼怒道:“我与你说道理,你提名声作甚?”

“哦,说道理是吗?那请先生继续。”

朱允熥摆了一个请的手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