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贞观医仙 > 第142章:就三两

第142章:就三两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长孙皇后不悦的情绪,隐藏的非常好,除了李世民以外,其他人都没有看出来。  “陛下,你们是来喝茶的?”

长孙皇后似乎是想再确认一下,把人情进屋之后,又问了一遍。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嗯,听说轩儿送来了茶,刚刚朕在甘露殿和诸位爱卿提了一嘴,大家伙一听是轩儿自己弄的茶,也想过来尝尝”  “皇后娘娘,多有叨扰了”  “臣等是听说,贤王殿下亲自培育的新茶,所以就过来凑个热闹”  见其他人都这么说了,长孙皇后也不能把人往外赶,何况自己的亲哥哥也在其中,只能勉强笑着把人都请进了屋来。  这时众人也看到,屋内一角摆放着不少还算精致的小木箱。  见到从未见过的东西,李世民便问道:“这就是轩儿送来的茶叶?”

“嗯,上午刚收到的”长孙皇后也随口回着,心里则是在想,一会得给这些人泡什么品种的茶。  看到这么多的茶叶,李世民脱口而出道:“这么多?这小子一两一贯收,得花多少钱?”

这些茶叶最少也有一两百斤了,一两一贯,李轩哪来那么多钱?  “陛下,您刚刚说什么?一两一贯?”

这时,一旁的李道宗听出了李世民话语中的重点,他刚刚清楚的听到,李世民似乎是在说,这些茶叶一两一贯。  他想再问一遍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这时长孙皇后及时开口说道:“哦,轩儿种植的茶叶品种较多,你们看到的这些其实都只是普通的武夷岩茶,  只有其中一款名曰大红袍的茶,其基础收购价的确是一两一贯,其它的是不值这么多钱的”  听到长孙皇后的解释,其他人才是了然,但就算如此,一两茶叶能达到一贯的基础收购价,放到现在也是天价了。  李世民刚刚也其实是进入了思维误区,他只记得李轩种植的一款茶价格是一两一贯,但李轩究竟种植了多少茶种,他就不知道了。  毕竟他的消息全来源于孙泉,而孙泉本身就不是个善于用书信表达的人。  所以,李世民一看到这么多茶,下意识的就说了出来。  而长孙皇后,在签收茶叶的同时,也得到了李轩的笔书,对于这些茶叶都非常熟悉,便及时的给出了解释。  程知节一听这价格就来精神了,便大大咧咧的开口说道:“嘿,一两一贯,俺老程活了小半辈子了,也没听说过这么贵的茶,皇后娘娘,您可不能吝啬,一会得我们泡上一壶,让大家伙也见识见识这一两一贯的茶,俺倒是要看看,究竟是什么茶,居然这么贵?”

长孙无忌也是抚须附和道:“嗯……一两一贯,究竟得多好喝,才能值这个价?”

古人也没什么太多的业余娱乐活动,喝茶算是为数不多的之一了,大家都是爱茶之人,现在所有人都被这一两一贯的价格给勾起了好奇心。  在座的都是大唐权利顶峰的人物,但这辈子他们也没喝过这么贵的茶。  见长孙皇后还是不为所动,面露难色的模样,最后李世民拍板说道:“观音婢,诸位爱卿也不是外人,今天就泡上一壶这一两一贯的大红袍,临近年关,也让大家尝尝鲜”  “好吧,臣妾这就吩咐人去烧水”  见李世民也坚持,长孙皇后无奈,只得去准备茶水了。  没多大一会,茶端上来了,长孙皇后先给主位的李世民倒了一杯,然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最后才吩咐宫女去给其他人倒茶。  当茶汤入杯的一刹那,李世民就便忍不住轻吸了一口气。  色如红玉,气味幽香,好茶!  就单凭这茶汤的色泽和味道,就直接碾压了如今所有茶叶的品质了。  李世民端起茶杯,没有急着喝下去,而是放在鼻下由轻转重的闻了闻。  “此茶……”  李世民最后也只是说出了这两个字,因为他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去形容,自己闻到的味道。  他搜索了自己记忆中的所有味道,但遗憾的是,他发现,这个味道对自己来说是陌生的。  其他人在宫女为他们倒了一杯茶之后,基本上也是和李世民一样的动作和想法。  而长孙皇后也是第一次泡大红袍,她也是第一次闻到如此醇香清幽的茶香,当她看到这茶色,闻到这茶香之后,就更加后悔今天派人去找李世民过来喝茶了。  今天也不知道是不是凑巧,去甘露殿的人不少,这一壶茶倒了一圈之后等重新回到长孙皇后手里之时,基本上已经空了。  李世民见茶已经倒完了,自己便率先举杯喝了起来,其他人见李世民已经动手了,也都迫不及待的,喝了起来。  “好茶!”

饮罢,李世民忍不住赞叹了起来,这么好的茶,就算是贵为皇帝的他也是第一次喝到。  其他人落杯之后,也是赞叹连连。  然后就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长孙皇后,其中意思,不言而喻。  见长孙皇后半天也不见其动作,李世民只好说道:“观音婢,这为何不继续泡上一壶?”

长孙皇后一听,便扶额说道:“陛下,轩儿也只给臣妾送来了三两大红袍”  “什么?才三两?为何只有这么少?”

李世民一听只有三两,还以为是李轩抠门送的少,至于产量什么的,他压根就没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其价格之所以昂贵都是李轩自己胡乱定的而已,只是一个噱头罢了。  其他人想说什么,但人家是皇后,除了皇帝,谁敢说,都只能坐在原位眼巴巴的看着。  长孙皇后只得继续解释道:“陛下,不是所有的茶都是武夷岩茶,轩儿说了,只有在武夷山地区,生长的茶才算是武夷岩茶,  您可知,又为何叫做岩茶?  那是因为其茶树的母树都是生长在悬崖岩缝当中的,其中最珍贵的就是这大红袍,这次轩儿送来的,更是大红袍中的极品,乃是御品贡茶,今年因为是初年,需要栽种培育,茶叶产量就更少了,  所以也只有三两,这三两的收购价是一两三贯,刚刚那一壶,臣妾已经用了不少,再泡,待到过年就没得喝了”  不是说长孙皇后抠门,实在是产量太少,一共才三两,下一茬的茶叶还要等上一年才能下来。  这拿出一壶让大家尝尝鲜,长孙皇后觉得,自己已经够大方了。  “就……就三两?”

李世民这时也被长孙皇后说出的产量给吓了一跳,怪不得从刚开始,情绪就不怎好。  原来是这么回事。  原来是怪自己带的人太多了。  其他人一听产量这么少,也不好继续让长孙皇后泡,最后还是长孙无忌干巴巴的说道:“那个,皇后娘娘,要不,壶里的剩茶,再泡一泡吧”  程知节也附和道:“对对对,皇后娘娘,壶里的茶叶再泡泡,这好的茶叶抗泡!”

长孙皇后无奈,只好让宫女把壶里的茶叶继续泡一泡。  还别说,这第二泡的味道居然也是不错,就这样,这一壶茶翻来覆去的泡了整整七八壶,直到最后的茶汤已经变的很淡了,大家才放过了这壶茶。  这壶茶如果会说话,估计早就把众人骂上个八百回了。  在叼的茶叶架不住这么泡啊。  之后,长孙皇后又拿出了其他茶叶泡了一壶,其味道虽然比大唐之前的茶叶要好,但和大红袍相比,却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最后众人便也只能遗憾的纷纷告退了。  等到所有人都走了之后,李世民就对长孙皇后问道:“观音婢,这大红袍真的就只有三两?”

“臣妾还能骗陛下不成?真的只有三两,轩儿在信上说,这三两是最好的了,臣妾本来只是想让陛下和哥哥独自过来的,怎知陛下带来这么多人”  长孙皇后是极少和李世民发脾气的,但今天却少见的有了些脾气。  “不可能,这小子一定还有私藏!朕太了解这小子的性格了!”

李世民是相信长孙皇后的,也相信李轩送来的三两是最好的,但李世民绝对不相信,李轩会一点私货都不留。  “陛下,轩儿有,那是轩儿自己的事,这茶是轩儿费劲千辛万苦才制出来的,就算他真的有,咱们也不能伸手去要不是?”

长孙皇后可是个要脸面的人,茶是好茶,但她可做不出厚着脸皮伸手跟晚辈要。  李世民一听,梗着脖子说道:“朕又不白要,朕可以给钱啊”  “轩儿的基础价一两就一贯了,您打算给多少?”

闻言,李世民也是一阵语塞,这么好的茶,十斤也不够喝的。  虽然李世民相信李轩手里还有私货,但只看李轩给自己只送了三两来看,总产量绝对不会很高。  所以,这大红袍已经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了,是有钱你都不一定能买得到。  要,又不好意思要,花钱买,人家李轩也不差钱,你给多少钱人家也不一定能看得上。  李世民表示非常郁闷,这个小王八蛋,没想到还真有点本事,如果照这个效果来看,说不定五年后,他还能能靠那些荒凉之地给朝廷带来三十万贯的税收呢。  很快随着这些大臣们的口口相传,武夷岩茶之名就在长安流传开来了。  尤其是大红袍,更是其中之最。  然,其味道究竟如何,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众人也只能靠着传说,来神会其中的味道了。  而在另一头的李轩,则是没有李世民的这种苦恼,足足十四斤,管够喝。  对此,李轩是没有一点的负罪感。  不是他吝啬,只是他深谙一种道理,一个产品的价值,不在于它的价格,而是在于它的稀缺性。  比如限量版的超跑和手表,它们从出厂开始,就已经被厂家定好了价格。  但你却不能单纯的用厂家为其定的价格,而去衡量它的价值。  如果他一次性的供应太多,那么就等于是在贬低大红袍在人心中的价值。  李轩每年都会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免费供应一定量的大红袍,但绝对不会太多。  他要时时刻刻营造出一种,大红袍产量很少,数量有限的现象,从而带动其它普茶的销量。  毕竟现阶段大红袍的产量还是太低了,其它普茶才是产量的大头。  长安卢府。  临近年关,几个世家在长安的负责人,又一次聚在了一起。  前段时间,朝廷已经下放的军购订单,订单总价值为七万贯。  七万贯,其实并不算少,但这可是军购订单,这笔钱是要给北方驻军增添过冬物资的。  大唐边境的驻军虽然说不上多,但也绝对不少。  至少单凭这七万贯是绝对不够的。  这一次世家的人再次相聚,就是想相互之间交换一下各自的信息,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有其他世家单独接到了来自朝廷的订单,不然怎么可能一下子减少这么多的订单。  世家安排在长安的负责人都不是白痴,根据订单,他们都计算过。  这七万贯订单中,有服装被褥,还有取暖用的炭,他们发现,其中炭和服装被褥的比例,是非常不正常的。  如果按照朝廷订购炭的比例来计算,服装被褥的订购数量足足减少了一半。  简单来说,朝廷在世家这里订购的炭,如果足够一万大军使用的话,那服装被褥也只有五千人用。  那么通过反推,就能很快的得出结论,朝廷必然是从其他渠道获得了一批冬装被褥。  纵观整个大唐,有这份实力的,必然也是个大世家才对。  背着大家伙偷偷去和朝廷做生意,这是不符合世家之间的联盟协议的。  虽然世家之间也有竞争,但争的都只是各自的份额,而不是会是如此这般的去偷偷的吃独食。  “这从朝廷订购的炭量来看,驻军的人数应该不少,可为何只订购了这么点的冬装被褥?难道,朝廷买那么多炭,是有其他用途?”

作为这次会议的组织者,卢俊生率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时王顺达开口说道:“这段时间,我也派人去观察了,发现了一件事,非常蹊跷”  说着,王顺达就将自己前两天发现的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王顺达这货偷偷的派人去各个官道盯梢了,盯梢的目的就是想看看朝廷的运输信息。  他发现,朝廷运往高句丽方面的运输队,是有问题的。  其运输量和高句丽方面的守军数量严重不符。  虽然王顺达不懂军事,也对守军数量不甚了解,但是他不瞎,也不傻。  所有大唐百姓都知道,东突厥灭了之后,全大唐就数高句丽方面的驻军数量是最多的,而且东北方向也是最冷的。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来推算,运往高句丽方面的运输车队人数应该最多,货物量也应该是最多的。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王顺达发现,运往高句丽方面的运输车队,数量居然是最少的,这就非常值得耐人寻味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