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一品布衣,开局捡个美娇妻十月萝卜 > 第八十九章 祭拜祖祠

第八十九章 祭拜祖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周启有些茫然,他对这父亲没多少印象,哪知道说过什么?

赵翠花见着他这个样子,就知道这小子定当是忘了,心中又是喜又是气,嘟嘟囔囔地怪罪了声:“你这小子,咋不长记性!”

说完后,才慢慢悠悠地念了起来。

“你爹啊,就盼着你来日考取功名,要是以后当了官,可不能忘了咱山合村百姓,当官后能不能给村里减点赋税啊?……”

周启听完简直汗颜。

这老才过了个童生县试,当不当官的这可就扯远了啊……

就连几个女人都笑了起来。

“娘亲,这事还早呢,要是郎君有朝一日真的当了官,肯定是不会忘记百姓的!”苏灵说着,朝周启投向崇拜又肯定的目光。

她再次庆幸嫁到这个人家!……

要知道,这童生县试虽然说不难,但是每年落榜的也不在少数。

就连文竹书院的学子,也不一定能考上这童生!

可她家郎君,却只断断续续地看了几天书,就考中了这第二名!

这不是天资卓越是什么!?

可一想到自家郎君如此优秀,自己却……

她的眼神就划过一丝黯淡,不过很快又恢复了喜悦的神色!

那一幕,刚好被周启捕捉,他心中生疑,这媳妇指不定又开始在想什么了!

别看她出生在富贵人家,但是那心里自卑自怜的很,这点他一直清楚。

几人摇摇晃晃回了村……

由于祭拜先祖,只有男子才能进入,所以周家女人先行回屋,而周启跟随里长一行人,前往祖祠。

他们周家的祖祠离那数十亩荒地倒是不远,建的也是比较寒酸。

只因他们周姓在数百年前是外迁过来的,在村子里本属外来姓,至于怎么在这村里立住了脚跟,这事还要扯到另外两位已故的老族长身上……

不过,这种都已经埋到土里的事情,他并未细究。

此时周姓族长就已经等在祠堂前方,见到浩浩荡荡的一行人,不用问就已经知道了结果,这给他高兴的,拐棍都差点没拿稳,含着口老痰便喷起口水来。

“祖宗保佑,我周姓总算又出了个文人!”

周启朝族长鞠了躬,应承了两声,对于他说的话也懒得多想。

接着族长就组织着周姓男子,按照辈分和长幼依次排好了长队,族长在中,里长在左……

本来周启是小辈,真要说起来那都不知该排到哪里去,但是他现在已经是个读书人,读书人的地位在这时代来说,就是高。

所以他站在了族长的右侧……

族长先是咳咳了两声,接着就严肃且庄重地念念叨叨起来:“恭敬,周……等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列祖列宗灵前,护我周氏脉承得以高中,周家子孙奋志诗书、效法圣贤,不负……”

“跪!……”

“拜!……“”

伴随着族长两句异常洪亮的敬声,周启同着众人磕头作揖。

而后就是按照排队顺序,依次上供焚香……

总算是祭祀结束,族长喊了几个年轻小伙子聚在了一块,商量重建事宜,其中也包含了周启还有里长周叔。

毕竟重建祖祠可不是刷刷漆这么简单,扩大面积是肯定的,里面涉及到的泥土、木材以及人工,搞不好还有风水吉日等等,极其复杂!

不过这族长家中也并不富裕,他早先说这银钱他一个人来贴,现下也不好再喊其他人分摊,最终决定他出银钱,年轻人出力,修个屋顶就差不多了。

周启站在一侧,安安静静听着几人的商讨,等讨论的差不多,也没多吭声,埋着脑袋回了屋,之后才从屋里拿了几张银钱,直奔周叔家中。

“你说你来出这重修祖祠的银钱?”

周叔拿着那三百两银票的手抖了抖,这里可不光能修个屋顶了,这要修下来,都能建两座祖祠了!……

“得祖宗庇佑,榜上有名,这是我应该的。”

周启呵呵地笑了声,在他印象里那族长家里人口多,虽然田地多两亩但是日子也并没有很好过,说这贴银钱修祖祠的事情肯定是打肿脸充了胖子……

而族长早先,多少又帮衬过他们家。

特别是今日,放榜时村民们带给他的情绪,是有那么一丢丢的感动。

既然要修祖祠,那就不如一次到位,修波大的!

何况三百两,现在于他而言也不多,这点钱,他还是出的起的!…

不过他当场没有声明,也是顾及到族长的脸面,也不想过去再叨扰到老人家,这才将银钱直接给了周叔。

反正周叔的为人他也清楚的很,是个可信之人。

但是这可把周叔激动坏了,嘴巴都咧到了耳朵根,突然好似想到了什么就开口问道:“周小子,不知道你那些铺子里可还缺伙计啊?”

“嗯?”

“我家周良啊,天天跟着我种地打猎,也没个谋生的本事,我就想着你现在好了,能不能带带他?”周叔开口问道。

此话问出,周启就沉默了。

而周叔见他没有回应,就有些着急了,继续说道:“其实不止我儿嘞,还有村里的好多个小伙,都想要跟着你到城里做工去!”

“你还就带带他们,眼见着村里这纺织厂开起来了,各家里的这婆娘工钱没发呢,一个两个的尾巴都翘上了天,天天数落男人,现在可是有些村民有意见了!……”

周叔一番话下来,周启倒是想起来了。

本来按照他的原本计划,那厂子里就是做牙刷,男人女人都不耽误,但是现在好像确实违背了初衷。

朝廷重赋税,城里和村里俨然两个世界。

同样的定额,你让商人交上去,他还能剩个千八两银,可是落到农户手上,每年交上定额的粮食后,就仅存一点点供自家度日。

不难理解村里的人看他从商好起来了,就想弃农从商,可是这都从商去了,田里的庄稼谁来种?

可是这话要说吧,他也说不明白,说多说少都得遭人误会。

最后,只好无奈应道:“行,我过两日看看,有的话就先喊上周良。”

得到回应,周叔就更是高兴了,直呼周启是个不忘本的人!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