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宣德大帝 > 第五百四十九章 给排水工程

第五百四十九章 给排水工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样的土地兼并政策其实是朝廷刻意引导,土地越集中朝廷在农业上征税的成本就越低,只要朝廷能够保证粮食供应安全,更多的人力资源应该投入到工商业中。

第一产业只能保证吃饱穿暖,却不能保证国家的强大,第二产业才是国家富强的基石,第二产业发展起来,完全可以反哺第一产业,这是历史已经证明的道理。

被选中的小村子名叫王庄,顾名思义,这个村子王姓是最大的姓氏。这也是华夏村落一大特色,宗族聚居,形成村落。

朱瞻基等人来到村子附近的时候,正是中午时分,不少人家的烟囱里已经冒出了炊烟,整个村子除了几户大户人家,大多数百姓的房子都是低矮的瓦房,灰扑扑一片。

不过这些低矮的瓦房看起来很新,不似那种几十年都没有翻修过的老房子,一看就是最近十几年左右陆续建造的住宅。

王仲义久在天津,自然知道天津过往,向朱瞻基解释道:“太上皇陛下!自从天津新政以后,老百姓手里有了一点儿闲钱,就陆续的开始翻新自家的房子,大多数人家都将自家的土坯房拆掉,建起了砖瓦房。

就因为老百姓争相建房,让天津的砖瓦价格连续多年居高不下,也就这几年砖瓦的价格才有所回落。”

朱瞻基点点头道:“这就是市场因素,市场决定价格,这些不是百姓生存必需品的商品,价格完全可以交给市场来决定。”

“官府对这些行业都是正常的管理,并不干涉他们的定价,毕竟砖瓦不是粮食、布匹百姓生存离不了,价格上因为有竞争谁也不敢随意涨价,毕竟这不是独家买卖。”

“这就是竞争的好处,什么行业都怕一家独大。”

王二点头认可,二人一边闲聊一边沿着村子外围仔细考察了村子的环境,以及周边的道路情况。

越看朱瞻基的心就越凉,草率了啊!这要是开发房地产,首先要做的就是将通往工业区的道路重新拓宽硬化。

这道路两边可都是私人土地,修路就必然要占用这些土地,沿途十几里,得有多少家的土地,这要一家家的谈判,单单一个谈判就要使人崩溃。

这是商业项目谈判,又不能动用国家力量进行强制征地,想想就让人脑壳疼。

其次是供水系统,总不能让老百姓提着水桶上五楼吧,若是这么不方便,谁还会买你的房子。开发房地产之前,就得先完成一个供水系统。

最后是排污系统的设置,要建设一个至少几万人以上聚居的社区,而且必须要建设排水系统,这些管道的建设就是一个大工程。

朱瞻基将这三大难题讲给王二听,王二头当时就大了,这些问题哪一个都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单单一个研发投入就是庞大的数字。

“陛下!这个项目还有必要继续下去吗?一想到投入这么多精力去做这些,最后弄不好还得赔钱落下骂名,臣这心里就直打鼓。”

“正因为难,才更要做,既然要做成一个住宅改革的典范工程,我们就要将其打造成一个样板工程。哪怕是亏损很多钱也要做,有了这个示范工程,接下来我们的项目将会一帆风顺。”

“那我们先做什么?”

“从进行供水系统改造开始,朕管这个工程叫做自来水工程。”

“自来水?”王二从太上皇的口中听到了一个从来都没听过的新名词。

“对!就是自来水!所谓自来水就是将井水或者河水经过过滤处理之后,通过抽水设备抽到高处,再通过管道与千家万户相连,各家各户都有一个接水口,只要打开阀门水自己就会流出来。

自来水的原理非常简单,难得是管道的制造与架设。水不同于其他物品,遇冷就会结冰,我们的管道首先要保证在最冷的冬天都不会结冰。

其次是管道的密封,连接的管道要是密封不严,就会渗水,不仅会浪费资源,同时还有地面塌陷等灾害的风险。

管道的制造也是一个难题,我们采用什么材料制造管道,这些管道要保证埋在地下多少年都不会腐烂。”

“臣能想到的只有陶瓷能够千年不腐,只是这陶瓷想要烧制成统一规格的管道实在是太难了,用在特殊位置上还能接受,大规模使用肯定不行。”

“其实有一种经济实惠的天然管道,不过我们本地没有,要从南方采购,那就是竹子,竹子中空,能够制造各种规格的税官,经过特殊处理的竹子,千年不腐,这也是古人喜欢用竹子做书写载体的原因之一。

而地下过水的部分我们可以采用砖石加水泥密封的方式进行连接。水泥的防水性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验证,只要做好地下与地上的连接,就能做到。

这些连接完全可以采用陶瓷官道,然后通往住户的管道便可以采用竹管连接,这些入户的管道都是裸露在外,是否有渗漏的情况随时都能发现,出现问题也便于维修。”

王二眼前一亮,经过太上皇这么一分析,那么这个自来水工程完全可以做嘛!

“陛下!您这么一说,臣发现这个自来水的投入应该不是很大,完全可以做啊!”

“是完全可以做,不过自来水可不光是供水,有供水就要有排水,既然不能让百姓挑水上楼,那肯定也不能让百姓挑脏水下楼吧。

不光要铺设上水管道,还要铺设下水管道,这些污水都要统一集中到一起,进行集中处理,不能对河流等水源造成影响。

无论是供水还是排水都需要成本,那么这个成本如何转嫁到用水百姓头上,让老百姓能够接受这种用水成本,而不反感。

要知道老百姓在用水上可是没有花钱的先例,冷不丁向百姓征收用水费用,老百姓肯定会产生强烈的不满。

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计算百姓家中的用水量,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是按人头收费,还是按照用水量收费,这个用水量又怎么计算?”

王二挠挠头,说道:“确实如此,这水收钱肯定会引起老百姓强烈的不满,更何况这水如何收费也是个大问题。

谷迠</span>谁家用的多,谁家用的少,如何来界定,这些都容易导致收费矛盾,非常难以解决。”

“那就发明一个计量水量的水表,每家每个月用多少水,只要查表就能清楚。”

“这能行吗?”

“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这件事交给朕来解决,朕去皇家研究院替要求,只要有研究方向,研究成功就是一个时间问题。”

“还是陛下有办法,臣发现这天下就没有能够难得到陛下之事,什么事在陛下的眼里那都不叫事。

解决了供水问题,剩下的难题就是通往工业区的道路问题,道路通畅以及公共交通问题,陛下打算如何解决?”

“道路工程应该属于民生工程,既然是民生工程,官府就有征地的权力,任何人都不得无故阻拦,当然土地也会按照高于市价的价格向土地拥有者给予补偿。

这一点,官府要拿出一个明确的文件,就让天津做一个试点,以后这样的民生工程只会越来越多,若是总在土地上扯皮,官府还做不做事了。

当然还要警惕官员滥用职权,强占百姓的耕地,你们天津也要做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的立法,任何新政的推行都伴有各种问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来就是我们官府的责任。”

“太上皇说的是,若是只知道坐在衙门里作威作福,朝廷养官员有何用,这事臣会亲自抓,尽快拿出一个办法来。”

朱瞻基点点头道:“我们分头行动,这王庄的地形朕已经看过了,回头朕就开始设计施工图纸,等到图纸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跟王庄的百姓商议拆迁协议了。

我们做的是一件从来没有做过的大事,这件大事做好了,能够为整个大明的城市建设指出一条明路,你王二也会因为这个民生工程而名垂青史。”

考察完这王庄的地形,朱瞻基画出简单的地形图,返回南海子开始根据地形设计大明第一个居民小区。

这个小区一定要打造成人人羡慕的样板,让所有能够住进这个小区的百姓内心感到自豪。别的不说,园林、绿化、配套的学堂、医院,商业设施都要考虑进去。

后世有很多成熟的案例,朱瞻基要做的就是根据后世的经验,适当的做一个加减法,凭借着自己的画技,完全采用写实的画法,一个融合了南方园林与华夏古典建筑风格的小区规划图便画了出来。

几经修改,十多天后,朱瞻基终于拿出了一个让自己感觉满意的规划图。

带着图纸再次返回天津,找来工匠按照比例做成沙盘,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小区未来的景象,朱瞻基称这种方式叫做预售沙盘。

沙盘拆分开一起运到了王庄,在王庄搭建起的拆迁指挥部里,将沙盘架设好。

官府正式通知王庄村民到拆迁指挥部商议拆迁事宜,村民们一辈子土里刨食,也就近些年有了工业区,能够在工业区讨生活,日子才算好过了一些。

所有村民都被眼前巨大的沙盘所展现出来的景象震撼住了,只见沙盘里的小区,鲜花着锦、绿树成荫,小桥流水,这简直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强烈的视觉冲击一下子就抓住了村民的心,能住在这样的环境里,这辈子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在晕乎乎的感觉中,官府所说的其他条款都被村民们自动的过滤掉,村民们只记住了官府将小区建设好,原本村民有多大的房子,到时候就分给村民多大的房子。一套不够那就多给一套,村民只需补充差价就行。

同时官府承诺在房屋没有建好之前,官府每个月补偿村民一两租房费用。按照家庭人口数量每个人一次性补偿拆迁占地费用十两,若是在建设中占用了村民的耕地按照市价上浮五成的价格补偿村民。

村民们没想到官府拆自家的房子,不但给新房子,还能补偿不少钱财。一个五口之家,拆迁之后凭白的就得了五十两银币,这个钱可是白来的。

至于协议里住进新的小区里,每月需要缴纳水费、卫生费、小区维护费这些费用,村民们也只是简单的询问了一番,在工作人员解释了这些收费的理由时,村民们认可了这些收费。

住进这么好的房子,每个月掏点钱又怎么了,再说了官府还承诺为每一个年满十八岁的村民安置工作,只要你愿意下力干活,以后有的是好日子。

有同意的,自然就会有不同意的,在王庄大部分百姓都同意了拆迁协议,只有村里最大的两户反对拆迁。

他们觉得自己的房子要比其他人家的房子要好的多,凭什么他们的房子要跟其他百姓的房子一样的规矩。

这样太不公平了,他们的房子雕梁画栋,高屋建瓴,当然要多给钱,多给房子。

对于这两家大户的要求,官府直接拒绝,不愿意拆迁,那就不拆,反正两家的位置都比较靠外,就算是不拆这两家,也对整个拆迁影响不大。

只要把这两家甩在小区外面就行,再说这两家的房子质量也不错,完全也可以作为一个小区外的景观。

到时候住在三层以上的住户,只要推开窗户就能将大户人家的院子看的一目了然,完全可以让老百姓欣赏一下,大户人家的后院是个什么情景。

听说大户人家的后院可是经常开无遮拦大会,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两家大户没想到官府根本就没惯着他们,既然不愿意拆,那就不拆,完全出于自愿。本来想拿捏官府一下,结果把自己给搁进去了。

他们可不傻,这拆迁绝对有利可图,到时候自己的大院子能分的房子,可比普通百姓家里分的多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