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不要批评,要交谈
1.要想采蜂蜜,就不要捅蜂窝
不要批评、责备或者抱怨他人。
1931年5月7日,纽约发生了一件重大的刑事案件:在经过数个星期的追捕之后,纽约警方终于抓获了绰号“双枪”的杀手克罗雷。
据悉,警方动用了一百五十多名侦探和警察,重重包围了克罗雷藏身的楼宇。
他们控制了周围的其他几栋大楼,并在那里部署了大量狙击手。
之后,他们爬上克罗雷藏身楼宇的楼顶,凿了一个洞,试图将催泪弹从这个洞口扔进去,以逼迫克罗雷缴械投降。
在随后的时间里,枪声在这片优美安静的住宅区响了起来,不仅有手枪的声音,还有机关枪的“嗒嗒”声。
克罗雷没有投降,而是躲在一个堆满杂物的大沙发后面朝警察射击。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成千上万的市民不仅没有躲避,反而伫立在街道两侧,怀着激动的心情观战。
逮捕克罗雷以后,警察局局长马洛里评论说,克罗雷是纽约有史以来最穷凶极恶的杀人狂。
他认为,克罗雷生命如草芥,随时都有开枪杀人的欲望。
那么,克罗雷本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罪行的呢?
在陷入重围之时,他写了一封打算公布于众的长信。
他写道:“在罪恶的外表下面,我有一颗倍感疲惫的心灵,虽然疲惫,但它依然善良、仁慈,并不愿意与谁为敌。”
在被逮捕之前的一天,克罗雷驾车奔驰在长岛的乡间公路上。
当他停下车与女友亲热时,一个警察走了过来,说道:“我需要检查一下你的驾照。”
克罗雷二话不说,从口袋里掏出手枪,就给了警察好几枪,警察当场倒地身亡。
之后,克罗雷从车里跳出来,解下警察的佩枪,朝尸体又开了一枪。
这就是拥有一颗“善良、仁慈的不愿意与谁为敌的心灵”的克罗雷先生的作为。
克罗雷最终被判处电刑。
在临上刑具之时,他会说什么?
罪有应得吗?
不是,他说的是:“我之所以杀死他,是为了捍卫自己。”
提到这段故事是要说明,克罗雷对自己的罪行毫无悔恨和自责。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只是一个特例。
那么,请再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阿尔·卡朋,被称为“人民公敌”,是全美国最臭名昭著的人。
这个在芝加哥伏法的罪大恶极的黑社会首领,在临死之前都不认为自己有罪,不仅没有谴责过自己,还认为自己是美国人民的“恩人”。
他认为他为这个社会奉献了太多,却得不到认可。
他说道:“我将自己最好的人生岁月献给了人们,让他们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但我得到的却是误解和谩骂。”
被“自己人”干掉的达奇·舒尔茨在生前也有类似表述。
他曾经对新闻记者说,他是一位有益于社会的好人。
实际上,这位认为自己是“好人”的人,却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
刘易斯·劳伦斯在关押重刑犯的纽约辛辛监狱当过多年监狱长,曾经与我有过信件来往。
他跟我介绍说,很少有犯人认为自己是坏人,他们和其他人一样,对自己的罪行有合乎逻辑或情有可原的合理化辩解,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
总之,他们不认为自己应该被关进监狱。
既然连蹲在监狱中的罪犯都没有反省和自责,那又怎能苛求普通人主动承认错误呢?
事实表明,不论人们犯下多么无可挽回的错误,只有百分之一的人会自责和检讨,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仅不会自责,甚至面对别人的批评,也无动于衷。
批评不仅没有作用,反而会引起人们的警惕性,进而想尽办法为自己辩解,因为批评伤害了人们的尊严,不仅会引起辩解,还可能招致对抗。
心理学家史金纳的一个动物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受到处罚的动物较之受到奖励的动物,在学习模仿方面的效率和持续性都很差。
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来自动物的结论也适用于人类,批评也许可以短暂有用,但不能一直有用,而且还会引起反抗。
因此,另一位心理学家就说:“人们排斥批评的愿望,与渴望赞赏的愿望一样强烈。”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批评而引起的羞愤常常使人们的情绪跌至冰点——不仅如此,它依然对改善事实没有任何帮助。
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可以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
那场发生在西奥多·罗斯福和塔夫脱两位总统之间的著名争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1908年,西奥多·罗斯福卸任总统,搬离白宫。
在他的支持下,塔夫脱做了接班人。
之后,西奥多·罗斯福前往非洲狩猎。
从非洲回来以后,他转变了态度,先是公开指责塔夫脱总统因循守旧,尔后又打算第三次出任总统。
为此,他不惜冒着毁灭共和党的风险,试图组建一个新政党。
在随后的选举中,共和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惨重的失败,只获得了两个州的胜利。
作为总统,塔夫脱面对西奥多·罗斯福的指责,并没有自责,相反,他感到极其委屈。
他眼含热泪地说:“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但是我已经尽力了。”
我不知道他们两位谁对谁错,我也不关心这个。
我要说明的是,不论西奥多·罗斯福怎么指责塔夫脱,塔夫脱不仅没有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对,反而不断地极力为自己辩解。
一旦犯错,人们不会主动自责,只会迁怒于人,指责别人。
这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是如此。
因此,当我们要批评人时,要想想克罗雷、阿尔·卡朋和达奇·舒尔茨这些人,他们不仅会为自己辩解,也可能反过头来批评我们。
因为批评就像是家养的鸽子,虽然会飞出去,但迟早也要飞回来。
1865年4月15日的早晨,林肯总统躺在华盛顿福特剧院对面的一间简陋的卧室里,在前一天晚上,他在福特剧院遭到约翰·布斯的刺杀。
在林肯弥留之际,守候在床前的陆军部长斯坦顿说道:“躺在这张床上的人,是人类历史上最完美的领袖。”
我曾经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研究林肯其人,或许有人会问我,这位“完美领袖”与人交往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碰巧的很,我特别对林肯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做了大量研究。
林肯是个喜欢批评他人的人吗?
我的回答是“是的”。
在他年轻时,他在印第安纳州做律师,那时候他经常批评和攻击他的竞争对手,有那么一次,他差点儿为此葬送掉自己的性命。
那是在1842年的秋天,林肯在斯普林菲尔德当地的报纸上发表了一封匿名信,嘲弄一位名叫詹姆斯·希尔斯的爱尔兰政客,让对方在当地出尽洋相。
詹姆斯·希尔斯是个自大且好斗的人,在气急败坏之极,得知是林肯在嘲弄他。
于是,他找到林肯,提出要和林肯决斗。
林肯一向反对通过决斗解决矛盾,但迫于脸面,他只好接受了。
就在他们在密西西比河畔准备一决生死的最后关头,有人出面制止了他们。
这件事对林肯影响极大,他从中得到了教训。
从此以后,不管是因为什么事情,他再也没有批评、嘲讽过任何人。
南北战争时期,林肯先后委派了很多将军统领波多麦克河流域的军队,但这支部队还是接二连三地打败仗。
人们纷纷批评这些不堪为用的将军,但林肯却没有指责他们,仍然平和地对待他们。
他认为,如果不想被别人横加指责,那么自己就应该首先做到不非议别人。
不仅如此,即使是南方的叛军,林肯也不批评指责他们,他说:“如果我是他们,也会叛乱的,所以不能批评他们。”
不过,和大部分普通人一样,林肯也有批评人的时候。
在盖茨堡战役期间,南方军失利,南方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被迫率军南撤。
当时正是雨季,波多麦克河涨水了,南方军无法渡河,被北方军包围。
林肯立即命令将军米特马上发起攻势。
为了抓住战机,他特别叮嘱米特立即进攻,不要召开部署会议了。
但米特并没有完全执行林肯的命令,而是按部就班地召开了部署会议,一再拖延进攻时间,而且还用各种理由搪塞林肯。
结果,等河水退潮以后,南方军逃出了包围圈。
事后林肯震怒至极,他给米特写了一封信。
在经历了“詹姆斯·希尔斯事件”以后,林肯写的信一直都是极其克制和拘谨的,但在1863年写的这封给米特的信却是个例外。
林肯写道:
尊敬的将军:
我认为,你一定清楚罗伯特·李的逃脱,会给我们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我们已经取得了多个胜利,罗伯特·李又被我们包围了,就在我们的手掌心里,如果能够抓获他,整个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但我们放走了他。
分析目前的形势,我断定战争还将继续下去。
在上个星期一,你没有在河的北岸一举击溃罗伯特·李,那么,在河的南岸你又怎么可能击溃他呢?
我对你取得战役的胜利已经不抱有希望了,因为你已经浪费了千载难逢的战机。
这使我感到无比悲痛。
米特看到这封信以后,将作何感想呢?
人们不得而知,因为米特就没有收到这样一封信,林肯虽然写了信,但没有寄给他。
直到林肯去世,人们才发现了这封信。
据我猜想,林肯肯定是这样说服自己的:“我不能这样草率地批评一位将军。
相比起来,我在没有硝烟的地方下达命令,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如果让我上了前线,当我看到血流成河,当我听到呻吟呼救,也许我也不忍心立即发起进攻,也许我的所作所为,与米特一模一样。
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批评他也于事无补,虽然能消除我的情绪,但米特也会为自己辩解,他也会指责我,对我产生抵触。
他可能会因此而辞职,不再为我效力。”
在说服自己以后,林肯就没有寄出这封信。
原因很简单,林肯明白,批评是没有效果的。
人们总是希望能够改变或者控制身边的某些人,我也喜欢这样做。
但这改变和控制,为什么不先从自己开始呢?
即使是最自私的人也明白,完善自己是有益无害的事情。
中国的哲学家孔子就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话。
年轻时,我很渴望能够出名。
当时,我打算在一本杂志上发表一些有关文学和作家的文章,希望从理查德·戴维斯那里了解到作家的一些情况,于是给这位蜚声美国文坛的大作家写了一封信。
几个星期以后,我收到理查德·戴维斯的回信,但这是一封“口述记录,未经审读”的信。
我很在意这两句话,于是,我学着理查德·戴维斯的样子,也给他回了一封“口述记录,未经审读”的信,希望引起他的注意。
很快,理查德·戴维斯就把我的原信退了回来,在结尾处,他以潦草的笔迹填了这样几个字:你的态度坏到无可救药了。
我承认是我错了,但出于人的本性,我对理查德·戴维斯产生了愤恨,直到他去世之后,我还记恨在心。
虽然我不肯承认,但事实上他给我造成了伤害。
因此,如果想让别人记恨一辈子,就用过分的话批评他们吧。
事实上,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批评或抱怨别人,如果想让自己变得聪明,就要对自己有所克制。
本杰明·富兰克林很会与人打交道,他的秘诀不仅是“不说别人的缺点”,还有“只说他们的优点”。
不要试图批评别人,应该尽量理解他们,搞清楚他们如此行事的原因,这比批评更有作用。
正如约翰逊所说:“理解就是原谅。
在生命的末日,上帝也不忍心批评谁。”
既然如此,我们又能批评谁呢?
2.先表扬,后批评
如果要批评或指责某人,应该先表扬他一番,然后再委婉地批评他。
这样的批评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担任总统期间,我的一位朋友应邀拜访白宫。
当他走进柯立芝的办公室时,碰巧听见柯立芝在跟自己的一位女秘书说话,柯立芝说的是“你的这件衣服可真是漂亮啊!你真是个迷人的姑娘!”
众所周知,柯立芝为人沉默寡言,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用这样的话夸奖自己的女秘书。
女秘书受宠若惊,顿时脸红了。
此时,柯立芝接着说道:“别不好意思啦,我只是希望带给你快乐。
不过,我还希望以后看到你处理的公文时,不再出现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
虽然柯立芝指出女秘书缺点的方法有些太过直接,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却十分巧妙。
通常来说,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表扬之后,再听到批评,就更容易接受了。
理发师给人们刮胡须时,总要先涂一层剃须膏,也是这个道理。
麦金利在1896年竞选总统时,也运用了这个道理。
当时,共和党内的一位重要人物费尽心思写了一篇自认为很成功的演讲稿。
他得意扬扬地在麦金利面前吹嘘,但在麦金利看来,他的这篇“不朽之作”虽有可取之处,但缺点也有不少,如果贸然发表出去,可能会引发轩然大波,使共和党处于不利地位。
但麦金利又不忍心伤害他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简简单单地说“不”。
沉思片刻,麦金利说道:“这的确是一篇难得一见的精彩稿件,我认为再也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写出这种水平了。
这篇演讲稿可以在其他许多场合使用,但有些比较特殊的场合,它怎么样呢?
在你看来,它依然能适用,但在我看来,它就不能适用,因为我要从整个共和党的立场出发考虑它的影响性。
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现在,请你按照我的提示,再写一篇给我。”
那位党员按照麦金利的吩咐,果然又写了一篇,在经过麦金利修改以后,最终发表了。
下面所举的例子,是亚伯拉罕·林肯一生中所写的第二封著名信件。
林肯写这封信所花的时间可能只有五分钟,但这封信的价值却高得惊人,在1926年的公开拍卖中,它拍出了12000美元的高价,要知道林肯本人的所有积蓄都没有这么多。
这封信写于美国内战最艰难的1863年4月26日,是林肯写给约瑟芬·胡克将军的。
当时,内战已经进行了18个月,北方联军接连打了败仗,一退再退。
颓废的战况使得人心惶惶,全国都处在震惊之中。
在前线,数以千计的士兵临阵脱逃;在首都,共和党人趁机挑起事端,企图逼迫林肯辞去总统之职。
形势的确令人沮丧,就连林肯本人都说,“我们似乎已经走向了灭亡,就连上帝都不愿意保佑我们了,我甚至看不到一丝希望。”
也许,这封信是林肯担任总统以来写的措辞最为严厉的一封信,尽管如此,林肯还是在指出胡克的错误之前,先表扬了他。
尽管胡克所犯的错误都是致命的严重错误,但林肯却没有这么说,他落笔稳健,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得像外交辞令那般老练圆滑。
我之所以引用这封信,是为了说明林肯是如何说服一位身系国家命运的固执的将军的。
以下就是这封引人注目的信:
我任命你为驻波多麦克地区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我之所以肯这样做,是因为我有足够的理由这样做。
尽管如此,在有些事情上我对你还是不太满意,我希望你能够明白这一点。
你是一位智慧干练的军人,这让我感到欣慰。
我也相信,你不会混淆军人的天职和政治把戏,事实上,在这方面你一直做得很好。
你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这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你有雄心壮志,只要把握得当,也并无害处。
但你不能放纵你的野心,在伯恩赛德执掌兵权时,你极力阻挠他的计划,这是不对的,对你的祖国、对你的战功显赫的同僚,都是一种很大的错误行为。
最近,我听说你认为政府和军队需要由强有力的领袖实行独裁统治,但我任命你为一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时,却没有考虑你的这一观点,我没想那么多。
我相信你应该知道,只有能够率领军队打胜仗的将军,才是强有力的人,才有资格成为领袖。
现在,我希望你能给我和我的国家带来胜利的喜悦,为此我宁愿成为独裁者,让你能强有力的统率军队。
政府会像支持其他的将领那样给你和你的军队提供足够的支持。
但我还是担心一件事,在过去,你引导着中下级军官和普通战士质疑你的上级,那么,如今你成为了他们的上级,他们是否一样质疑你呢?
因此,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让你摆脱这种担忧。
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这种思想,因为即使拿破仑复活,面对这样的一支军队,他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万事不要操之过急,一定要小心谨慎,精神饱满地夺取战斗的胜利。
尽管我们不可能是柯立芝,不可能是麦金利,更不可能是林肯,但我们依然有权利知道应该怎样在日常的商业交往上运用这个方法。
也许你还在怀疑它是否有用吧?
那么,我再讲讲来自费拉德尔菲亚的迪伦的例子吧。
迪伦所在的公司接了一项业务,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建造一栋巨大的商业办公楼,如果不能如期完成,将承担巨额的违约金。
可喜的是,工程一直按照计划进行着,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然而,就在即将完工的时候,却出了差错:负责提供外部装饰品的合作公司突然表示,他们无法按时交付装饰品。
这可就麻烦了,没有外部装饰品,整个工程就不能完工。
这就意味着,他们将要支付数额巨大的违约金。
紧急时刻,迪伦奔赴纽约与负责外部装饰的公司老板交涉,希望能挽回局面。
当迪伦见到那位老板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的名字是独一无二的。”
那位老板感到很奇怪,就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呢?”
迪伦继续说道:“我在火车站时,在电话号码簿上查找你的住址,发现这里只有你一个人叫这个名字。”
那位老板表示难以置信,说:“我怎么没注意到。”
于是,他拿来了电话号码簿,发现迪伦说的没错。
接着,他有些傲慢地说道:“在美国,我这个姓氏并不常见。
其实我的祖上是荷兰人,在两百多年前才来到美国。”
等他谈完他的祖辈的事情,迪伦又对他的工厂赞不绝口,说道:“你的工厂可真是够大的。
它是我见过的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铜器加工厂。”
那位老板更加高兴了,说道:“这可是我毕生的心血啊,我以此为荣。
你愿意参观一下吗?”
参观工厂花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在此期间,那位老板给迪伦讲了很多关于工厂的情况,迪伦都安静地听着。
之后,那位老板又提出邀请迪伦共进午饭。
需要注意的是,直到此时,迪伦仍然没有表明他的来意。
等吃完了午饭,还没等迪伦开口,那位老板就先说话了:“我们来谈正经事吧。
我知道你为什么来找我,本来我不认为我们的碰面会如此愉快,但事实上,我们谈得很愉快。
现在,你可以返回了,因为我能按期给你们提供装饰品。
我保证,即使为此耽误了其他订单,我也会优先照顾你们。”
迪伦还没有开口,就达到了他希望的目的。
他回到费拉德尔菲亚没几天,装饰品就全部运到了。
这样一来,他们的商业办公楼就能保证如期完工了,也不用支付高额的违约金。
由此可见,当你要批评或者指责一个人时,最好能先他表扬一番,这样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也能避免争辩。
这个过程就像牙医拔牙一样,先要打麻醉药,然后再下手。
3.在批评对方前先自我反省
与其被别人批评,不如先自我批评;与其回击别人的批评,不如先自我反省。
在我的档案柜中,有一个私人档案袋,里面记载的都是我曾经做过的一些蠢事。
在记录这部分档案时,有时是由我口述,我的秘书为我代笔;但有时却是我一个人悄悄记下来的,因为这些事情已经愚蠢到我不好意思要求秘书代笔的地步了。
每过一段时间,我就要拿出这个档案袋仔细阅读一番,因为上面还有我自己的评述。
我觉得,看了这些评述,不仅可以让我不再做类似的蠢事,还可以帮助我处理棘手的问题。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将自己做了蠢事的原因归罪到别人的头上,但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智慧也许也有了一些增长),我发现最应该归罪的人是我自己。
像我这样的人有很多,年纪越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清醒。
拿破仑就是个例子,直到被流放到圣海伦岛,他才意识到,他最大的敌人原来是他自己,他的失败与别人无关,完全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并认为“这是造成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
据我所知,像我那样建立“自我反省档案”的人,还一位名叫豪威尔的人。
他是一位精于此道的人,我这就讲讲他的故事。
豪威尔是一位取得了伟大成就的人。
在他年轻的时候,没有接受很多教育,他是从乡下商店的店员开始一步步迈向成功的,等他于1944年7月在纽约大酒店意外身亡时,他已经是成为美国财经界的领袖人物,具有震惊整个美国的能力了。
在他生前,我曾经问过他,何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他对我说了这些话:
我身边一直带着一个笔记本,记录着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我每天要做的事情不停地变幻,但在周末晚上要做的那件事却雷打不动,因为那段时间是我的自我反省时间,用以回顾我在过去一周的所作所为。
吃过周末的晚饭,我就独自一人回到书房,打开笔记本,回顾过去一周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然后在心里问自己,我做错了什么?
做对了什么?
该怎么样改正错误的事情?
得到了什么教训?
这种反省往往让我很不高兴,对自己很失望,因为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做了那么多的蠢事。
尽管不高兴,但我一直保持着反省的习惯,因为它对我实现自我管理很有帮助。
通过我本人和豪威尔的事例,我得出一点结论:与其被别人批评和指责,不如我们自己抢先动手,反思一下自己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在别人批评我们之前改掉它。
我们每个人都是最为严苛的批评家,具备进行自我批评的能力,关键是是否养成了这种习惯。
可喜的是,有这种习惯的人很多,达尔文和富兰克林就是其中的代表。
当达尔文完成了他的传世巨著《物种起源》之后,他自己就意识到,这一革命性的学说将会震撼世界,宗教界和学术界肯定有人会站出来批评他。
于是,他“先下手为强”,耗时15年,不断查找资料检验自己的学说,展开自我批评。
与豪威尔的每周反省一次不同,富兰克林每天晚上都反省一次。
在每晚的自我反省中,富兰克林算是卓有成效的,一共发现了自己经常犯的13项严重的错误,比如浪费时间、喜欢与人争辩和为琐事而分神等。
富兰克林明白,如果只是发现错误,但不改正错误,他将一事无成。
因此,在每天都坚持反省的基础上,他还制订了每周改正一个错误的计划。
持续坚持了两年以后,他改掉了自己的所有错误。
或许,这就是富兰克林深受人们爱戴的原因。
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的方法在商业活动方面会有用吗?
能帮助人们取得成功吗?
我的回答是“可以”,因为我有事例可以证明。
我认识一位推销香皂的业务员,他告诉我,刚开始做这份工作时,他的业绩并不好。
经过认真分析,他认为问题不是出在商品品质和价格上,当然也不是出在客户方面,而是出在他自己身上。
于是,此后他每经历一次失败,就要进行一番反省,想一想自己哪里做错了才导致了失败。
有时候,他甚至会回去追问客户,请客户告诉他刚才他有什么地方犯了错误,以便他改正。
结果可想而知,他的这种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的态度感动了客户,再加上他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业绩越来越好,最后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香皂公司的总经理。
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说过这样的话:“你以为只有喜欢你、赞赏你的人,才可以教会你人生道理吗?
其实,相比起来,那些反对和批评你的人,能够教会你的更多。”
因别人的批评而生气或愤怒的人,其实都是不够聪明的人,真正足够聪明的人却希望从批评中获得经验教训。
获得经验教训的过程,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批评。
因此,不要抱怨批评你的人,应该感谢他们批评你,他们的批评将给你带来经验和教训。
为了讨好几位具有极大政治影响力的自私自利的政敌,林肯被迫对一支部队下达了一项调令。
接到调令的军政部长爱德华·史丹顿认为这项调令是荒谬透顶的,因此,不但拒绝执行命令,还批评林肯愚蠢之极。
有人将史丹顿批评林肯的话转告了这位总统,但林肯却并不在意地说道:“那么说来,我可能真的是干了一件蠢事,因为史丹顿是这么说的,他的话几乎都是对的。
我需要跟他聊聊这件事。”
于是,林肯亲自去找了史丹顿。
史丹顿毫不客气地告诉林肯,他的那项调令是错误的,因此不能执行。
林肯什么话都没有说,立即撤销了那项调令。
林肯的确是一个从善如流、知错即改的人,因为他知道,一些批评他的意见是对的。
我们不可能做到事事正确,欢迎批评、接受批评对我们自己更有利。
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说过这样的话:“相比起来,敌人对我们的看法可能要比我们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相。”
尽管我很认可这句话,但遗憾的是,如果遭到别人的批评,如果不刻意提醒,我还是会习惯性地做出回击,之后又后悔,认为自己回击的态度是不对的。
但对批评意见做出回击是人的本性,人们都不喜欢被批评,这与批评意见正确与否无关。
因此,我想说的是,在面对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急于回击,这也是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一部分。
只有头脑简单的人才会急于回击,而我们要做一个谦逊的聪明人。
我知道应该如何避免不公正的恶意批评的影响,现在,我想说另一个问题:当你遭受恶意批评时,请提醒自己:“爱因斯坦说过他99%的时候是错误的,那么我能有多完美呢?
最起码80%的时候是错误的。
我应该感谢这个批评,它让我知道自己错了。”
如果不希望被人批评,那么就要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如果遭到了批评,也不要急于回击,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4.第一时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如果犯了错误,要迅速、诚恳地承认。
从我住的地方出发,步行不到一分钟的路程,就能来到一片野生树林。
每到春天,那里的黑色灌木中开满了白色的花朵,就像一块没有遭到人为破坏的林地。
人们将它称之为“森林公园”。
那真是一片原始的野生森林,保存了最初的面貌。
它现在的模样,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的面貌应该没有太大的不同。
我经常在一只名叫“雷克斯”的波士顿哈巴狗的陪伴下去那片森林散步。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而且雷克斯也是一直性情温和的狗,因此我不必给它套上缰绳或者戴上口套。
但我还是为此惹上了麻烦。
有一天,当我和雷克斯正在森林里散步时,从远处走来了一位骑警。
从后面发生的事情看,他是一位热衷于展示威严的骑警。
当他走到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时,他向我大声嚷道:“在公园里放任你的没有戴口套的狗乱跑,这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你不知道吗?”
我语气平和地回答道:“我知道。
不过,我认为它是不会伤害人的。”
骑警听了,用冰冷的口气继续嚷道:“你认为?
你认为!法律可不是你认为怎样就该怎样的!你知道吗?
你的狗可能伤害这里的小动物,甚至可能伤害小孩子。
总之,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否则我就得带你去见法官了!”
我点点头,表示会按照他要求的去做。
事实上,我的确是按照那位骑警的要求,给雷克斯戴上了口套。
但遗憾的是,由于雷克斯不喜欢戴口套,而我也不愿意给它带口套,所以我很快就违背了骑警的要求。
后来,我照旧带着雷克斯去那个森林,照旧既不牵着它,也不给它戴口套。
终于有一天,我再次遇到了那位骑警。
当时,不明就里的雷克斯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翻过一座山坡,就看到了那位骑警,但它还是往前跑着。
眼看躲不过去了,我决定“先下手为强”。
于是,我说道:“警官先生,看来你得处罚我了!你已经跟我说过一次了,我这样遛狗是违法的。”
令我奇怪的是,骑警反而用和善的语气说道:“哦!我认为在不影响其他人的时候,像这样遛狗是件惬意的事情。
你认为呢?”
我苦笑了一下,说道:“的确是这样。
但我毕竟还是违反了法律。”
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骑警用替我辩护的语气说道:“它只是一条哈巴狗,怎么可能伤人呢?”
我略显严肃地说道:“它也许已经伤害到了这里的小动物。”
骑警略显不耐烦地说道:“你言重了,事态并没有那么糟糕。
你就听我的吧,让它赶快离开这里,从这个山坡跑下去,别让我看见它,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这位骑警也具有人性该有的弱点。
他的弱点就是需要得到来自别人的尊重。
当我不承认错误时,他只有显示他的威严,才能获得被尊重感;当我主动承认错误时,为了获得被尊重感,他反而要显得大度和仁慈。
我知道,如果我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我通过与他争辩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护,那么只能适得其反。
因此,我在第一时间迅速而坦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他的正确性,就是我说了本该由他说的话,留给他的选择,只有说本该由我说的话,替我辩护了。
这就使事情得到了有利于我的圆满结果。
如果我们事先知道自己将要受到责备或处罚,那么我们何不抢在别人前面先责备或处罚自己呢?
这样岂不是更好吗?
要知道,忍受自我批评总比忍受来自别人的批评要好受得多吧?
在别人责备或处罚之前,找个机会承认错误,然后说出那些别人原本打算用来责备你的话,那么他们就无话可说了。
既然无法再责备你,那么他们只有替你辩护和原谅你了,在99%的情况下,都是这样。
弗德纳德·沃伦是一位画商,他就用主动承认错误的态度,赢得了一位极为挑剔的客户的信任。
他向我讲述了整件事情的经过:
在绘制图书报刊和广告方面使用的画作时,要做到尽量简明和准确。
很多时候,根据客户的要求,绘画编辑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尽快完成一幅画作。
由于时间紧迫,他们呈交的作品总会遗留若干无足轻重的瑕疵,这是无可避免的。
在与我有业务往来的客户中,有一位就很喜欢挑剔那些不可避免的小瑕疵。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每次拜访他之后,我都是带着很不愉快的心情离开的。
我之所以心情不愉快,并不是因为他挑剔那些小瑕疵,而是因为他指出的那些毛病并不恰当。
最近,我给他提交了一幅我在匆忙中完成的画作。
不久,他电话通知我去他那里。
和我预料的一样,他又要挑毛病了。
一见到我,他就满脸怒气,似乎要狠狠地责备我。
此时,我想到了“抢先责备或处罚自己”的这个方法。
于是,我立即说道:“真是抱歉,因为我犯了不可饶恕的过失,让你生气。
我们已经合作了很多年了,我理应知道你的要求,但我依然出现了过失。
我深感愧疚。”
他见我这么说,果真替我做了辩护:“虽然你的确有过失,但并不严重。
只是……”
我立即说:“不管怎样,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过失,也总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他要打断我,被我巧妙地阻止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自我批评,我发现我很愿意这样批评自己。
于是,我继续说道:“我们合作得很愉快,我不应该犯这种过失,不应该让你看到一件不满意的作品。
我希望能重新再画一次。”
他连连摇头:“不必了,真是不必了。
用不着重画一次。”
之后,他居然肯定了我的优点,并诚恳地表示,他只是希望做一个很小的改动而已。
不过,即使不做改动,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
他安慰我说,这是一个不必在意的小问题。
最后,他的怒气已经全部消散了。
他请我吃了午饭,还跟我签署了另一项工作的合同。
然而,很多人——几乎是所有人,在犯了错误时,最容易采取的行动并不是“抢先责备或处罚自己”,而是尽力为自己辩护。
这是人之常情,却是错误的做法。
能够勇于承认错误,并勇于自我批评的人只是少数,但正是这些少数人,能够给人一种尊贵和高尚的感觉,并最终脱颖而出。
在美国的南北战争时,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这个例子的主角是南方军的统帅罗伯特·李,他所做的事,是将毕凯特指挥盖茨堡战役失败的责任归于自己头上,并为此而自责。
盖茨堡战役是美国战争史上最为辉煌和独特的战役。
指挥这场战役的毕凯特将军本人也极为独特,他红发披肩,风度翩翩,英俊倜傥。
他还有着与拿破仑指挥意大利战役时一样的“爱好”:即使在战场上,也坚持每天写情书。
在七月的一个令人悲痛的下午,毕凯特跨上战马,志得意满地奔向联军阵地。
南方军战士们为他的英武雄姿欢呼雀跃,随着他的号令同步前进。
他们舞动着战旗,挥动着刺刀,排着壮观的方阵,向联军阵地挺进。
这等气势,就连联军战士都要禁不住称赞了。
毕凯特率领南方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经过农场和草原,然后越过山脉和河流。
即使联军用猛烈的炮火轰炸他们,也依然无法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
然而,埋伏在山石之间的联军突然蜂拥而出,毫无战斗准备的南方军遭到了意料之外的袭击,在几分钟之内就溃不成军,土崩瓦解了。
毕凯特率领的5000战士,阵亡了至少4000人。
剩余的1000残余部队,在刘易斯·阿米斯特的指挥下,向联军发起冲锋。
在刘易斯·阿米斯特的激励下,南方军士气大振,他们冲过山石,与隐蔽其后的联军短兵相接,展开残酷的肉搏战。
最终,他们胜利地将旗帜插上了山顶。
虽然属于他们的胜利极其短暂,但却是他们战功的最高纪录。
然而,不论怎样,这场战役揭开的却是南方军闭幕式的开端。
身为最高统帅的罗伯特·李知道,南方军已经无法深入北方军的领地,他们终将失败。
事实果然如此。
罗伯特·李满怀悲痛与懊恼,他决定承担战败的责任,引咎辞职。
很快,他就向联防联盟的总统杰斐逊·戴维斯提交了辞呈,希望能委任一位年富力强之士接替他统率军队。
其实,只要罗伯特·李愿意,他可以找出无数条理由为自己推卸责任,但他没有这样做,他一个人承担了所有责任。
当毕凯特率领残军败将返回军营时,罗伯特·李独自一人前去迎接他们,并自责道:“是我的过错导致你们遭遇了失败,我要承担所有罪责。”
即使是那些被载入史册的名将,也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像罗伯特·李那样承认自己的错误。
对读者而言,作家埃尔伯德·哈伯特的著作具有强烈的煽动效应,但他的文风嘲讽的意味极强,时常引起读者对他本人的不满。
不过,由于哈伯特有一种独特的交际技巧,那些对他不满的敌人最终都变成了他的朋友。
他的技巧的奥秘,就是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
一些对哈伯特心怀不满的读者经常批评他的著作,并提出一些建议或要求。
哈伯特通常会这样回复他们:
我认真而仔细地考虑之后,发现对于我的作品,就连我自己都不能完全赞同了。
比方说,我昨天写的内容,到了今天回头再看,我也不认为都是对的。
我很希望听到你的见解。
如果你有机会到我的住所附近,那么请务必来我这里做客,我们可以好好聊聊这些问题。
我想,我们一定会聊得很投机很友好。
如果是你收到这样一封回信,还会对哈伯特心怀不满吗?
面对这样一个人,还能心怀不满吗?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的意见是正确的,我们会想尽办法,巧妙委婉地让人们赞同我们,但在犯错的时候,就变得犹豫和畏缩不前了。
这种时候,我们应该迅速而诚恳地承认错误。
使用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获得令我们惊讶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比我们做自我辩解更有用。
应该记住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总是不断地索要和争取,你永远都不会感到满足。
相反,当你谦虚忍让时,却能轻易地得到比争取还要多的东西。”
要说服别人赞同你也是如此,不要通过狡辩和抵赖逃避错误,而是应该勇敢地快速承认错误。
5.千万别直接说:你错了
尊重反对你的人的意见,不要直接指出他们的错误。
西奥多·罗斯福在就任总统期间,曾经亲口说,在他每天所做的事情中,如果有75%是正确的,那就达到了他期望达到的最高标准。
西奥多·罗斯福是整个20世纪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如果做对75%的事情是这样一位人物的最高标准,那么我们普通人又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如果你能保证每天所做的55%的事情是正确的,那么你就可以在华尔街日赚上百万美元,过上拥有游艇、美人的生活。
如果你连这一点都保证不了,又凭什么指责别人的错误呢?
指出一个人犯了错误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表情、语调或者手势,也可以像说话那样达到目的。
你认为他会感激你告诉他他错了吗?
他永远不会有这种感激!原因很简单,你刺激了他的智力、自信和自尊。
他不仅不会感激,不会改正错误,还可能伺机报复于你。
或许你会考虑用柏拉图或者康德的学说说服他,但结果也不会乐观,因为你已经刺激到了他。
而且,你也一定不要说“既然你不承认有错,那我就证明给你看”这样的话,因为这就等同于你对他说“我比你聪明,我要用事实来纠正你的错误”。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可能引起他的反感的挑战,不论你是否真的打算这样做,他已经做好与你“战斗”的准备了。
要知道,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是很不容易的,用温和的语气尚且很难达到,在上述这种情况下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有人的确犯了错,如果你又极其直率地指出他的错误,你认为情况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
让我来用一个事例告诉你吧。
最近,纽约的一位年轻律师在美国最高法院辩护了一桩涉及巨额资金的重要案件。
在法庭上,法官问他:“《海军法》规定的申诉期限是六年吗?”
他沉默了一下,又看了看法官,说道:“不!法官阁下,《海军法》中没有这样的条文。”
后来,他向我讲述了那天庭审的情况:
当我说完那句话,整个法庭顿时沉静了下来,似乎法庭上的温度也在那一刻降到了最低点。
法官错了,而我是对的,我指出了他的错误。
可是,他会因此而对我更友善吗?
事实证明他不会。
我相信这场官司我能赢,因为我有法律的根据,而且我的庭审表现也是空前的好。
但是,我最终还是没有说服法官。
我知道我犯了一个大错,我不该那样直截了当地对一位知名学者说“你错了”。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停止指责别人或纠正别人的想法呢?
或者不要直率地告诉他他错了,要用一种不至于得罪人的巧妙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像切斯特菲尔德爵士所说,“尽管我们希望自己比别人更聪明,但你绝不能直接告诉他说,你比他更聪明”。
亚历山大·普波表述得更为简洁生动,他说:“尽管每个人都需要被教导,但你要做得像没有教导他那样。”
随着年岁和经历的变化,人的思想观念也会发生改变,现在回顾20年前我认为对的事,好像也不一定正确了,我甚至都敢于怀疑爱因斯坦的学说了。
20年后,也许我也不会认为我在这本书上写的全都是对的。
总之,我看待一切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确定了。
苏格拉底多次说过“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我不希望自己比他还聪明,于是我不会对任何人说他错了。
这对我有好处。
如果你确定有人说了一句错误的话,用这样的措辞提醒他也许会更好:“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我有另一种见解,也可能不对,因为我对这个问题也不是完全清楚。
如果是我不对,我会立即改正。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如果你用这种措辞提醒一个人,我敢打赌,绝不会有人责怪你说这样的话。
海诺德·瑞恩在蒙大拿州的比林斯地区从事销售道奇汽车的业务。
起先,经销商之间激烈的竞争影响了他的心情,使他面对客户的投诉时冷漠生硬,导致自己名誉受损,业绩下滑。
后来,他在处理客户投诉时应用了这个方法,取得了好的效果。
他说:
后来,我会对前来投诉的客户这样说:“我们的销售员犯了太多了错误,我感到愧疚和抱歉,我们一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请你告诉我吧。”
这个方法的效果很好,它消除了客户的敌对情绪。
一旦消除了敌对情绪,在处理投诉时,客户就显得更加通情达理。
事实上的确有客户因此对我致谢,他们甚至愿意给我推荐新客户。
在激烈的竞争中,即使客户的投诉本身是错误的,甚至可能是无理取闹的,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巧妙处理,就会赢得竞争。
由此可见,如果不轻易指出别人的错误,而是主动承认自己可能出错了,不仅能够停止争执,还能平息对方的情绪,让对方变得更加宽宏大量和通情达理,这种时候,也许他也会主动承认他错了。
很多时候,人们反感的不仅仅是有人指出了我们的错误,还反感于被别人纠正我们的错误。
人们乐于相信自认为正确的事情,并愿意在别人对这件事提出质疑时,想方设法反驳他。
有一次,我想给居室装一套窗帘,于是就找来一位室内设计师做这项工作。
完工以后,他拿来了账单,虽然我也吃惊于花了这么多钱,但还是付了账。
几天后,一位访客看到了那套窗帘,就问我花了多少钱,我如实告知。
访客有些幸灾乐祸地说:“天哪!这也太离谱了。
怕是你被人骗了吧!”
真是这样吗?
她的确说了实话,但人们的习惯是,并不愿意听到这样的实话。
于是,我开始了反驳,说道:“价格昂贵总有价格昂贵的道理。”
又有一天,另一位访客也看到了那套窗帘,但她的反应却与上一位访客截然不同,她对窗帘大加赞赏,而且还告诉我,她也有这样的一套窗帘。
听了这些话,我的反应也和之前大大不同,我说道:“说实在的,这套窗帘太贵了,我真是有点儿后悔。”
由此可见,人们虽然不愿意被别人指出错误,但倾向于对自己认错。
这时,如果有人能给我们创造一个给自己认错的机会,我们不仅会认错,而且对他还会心存感激。
想要学习与人相处的技巧的人,以及想要学习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行的人,可以看看《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这本自传被称为美国的文学名著,极富趣味性。
在这部自传中,富兰克林讲述了他是如何改掉喜欢与人争辩的毛病,最终成为一名精明能干又善于交际的人。
在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和所有人一样经常犯错。
有一天,一位上了年纪的教友将他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你不应该斥责所有有不同观点的人,现在好了,已经没有几个人会在乎你的观点了。
当你不在场时,人们的感觉比你在场时快乐。
你以为你无所不知,这使得没有人再告诉你任何事情。
更为重要的是,没有人试图与你交往,因为这是自取其辱,这是浪费时间。
你除了已经掌握的知识之外,再也不会有所进步了。”
在我看来,教友的这番教训是富兰克林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
富兰克林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有足够的智慧领悟这些真理。
因此,他意识到教友说的是对的,如果再不痛改前非,他会被所有人抛弃。
于是,他立即有了改变。
在自传中,他写道:
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规则,即避免在观念上与任何人起冲突,避免主观臆断和固执己见。
为此,我甚至强迫自己不使用如同“当然”“确定无疑”这样带有肯定意味的词汇,转而改用“我推测”“我以为”这样的词汇。
有人指出我的错误时,我会立刻放弃反驳的打算,转而用委婉的语气回应他。
很快我就意识到了这些改变给我带来的好处:在与人说话时,我和对方的关系显得更加融洽和愉快了;我的观点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了;即使有人指出我的错误,我也能平和地接受;如果我说的对,我能更加容易地说服他们改正错误。
于是,我开始尝试这种方法,最终形成了极其自然的习惯。
在之前的50年间,我应该没有说过哪怕一句欠考虑的话。
我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已经养成了这种习惯。
它使我在说出我的观点时,总能得到人们的赞许——尽管我没有演讲的天分,尽管我说的话有时候并不是特别得当,人们都能支持和赞同。
把富兰克林的经验运用到商业活动上会如何呢?
我也有一个例子。
居住在纽约自由大街114号的曼霍尼是一位经销专用设备的商人。
一天,长岛的一位老客户订制了一批设备。
就在设备按照既定图纸制造时,那位老顾客听信了朋友们的意见,改变了主意,打电话通知曼霍尼,说他不愿意接收那批设备了。
后来,曼霍尼向我讲述了当时的情况:
我仔细地核对了图纸,发现我们并没有发生任何错误。
于是,我想到,大概是由于他不太熟悉这些设备,因而起了误会。
如果我直截了当地指出他的错误,这无疑是不对的。
因此,我决定去长岛面见他。
刚一见面,他就立即跳了起来,怒气冲冲,好像要跟我打架一样。
最后,他问道:“你打算怎么办?”
我平静地告诉他,我完全听从他的意见。
我说:“你订制的设备当然要符合你的需要。
如果你认为需要更改,请给我新的设计图纸,我照样制造。
虽然我会因此损失2000美元,但我能够接受,能够重新开始。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新的图纸出现问题,那么你要负全责。
当然,如果不更改原计划,制作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我负全责。”
他听了我的话,情绪渐渐平稳了。
最后,他说道:“那就按照原计划继续进行吧,只求上帝保佑不要出错。”
最终的结果是,这批设备没有出错,而且,他后来又订制了两批。
在刚刚见到他时,他挥舞着拳头侮辱我,指责我不懂业务,我压着怒火尽量不跟他争辩。
如果我告诉他他错了,并与他争辩不休,也许我们会闹上法庭,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失去一个大客户。
这件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直截了当地指出别人的错误是不值得的。
如果人们愿意主动承认自己可能随时犯错,那么就不会与任何人发生争执了,也能避免许多麻烦。
别人在这种影响下,也会承认自己可能错误。
即使是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家,也要有承认自己可能犯错的准备。
科学家史蒂文森就说过这样一句令我终生难忘的话:“我不敢说自己在求证什么,我只是在试着探寻真相。”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喜欢固执己见,他们不愿意改变任何东西,大到宗教信仰,小到衣着打扮,改变他们很难。
如果你有指出别人错误的冲动,那么就请抽出吃早餐的时间,读读鲁滨逊的这段话:
有时,我们会在没有受到反对或阻挠时改变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反对和阻挠时,我们反而不会有所改变了,而且还会感到恼怒和愤恨。
同样,我们也不会刻意培养某种意识,但如果有人要消除这种意识时,我们却固执起来了。
究其原因,并不是我们拒绝改变或偏爱某种意识,而是因为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我所讲的这些都不是新道理,早在耶稣诞生之前,埃及国王就说过,“只有用一些手段,才能实现你的目的”,后来,耶稣又具体谈到了这种手段,即“赞同你的反对者,而不是指出他的错误”。
也就是说,要尊重你的反对者的意见,不要直接指出他们的错误,而是要用一些巧妙的方法。
6.委婉的力量
用间接委婉的方式暗示对方,让他知道自己错了,并情愿主动改正。
查理·施瓦布在一个下午突然出现在他的一座钢铁厂里。
当时,有几个工人正在厂房里吸烟。
按照公司的规定,厂房里是不允许吸烟的。
面对此情此景,施瓦布是怎么做的呢?
也许,你可能认为,他会指着“禁止吸烟”的告示牌训斥这几个工人吧?
如果你这样想,那可就错了。
只见施瓦布轻快地走到那几个工人中间,然后拿出香烟,每个人递了一根,说道:“如果你们能够在厂房外面吸烟,我将万分感谢。”
工人们自知理亏,于是赶紧掐灭香烟,走出去了。
那几个工人知道自己的行为违反了公司的规定,但施瓦布不仅没有怪罪他们,反而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支烟,这让他们对施瓦布钦佩不已。
像施瓦布这样的领导,谁会不喜欢呢?
众所周知,太过直接尖锐的批评会招致生性敏感的人的抵制,如果能够运用间接和委婉的方式提出批评,即使敏感的人也会觉得容易接受了。
这也正是施瓦布的成功之处,既指出和批评了工人的错误,又没有招致工人的地址和憎恨。
约翰·范纳梅克是费拉德尔菲亚一家大型百货超市的老板,他批评员工的方式和施瓦布的方式很相似。
很多年来,范纳梅克每天都坚持至少巡视一次他的百货超市。
有一次,他看到有一位顾客在收银台前等待了很久,却一直都没有人给她结账。
范纳梅克感到奇怪,收银员到哪里去了?
原来,她们正聚在一起聊天呢。
范纳梅克什么都没有说。
他走进收银台,给那位顾客结了账,然后吩咐售货员将顾客的商品包装好,然后就走了。
虽然他没有批评收银员,但收银员事后知道这件事,一定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迪斯尼乐园的故乡——福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民们经常向市政厅提意见,说很难见到市长本人。
因此,在卡尔·兰弗当选市长以后,他改变了做法,告诫秘书,如果有市民要拜访他,必须立即请进来,但在实际上,他的秘书和其他官员还是私下阻止了前来拜访他的市民。
卡尔·兰弗知道这件事以后,并没有责怪任何人,而是叫人拆掉了市长办公室的门窗。
从此,秘书和下属们再也不阻止前来拜访市长的市民了。
1887年3月8日,最善于布道的牧师亨利·皮特去世了。
在下个礼拜日,莱曼·艾伯特牧师将接替他的工作。
为了能有一个完美的开始,艾伯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准备了一篇演讲稿。
之后,他兴致勃勃地将那篇演讲稿念给他的妻子听,但他的妻子却认为那不是一篇出色的演讲稿。
如果艾伯特夫人没有极高的修养,她一定会毫不客气地说道:“天哪!这篇演讲稿真是糟糕透顶了!如果你把它讲给人们,没有人有兴趣听下去。
你知道吗?
它就像《百科全书》那样令人昏昏欲睡。
你是有经验的牧师,你应该知道,就像日常说话那样自然,才是最好的。”
可是,她这么说的后果是什么呢?
肯定达不到说服艾伯特改变主意的目的,甚至可能让艾伯特很难堪,很没有信心。
因此,她没有这么说,而是告诉艾伯特,如果将那篇演讲稿发表到《北美评论》杂志上,会是一篇极好的文章。
她这句话的意思,既对艾伯特表达了赞赏之情,又巧妙地暗示他,在布道的场合是不适合用那篇演讲稿的。
艾伯特听出了妻子的暗示,于是扔掉了那篇演讲稿,什么都没有准备就去布道了。
有时候,人们在批评一个人时,总是喜欢转折句式,以为这样会让被批评者更容易接受。
比方说,先赞赏对方的某个优点,然后转折一下,说一个“但是”,再开始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在听到“但是”前面的那些话时,肯定会特别高兴,深受鼓舞,当听到“但是”后面的话以后,对方不仅会不高兴,甚至还会怀疑你之前的赞赏是不是发自内心。
这样一来,不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不过,如果把“但是”换成“而且”,情况就不同了,会让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在“而且”之后,也能达到“而且”的目的。
我的培训班上有一位名叫玛吉·雅克布的女学员,给我讲述了她经历的一个例子:
我打算将家里的房子装修一番,就请了几个从事家庭装修工作的工人代劳。
在刚刚开工的头几天里,我发现一个问题,他们总是将装修垃圾或者木屑堆放在房间或院子里,并不及时清理。
这让我心生些许不满。
但我并不想以此批评他们,因为他们的工作很认真,质量很高。
第二天,我找到领头的那位工人,说道:“昨天我的邻居看了你们留下的木屑,称赞你们的木工活做得不错。”
他听了我的话,表情有些不自然了,但还是显得很高兴。
从那天开始,他们每天干完活,都会特意将整个房间打扫一遍,再也没有留下装修垃圾或木屑。
美国的预备役士兵和教官之间经常因为理发问题而闹矛盾。
在预备役士兵看来,他们在大部分时间是普通国民,不应该留着像军人那样的短发,而教官们却按照规定要求他们必须留短发。
按照一般常见的做法,教官会用比较强硬的方法要求预备役士兵理发,这往往会激起预备役士兵的不满,激化双方的矛盾。
据我所知,有一位名叫哈利·凯西的军士长,在担任预备役战士的教官时,通过另外的方法,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时,他对他们说道:“我是你们的教官,应该以身作则,给你们做好表率作用。
你们都知道按照军规,我们必须留短发。
我敢打赌,我的头发是我们所有人中最短的,但我还是要去理发室,要将头发理得更短一些。
你们自己可以照照镜子,如果认为自己的头发太长了,可以和我一起去理发室理发。”
结果,当时就有人跟随哈利·凯西去理发室了。
总之,在批评别人时,我们应该想办法避免直接尖锐的批评,以免引起对方的抵触及怨恨。
如果必须要提出批评,也应该尽量用间接委婉的方式,旁敲侧击暗示他,这种方法既不会引起对方的怨恨,又能让对方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