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我真的不想做贤王啊 > 第200章 吴家

第200章 吴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宁夏郡,周口县。

吴家庄堡楼。

吴家庄里的青壮们都在搬运着一些粮食、铁器、盐巴等等东西,把这些东西都给搬到吴家庄的堡楼里。

孙老汉年纪不小了,今年已经是五十多岁了,在西北这个地方,大部分人到他这个年纪已经算是老人了,也没什么能动的了。

但是孙老汉不一样,这个时候还是身体硬朗,干起活儿来比起年轻汉子也不差多少,因此吴家的家主看在他也是为吴家劳累了一辈子的份儿上让他一直留在吴家。

今天吴家的佃户们都十分忙碌,吴家值钱的东西几乎都搬进了吴家庄的堡楼里。

吴家在宁夏郡排不上什么名号,但是在周口县也算得上是一个颇有实力的小家族了。

整个周口县有近两成的土地都是周家的产业,周家也是和当地的官员交情颇深,在周口县,吴家说不上呼风唤雨,但是说出去也是响当当的存在。

吴家还有些人在各地做吏员,官职不高,但是手里的实权却是不小,吴家在宁夏郡靠西一带也算是有些面子,消息也算灵通。

这次吴家算是早早地就在自己家的堡楼里囤满了各种物资。

西北这穷山恶水的地方,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盗匪横行,官府的实力也不是太强,所以难以遏制住这种形势。

在这种趋势下渐渐地西北的一些豪强慢慢地开始习惯将自己家的庄园建得越来越坚固,直到现在已经几乎成为城墙式的堡楼。

这种堡楼建设的极其坚固,不下于一般的城墙,里面可以住下数百上千人,并且囤放足够可以支撑数个月的物资,即便是被一些匪盗给盯上也能抵御侵害。

过去的十几年,宁夏郡边界外一直都有一些游牧的部落,经常偷偷摸摸过魏国边境来,到里面的郡县劫掠。

像是周口县这种县城更是被光顾过多次,因此这边的人的防备心也是很重。

这次吴家这么大张旗鼓的准备物资,不少人都是纷纷跟着一起购买,有些居住在县城外的人也是托关系跑到县城里去。

倒是颇有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这个时候吴家的大公子吴翰林正看着家中的佃户在卖力地搬运粮食,低眉不语。

吴翰林的父亲吴财生当初给他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是想这个儿子能做到翰林,让自己老吴家也是光宗耀祖。

吴翰林也是不负众望,弱冠之龄便已是举人,要不是上次春闱的时候,吴翰林意外染上了风寒未能成行,也许吴家已经迁到内地甚至洪都去了。

望着外面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吴翰林的心里却是沉甸甸的。

别人不知道,但是吴家却是早早就得知了罗马的消息,毕竟周口县离边境实在太近了,吴家对这些消息一直是十分关注。

其实周口县也隐隐约约有人说起这些事情,但是很多人都将这些罗马人当做了是以往的那些马匪,或是劫掠的草原人一样。

但是吴家交际广泛却是探得了一部分实情,这些罗马人的实力很强,不下于当年犯境的匈奴人,也是异常凶残。

吴翰林有些忧心,要是一旦这些罗马人攻进来,单凭自家的堡楼真不见得能抵挡得住敌人。

吴翰林暗叹一口气,要是自己能高中,直接带着自己的家族离开就好了,也用不着在这里犯难了。

吴家毕竟也算是1周口县有名的大户了,要是真的干脆地舍弃了这里,吴家也是有些舍不得。

要知道等吴翰林在一个地方站稳了脚跟将吴家迁过去,跟吴家自己不得不逃离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如今吴翰林对自己的父亲吴财生还是有些埋怨,跟一些身外之物比起来,一家老小的性命还是更要紧的,可惜自己的父亲掉进钱眼儿里了,就是不肯松手。

“儿啊,家里该屯的东西都屯好了吗?”

吴财生的声音在吴翰林身后响起。

“都已准备妥帖了。”吴翰林低头对自己的父亲道。

虽说吴翰林对吴财生有些不满,但是这个时候还是没有表露出来,态度依旧恭敬。

吴财生这个时候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只要咱们家把东西都准备好了,就算是外面天塌了也跟咱们吴家没关系了。”

吴财生本就是一个大胖子,说起话来肚子上的赘肉一晃一晃的,眼睛眯成一道缝,带着些商人特有的精明和狡黠。

吴财生拍拍吴翰林的肩膀说道:“咱们吴家可就靠你了,翰林,父亲名字是财生,果然花了二十几年就攒下了这么大的家业,你的名字可是相国寺的高僧起的,一定可以光宗耀祖!”

听着吴财生的话,吴翰林也没去反驳什么,就是顺着说道:“是,父亲。”

一般的豪强和世家最大的区别在于,世家是和朝廷有关联的,往往都是书香门第或是名门贵胄,只有获得了朝廷的认可,再传承几代才能慢慢成为世家。

这也是吴财生一定要儿子考功名的原因。

……

吴家父子的对话对于老孙头这种卖力气过活的人来说就太过于遥远,老孙头活着的最大的念想就是能安安稳稳混一顿饱饭。

在吴家呆了将近二十年,吴财生对老孙头这种老人儿也是渐渐有了感情,即便是他们没什么用了,也没有强行赶出去,而是留在吴家接着过日子。

老孙头不知道什么收买人心之类的道道,但是对于自己的东家,老孙头还是很满意的,毕竟能安安稳稳过二十年不出问题,老孙头也就满足了。

不过人满足了基本的需求之后,老孙头就开始为他唯一的独苗——小孙,着急了。

小孙没有老孙头的勤劳肯干,一直都是偷奸耍滑,好逸恶劳,也就是看在老孙头的份儿上,不然早就被吴家给撵走了。

但是眼瞅着小孙到了二十七八还在打光棍,老孙头就是着急上火,但是也没什么办法,谁愿意嫁给一个佃户的儿子呢?

就是去做丫鬟都比嫁给一个佃户的儿子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