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 第五十七章 方孝孺入京

第五十七章 方孝孺入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寒风呼啸。

京师外官道,一辆马车在急行。

被召入京,方孝孺心中除了些许不适,更多的是欣喜。

先前,黄子澄遇袭在家养伤,主要是养面子。

师生发生冲突,还发生在皇家,教导诸王的工作黄子澄是干不成了。

大本堂需要新的先生,于是黄子澄推荐方孝孺。

方孝孺出生浙江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人称“小韩愈”。

长大后更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

早在十年前,方孝孺在好友的推荐下,得洪武皇帝召见。

朱元璋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对皇太子朱标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

那时候方孝孺二十五岁,老朱没用他,让他回家沉淀一下。

后来,方孝孺被仇家连带举发,逮捕到京,朱元璋在案卷上看到他的名字,便释放了他。

如今,又被推荐召到京师面圣。

马车内的方孝孺一路心潮汹涌,自信满满的入京。

大本堂是教导诸王的地方,还有两位皇孙。

得知两位皇孙中有一人,将大有机会被立为皇太孙,方孝孺膺此重任,心中更是期待。

惠王朱允炆,仁义谦让,当他的老师,未来大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至于吴王朱允熥,虽有贤名,毕竟是武勋代表,不被理学清流所看好。

且好友黄子澄屡屡写信,言说吴王不尊师,不仁义,是假贤名,实则内心狠毒。

最重要的是,吴王不是个听话的主!

来之前,方孝孺早有计较,若选择吴王,自己在清誉上难免会遭人诟病。

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本是一个地方官,因空印案被朱元璋所杀......

大明朝有一个洪武皇帝已经够了,若再多一个这样狠辣不听话的君主,文官们何时才能出头?

一路上日夜兼程,方孝孺神游在外,突然感觉车身慢了下来。

定神一看,巍峨雄壮的京师城楼出现在眼前。

方孝孺干脆出来,迎着车风扑面,衣袂飘飘。

他平生以孟子王者师学为梦想,追求的也正是这般驷马风尘,经营八表的快意人生。

这次入京,将来帝师之路,或将一片平坦!

进入皇宫。

方孝孺脸上的笑容比先前要松弛了许多,逐渐变得举止端庄严肃。

他知道,皇帝陛下最喜欢他这种翩翩君子形象了。

步入武英殿,行了礼,方孝孺在一旁侍立。

“你就是黄子澄举荐的方孝孺?”

朱皇帝的热情似乎不高......仍埋头批阅奏疏。

“回禀陛下,正是方孝孺。”

朱元璋略微一抬头:“嗯,书读的怎样?”

方孝孺自豪的回答,自己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

“好,那你就去惠王府当个教授,教导惠王吧。”

王府教授?

方孝孺目光一滞。

王府教授只是个从九品小吏,相比从五品的侍讲学士,差太多了!

比起十年前,朱皇帝那种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模样,好像不在了......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道:“诸王过年后就去封地就藩,大本堂也将暂时关闭。”

我一来就关?

方孝孺道:“臣领旨,谢陛下恩典!”

来时的自信满满,瞬间拉胯。

方孝孺没想到,时隔十年,朱皇都居然还不重要他。

连个王府长史都不给!

事后一打听,原来惠王府长史一职,被好友黄子澄得了!

黄子澄由翰林院侍讲学士,调任惠王府左长史一职,升为正五品。

“也罢,好歹与黄子澄共事,一起辅佐惠王殿下。”

方孝孺心想,只要将惠王扶上帝位,自己将来就是帝师!

明年诸王即将就藩,学业转到各自封地。

每个王府里都有教授,专门教导藩王学业。

为此,大本堂里进行毕业考试。

类似于科举考试的卷子,一共十题。

明初还没有形成八股文,诏定的科举法应试文仿宋朝的“经义”。

将出题范围限制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中。

直到成化年间,经多名大臣提倡,逐渐形成比较严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

这次大本堂会试,朱允炆答对十题满分,朱允熥答对九题。

其余藩王以七题和八题居多。

岷王朱楩答对了六题,喜不自禁。

这是他上学以来最好的成绩。

正当朱楩沾沾自喜的时候,朱允炆却笑了。

他看着朱楩,一脸自得道:“你能答对六题,是你只能答对六题,而我答对十题,因为卷子只有十题。”

朱允炆双手抱胸,一脸学霸的傲然神色,不知道什么叫对手。

太嚣张了!

“砰!”

岷王朱楩飞起就是一脚,将朱允炆踹翻在地,并狠狠踹了三脚。

“呜呜呜......”朱允炆双手抱头,被打的不敢还手。

被叔叔打,他打又打不过,只能蹲在地上痛哭流涕。

朱楩看着他,恶狠狠地道:“俺踹你三脚,是因为你只能承受三脚,而不是我只能踢你三脚!”

众人一阵大笑!

惠王府的长史及属官安排妥当。

吴王府的长史一职,朱允熥非常关心,不知道老朱会派谁去。

王府长史,相当于一国丞相,掌王府政令,总管王府事务。

既然朝廷的官员,也是王府的官员,事关王府与朝廷的事,皆由王府长史奏上。

如国藩王有过失,朝廷会责问长史。

藩王若是犯了大罪,朝廷会杀掉长史,以警示藩王。

等了几天,朱允熥才等到自己的二把手。

朱元璋派往吴王府的长史,名叫李志刚,也是大本堂的侍讲学士。

平日里他对朱允熥非常客气,客气到连朱允熥都觉得莫名其妙的。

“吴王殿下,臣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朱允熥莫名其妙地看着他:“李长史的意思是?”

爽朗一笑,李志刚说道:“臣早就看出殿下不是凡人,心中已然生出追随之心。”

说完,纳头便拜。

“......”

二人客套几句,李志刚眸中泛着精明:“殿下,臣以为王府中缺了些生气,不如招揽一些名士文人?”

眼下朱允熥最需要文人支持,有自然好。

这家伙,倒有几分眼色!

朱允熥问:“不知李长史有哪些人推荐?”

“臣有个朋友,名叫解缙。”

提起解缙,朱允熥这才想起对李志刚的印象。

历史上,永乐朝迁都北京,就是李志刚最先提出来了!

此人眼光毒辣,最善揣摩人心。

燕王朱棣奉天靖难,他早早投了,永乐朝官拜礼部尚书。

朱棣当皇帝后,将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的李景隆,封太子太师,赐功臣勋号,加柱国,增岁禄,列于群臣之首。

靖难功臣们不服,于是李志刚主动弹劾李景隆,说他有不轨之心。

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至死。

有人说李志刚善于奉承献媚,连朱棣身边的太监郑和,关系都处理的非常好。

其实这种人,在官场上很吃得开。

朱允熥笑吟吟道:“好,就让你的朋友解缙过府,孤要亲自见他。”

“是,臣这就写信!”

李至刚与解缙私交甚厚,历史上两人发达后,关系急转直下,开始互怼互喷,落井下石。

此时,他们没有利益冲突,还是好哥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