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柔福帝姬(共3册) > 柔福帝姬·第二册 第六章 驸马高世荣硕人其颀

柔福帝姬·第二册 第六章 驸马高世荣硕人其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击鞠

绍兴元年十一月,尚书左仆射吕颐浩见越州、会稽等地漕运不继,而临安形势已稳定,更适合做驻跸之地,便建议赵构移跸临安,说:“如今中原隔绝,江、淮之地,尚有盗贼,驻跸之地,最为重要。陛下应当先定驻跸之地,使发布的号令容易顺利传达到川、陕等地,军队顺流而可下,使漕运通畅,不至于艰阻。然后速发大兵,以平群寇,于明年二三月间,使国民得务耕桑,则国之根本即可立了。现在天下之势可谓危急,失去中原之后,只存江、浙、闽、广数路而已,其间亦大多曾被金军所破,浙江郡县往往已遭焚劫,浙东一路,而今看来对漕运颇为不利。若不移跸于上流,保全此数路,使国家命令易通于四方,则民将失却耕业,号令亦将被阻绝。以后金人复来,再追悔也于事无补了。”

赵构觉他所说在理,便下诏宣布移跸临安。

绍兴二年春正月丙午,赵构带着宫眷与百官回到临安。七日后宴请百官于宫中,并召集数十位年轻官员将领在宫内正殿外行击鞠赛以庆还跸。

击鞠便是马球。宣政年间,每年三月,赵佶都会在汴京大明殿举行几场盛大的击鞠赛,军士将领、文武百官、宗室皇族,甚至后宫美女均可上场竞赛,场面甚是热闹壮观。不事游幸的赵桓对此就毫无兴趣,自他即位后宫中很少再举办击鞠、蹴鞠等比赛。靖康之变后前几年政局不稳,战事频繁,赵构辗转于江南,常居无定所,故此也并无心情重拾这类竞赛娱乐。现在形势渐好,赵构归来,见临安自收复后官民重建效果不错,一派安宁祥和的样子,心中很是喜悦,也便有了仿汴京旧事召官员将领同来击鞠的兴致。

那日大殿外宫院中东西两侧各竖了两根金龙彩雕木柱做球门,高约丈余,门前分别站有一人守门,两名禁中侍卫官手持小红旗侍立于一旁,以为比赛做裁判,并随时传达皇帝旨意。另有数名御龙官身着锦绣衣,手握哥舒棒,准备巡边拾球。大殿殿阶下竖有日月二旗,东西相向,迎风猎猎而舞。教坊鼓乐队设于殿外两廊之下,每边各设五面鼓,连带着每个球门后的五鼓,共有二十面。不上场的百官坐于场边所设两厢坐席上观看,而柔福与婴茀等宫眷则坐于殿内珠帘后远观。

参与竞赛者分为两队,一队着黄衣,一队着紫衣,此刻均乘马执球杖分列两旁静候。须臾,只听长长一声名马嘶鸣,宫院正门立时敞开,现身而出的赵构身穿明黄锦绣窄衣,足登乌皮镶金长靴,手持一柄红漆彩绘球杖,骑在一匹红鬣锦鬃高头骏马上,一脸肃然地策马朝场内疾驰而来。

霎时鼓乐齐鸣,教坊乐伎合奏《凉川曲》,两厢官员当即起立恭迎,珠帘后的妃嫔宫女亦连连喜呼:“官家来了!”纷纷起身走近,如当年汴京宫女看水秋千一般,以手争擘珠帘去看赵构身影,唯柔福气定神闲地独自坐着,并不如她们那般激动。

赵构入场之后立即有一名内侍抱着一个金盒跑来,在赵构面前跪下,打开金盒,取出里面的朱漆七宝球毕恭毕敬地置于赵构马下,再拜,然后退出场外。赵构先象征性地击球入门,旋即回马入正席,饮毕群臣敬上的一盏酒后才正式入场开球,率黄衣队与紫衣队驰马争击。

他球技娴熟,开球后只与黄衣队队员传切配合,数下便已攻至紫衣队球门边,引杖一截,稳稳接住队友传来的球,两侧观众立时齐声喝彩,教坊乐队伴奏得愈加起劲,二十面大鼓同时擂响,其声震天。赵构微微一笑,从容推击,对方守门官员扑救不及,球应声入门。

皇帝先拔头筹,乐声顿止,群臣跪下山呼万岁。球门两侧置有绣旗二十四面,并设有空架子于殿东西阶下,每队攻入一球便须插一旗于架上记分。唱筹官哪敢怠慢,早已取出一面旗插在黄衣队架上。

此后黄衣队攻势不减,很快又由赵构再下一城,黄衣队两筹在手,击鞠赛以三筹分胜负,黄衣队只须再攻入一球便可大获全胜。赵构颇为自得,扬手挥杖示意队员一鼓作气尽快拿下这场比赛。黄衣队队员们亦大受鼓舞,振作精神驭马奔游追击七宝球,紫衣队颓势越来越明显,眼见便要招架不住了。

很快赵构再度攻至对方门前,球已被队员传至他马下,正在他低首朝下引杖将要击球的那一刹那,忽有一支黑漆球杖横入视野,那呈半弦月状的杖端插于他的球杖与球之间,不过是短如电光火石的瞬间,球已被执杖人远远击开,朝黄衣队球门那边飞了过去。

赵构抬首,看见了破坏他临门一击的男子。

那人着紫衣,骑一匹通体黑亮的马,一手握球杖,一手策良驹,挺身坐在雕鞍之上。二十多岁的样子,剑眉朗目中颇有几分英气。见丢了球的赵构冷冷视他也不害怕,只略微欠身以示歉意。

赵构记得他。他是永州防御使高世荣,当初接柔福归来,他亦有功。

比赛仍在进行,赵构未及多想,又驰马走开准备接应队员传球,不想高世荣适才所断的球已落在紫衣队杖下。高世荣迅速策马奔至前场,他的队友当即心领神会地将球朝他一拨,他不待球落地,侧身双手握杖迎空一击,只听“啪”的一声,球硬生生地改变飞行的轨迹,黄衣队守门者尚未反应过来,球已经飞入球门。

这球进得煞是漂亮,两侧观众不禁齐声叫好,乐队依律击鼓三通,紫衣队的旗架上也插上了一面记分的旗帜。赵构微微蹙了蹙眉。

按比赛规定,进球的队员要下马向皇帝谢恩。高世荣随即下马朝赵构叩头谢恩,赵构颔首命他平身,然后重又开球,继续比赛。

此后形势陡然逆转。高世荣乘骑精熟,驰骤如神,驾着黑马东西驱突,行动如风回电击一般,不断抢断猛攻,黄衣队门前风声鹤唳,没隔多久城门再度告破。

两队平分秋色,剩下一筹最为关键,先入球方为胜,因此双方队员神色都变得尤为凝重。黄衣队好不容易自后场将球断下,一众球员立时迅速反击,一路疾驰一路牢牢将球控制在己方球杖下。奔至前场,控球队员抬头一看,发现赵构已驭马到门前,而他身边并不见紫衣队员身影,一喜之下连忙将球一击传出……忽见一道黑影凌空闪过,影落之时飞向赵构的球已不见踪迹。众人定睛一看,才看出原来是高世荣纵马自远处飞跃而来,在空中以杖将球击下,落地时再俯身一挡,略停了停球,然后猛地挥杖,全力一击,只见那球如流星般越过数名黄衣队员头顶,划出一道悠长弧线,擦着门柱自黄衣队球门左上角吊入。

短暂的沉默后鼓声和喝彩声再起,高世荣亦微笑着下马,第三次朝赵构跪拜谢恩。

赵构浅笑一下,道:“好,你赢了。”然后不再多说什么,下马入殿更衣。

赛后赵构召群臣进殿饮酒,并分赏胜负两方。席间赵构盛赞高世荣,笑对群臣说:“高卿马术球技都精湛过人,今日紫衣队获胜可说全仗他一人力挽狂澜,理应特别嘉奖。”然后和言问高世荣,“卿希望得到何种赏赐?”

高世荣出列,躬身问:“陛下,臣可以直言相告么?”

赵构道:“当然,但说无妨。”

于是高世荣抬首,朗声说:“臣请陛下降福国长公主予臣。”

赵构一凛,暂未作答,举杯徐徐饮下一口酒后再凝眸看他:“你刚才说什么?”

高世荣再次躬身一揖,一字一字清楚地答道:“臣斗胆,求尚福国长公主。”

2.罂粟

赵构将酒杯搁下,身边侍女立即过来,提起酒壶为他斟满御酒蔷薇露。一缕浅紫红色的细流自壶口倾坠而下,注入桌上的白玉雕龙杯中,融聚成一泊清澈的液体,有略深一层的纯净色泽,清香四溢,其间有蔷薇花瓣的芬芳。

酒露淙淙倾流,那声音在沉默的大殿内显得异常清晰。赵构一直看着,待一杯酒完全斟满,才终于开口:“赐永州防御使高世荣钱四百千,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五十两。”

这是非常厚重的赏赐,相当于当时参知政事两月俸禄及一年领取的匹帛量。他此言一出群臣皆明白,这等于是拒绝了高世荣向福国长公主的求婚,以厚赏聊表对他的抚慰。

不料高世荣并不跪下谢恩,却上前一步,长揖再道:“陛下赏赐臣不敢受,请陛下收回。陛下若觉得臣位卑职轻配不上长公主,臣会继续为国征战、建功立业以求达到陛下的期望。在此之前陛下不必再赏赐别的财物给臣,臣一生所求,唯长公主而已。”

他话说得如此直接明白,甚是惊人。群臣都知道赵构对现在这个唯一的妹妹异常看重,迟迟不将她许人,大概就是觉得满臣文武中找不到一个堪与她相配的夫婿,而高世荣虽然人也年轻有为,官至防御使,身份不可谓不高,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求婚显然较为唐突,结果如何根本毫无把握。于是众人一面惊叹于他的勇气,一面猜测着赵构接下来的反应,在赵构尚未答复之前殿内便已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声。

赵构直身而坐,四下冷冷一扫视,群臣立即噤声。

“卿的意思朕明白了。”他淡淡道:“但长公主下嫁并非小事,此事稍后再议。”

高世荣似还想说些什么,赵构已一扬手:“奏乐。”

丝竹声立即响起,赵构微笑着向群臣举杯,众人连忙举杯以应,纷纷道出祝酒之辞。高世荣只得默默回列坐下,闷闷地独酌了一杯。

他是河北世家子,有良好的出身,自小学诗文、练弓马,及长成后也是个文武皆全的人物。靖康之变后他投入宗泽军中,因既有胆识又懂谋略,阻击金军表现英勇,而颇得宗泽赏识,得到了他的逐步提拔重用。

建炎三年十一月,活动在淮河、黄河流域的乱军流寇首领刘忠带兵进犯湖北蕲州,赵构调高世荣前往蕲州协助蕲、黄都巡检使韩世清与刘忠作战。两将协力,数月后击败了刘忠。刘忠最后弃巢而逃,转入湖南。高世荣领兵搜查刘忠山寨贼营时,在一间小小的柴房里发现了一个形容憔悴的女子。

她穿着一身暗淡破旧的衣裙,头发枯黄暗哑而蓬乱,脸颊和双唇都毫无血色,神情恹恹地倚坐在墙角,在他劈开锁推门进去的那一刹那她下意识地扭头朝内,像是被突然加强的光线刺了一下。

“你是谁?”他站在门边问。

她缓缓转头,睁目,大大的眼睛无神而空洞。她的双目正对着他,但他却不能确定她是在看他。

就像一粒寒冷的水珠滴落在心上,这景象忽然令他微微一颤。

他不自觉地靠近她,低身蹲下和言问她:“你是谁?为何被锁在这里?”

她静静地打量他,从头盔到铠甲,从五官到手足,然后,他听见她清泠的声音。

“你是宋将?”她问。

“是。”他点头。

“你效忠的是康王?”

他再度颔首,但不忘纠正说:“当今圣上已经登基为帝,姑娘不应再称康王。”

闻言,她奇异地笑了:“是啊,他已经登基为帝了。”

那抹笑意似一下子点亮了她残余的所有精神,她站起来,仔细理理衣裙,拢拢两鬓的散发,然后转身看他,下巴微仰,道:“我是道君皇帝的女儿,当今圣上的妹妹,柔福帝姬。”

半晌的愣怔之后,他郑重地以车将她送到蕲州守臣甄采的官邸中安置下来。随后从抓到的几个刘忠兵卒口中得知了一些关于这个女子的情况。

她是半月前被刘忠从外抢入山寨的,刘忠见她容貌美丽便欲收为小妾,哪知这女子拼死不从,挣扎间扯下他好几绺须发,还差点咬掉他手臂上一块肉。刘忠怒极,将她捆绑起来准备用强,不想后来发现她下体流血不止,觉得污秽,才暂时放过了她,将她关在柴房里,先让她每日在其中洗衣劈柴,她想待她身体好了后再做打算。但后来被宋军追击,形势告急,刘忠便也把她忘在脑后,逃走时也根本没想到要带她走,因此她才得以与宋军相遇。

听她自称是帝姬,甄采不敢怠慢,又想证实她的身份,便约了韩世清一同勘问。二人为此慎重地穿上了朝服,将她请出,隔帘询问。她自述从金国逃出,半路被刘忠掠去的经历,面对二人询问,她毫不紧张,从容答来,无懈可击,最后在甄采引导下她又说了一些汴京宫中旧事,连带着宫中妃嫔、皇子、帝姬名号及相互间的关系都说得准确无误。

问罢二人出来,对守在外间的高世荣说:“些微琐事她都说得这般清楚,想来应该是真的了。”

高世荣浅笑不语。他早在心里认定了她是真的帝姬。她起身表明身份的那一瞬神色气度何等不凡,即便是身着粗布衣裙,处境落魄,但她那不容置疑的高贵却依然附于她平舒的眉间、轻抿的唇角,所以他从不怀疑她所说内容的真实性。

甄采与韩世清忙遣人将此事上奏赵构,赵构立即下令命他们将柔福送往越州暂住,并派见过柔福的内侍首领冯益和宗妇吴心儿去验视。二人回报肯定是柔福帝姬后,赵构遂命人赶制云凤肩舆并相关仪仗和长公主服饰,选了吉日,遣二十名宫女及三千禁兵前往驿馆迎帝姬入宫。

高世荣一路护送柔福至越州,但因柔福身份关系,要再见她已是十分不易,至多只能隔帘相望。他在柔福入宫前两天受封为永州防御使,并须即刻启程前往湖南领兵,因此不能像甄采那样继续送她入宫。启程之前,他终于在驿馆的后院内再次见到了柔福。

他本来只是想去她厅外远远地向她道别,没想到她此刻独自立于院内。那时是傍晚,艳红的流霞燃烧在天际,而她则穿着一袭绯红的衣裙,质地轻盈,衣袂映着霞光在晚风中飘舞,那华丽的红色和那纤弱的身影忽然令他想起了一种叫虞美人的草本的花。

“帝姬。”他在她身后,很拘谨地唤。

她悠悠一回头,淡淡地看他,不发一言。

她的脸色异常苍白,像他初见她时一样,映着红衣更是如此,让他们这几月的悉心照料显得毫无作用,但他却不认为世间还有比这更美的容颜。

“帝姬,”他有些艰难地说,“我要走了。皇上任我为永州防御使,并要我即刻前往永州平寇。”

“那又怎样?”她像是很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跟她说这些。

他颇失望:“我是来向帝姬道别的。”

她点点头:“哦,知道了。你走吧。”

她甚至不说一路顺风之类的套话。

高世荣向她行了一礼,转身欲走,迈了几步毕竟又转回头,对她道:“帝姬,我叫高世荣。”

虽护卫在她身侧好几月,但她从来没问过他任何问题,也没开口唤过他,所以他并不确定她是否知道他的名字。

她微微笑笑:“好,你叫高世荣。”

她对他笑了。像是得到莫大的奖赏,他亦欣然一笑,然后带着满心喜悦启程赶赴永州。从此,那流霞下的艳红虞美人,和她最后那缕恬淡的微笑定格在他记忆里,化作了他积极领军破敌、为国建功的一大动力,他亦由此认定,这个与他偶遇于凡尘中的帝姬将是他毕生的理想。

3.女诫

高世荣的求婚自然成了宫中女子有兴致讨论的一大新鲜事,连一向与柔福不睦的潘贤妃,都满脸笑意地向她极力夸赞这位驸马候选者:“这位高公子出身名门,家世与人品都不错,年纪轻轻就已官至防御使,前途无量啊,与长公主倒也很是般配呢。”

张婕妤笑着打断她:“姐姐这话也不全对。长公主是神仙般的美人,就算是一等一的人物也未必能相配,官家就是怕委屈了长公主,舍不得随意将她下降给普通臣下,所以才把长公主留到现在。若论朝中臣子的人品、风度与官爵,应属张浚最佳,可惜张大人早已婚配。除了他,条件上佳而又尚未娶妻的年轻臣子,似乎就只有这位高防御使了……听说长公主当初归来,曾由他护送过?可见长公主与他是有缘的,而他一直独身不娶,或许就是为等长公主,若非对长公主情深意切,今日岂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向长公主求婚?虽说长公主下降给他仍是有些委屈,但他日后必会珍爱长公主一生一世,也称得上是一段良缘呀。”

柔福听人谈论她的婚姻大事,毫不像一般女子那样忙不迭地面露娇羞之色,漠然看了看潘贤妃与张婕妤,一时也没与她们答话,只把目光移到婴茀脸上:“婴茀,你觉得呢?”

婴茀低首微笑道:“该说的两位姐姐都说了,我口拙,讲不出什么更好的话,只是觉得……高公子今日球打得真好,举止潇洒,气宇轩昂,像极了当年出使金营归来,策马入艮岳的官家。”

柔福凝视她良久,唇角忽地上挑,拉出道冷冷的月弧:“拿臣子跟官家比,似乎有点欠妥。”

婴茀脸色大变,忙颔首道:“长公主见谅,是婴茀失言了!”

柔福没再理她,起身回阁,掷下一句话给几位面面相觑的妃嫔:“要道贺也不是在现在,九哥还没答应呢,你们倒先乐起来了。”

赵构这日打了场击鞠赛,又在晚宴上与群臣多饮了些酒,到了夜间觉得有点累,便通知内侍今夜不再去御书斋批阅奏折,早早回到寝殿休息。然而高世荣求婚的情景频频浮上心头,想想不觉又是一阵浮躁气闷,最后叹了叹气,还是决定再回书斋坐坐。

走到书斋门前,见门内有灯光,两名内侍守在门前,见了他立即下拜请安,然后朝书斋内喊了声:“官家驾到!”

赵构蹙眉问:“里面有人?”

内侍躬身答说:“福国长公主在里面看书。”

赵构点点头,然后迈步进去。依稀想起她以前曾请他允许她去书斋找书看。

柔福立在房中,待他进来后朝他一福,他伸手挽住,说:“私下不必这么多礼的。”

她颔首答应了一声,低眉敛目,郁郁寡欢的样子,手上一卷书,是寻常的《楚辞》。

他接过书看看,略笑了一笑,问:“瑗瑗爱读《楚辞》?是了,所以婴茀的名字都出自这里。”未听见她应声,转首一看,温言问她,“怎么?谁惹你不高兴了?”

她黯然泪垂:“我不要嫁给高世荣!”

梨花带雨的模样当真我见犹怜,他忍不住轻轻叹息,引袖为她拭泪:“我又没答应他。”

她轻颦浅蹙,脸上泪痕虽被他拭去,却还有细细一层水珠萦在双睫之上。“九哥,”她对他说,“我一生不嫁好不好?”

他何尝不想如此,但此事终有许多无奈处。他的微笑有点苦涩的意味:“你大了,终究是要出阁的,九哥并无理由留你一辈子。”

她仰首看他,星眸幽亮,脸上满是恳求的神色:“我要一直留在九哥身边。今晚我来这里就是为了等九哥,告诉九哥这句话。”

他一怔,问:“内侍没告诉你我说过今晚不来?”

“他们说了。”她悄声答,“但我就是知道你会来……我们心有灵犀。”

我们心有灵犀。这话像阳春和风,吹得他心头一暖,刹那间只觉一切都可看淡,什么都无所谓,任他闲言满天又何妨,留她在身边,他的生命才有归于完美的机会。

“好。”他脱口而出,“去他的高世荣,去他的驸马都尉!我不会把你嫁给别人。”

柔福嫣然一笑,伸出双臂搂住了他的腰,轻轻依偎着他。

想起守在门外的内侍,赵构对她的亲密举动颇感不安,虽然内侍背对他们,未经他召唤亦不会转头过来。

他抓住柔福的双腕,将她微微拉开,轻声说:“不要这样……”

忽地透过她的丝质衣袖,觉察到她左手的袖中有一纸质物,像是呈长方形,软硬厚薄是他非常熟悉的。

他的笑容当即隐去,把住她左手,径直伸手到她袖中取出了那册文书。

果然不出所料,是一份奏折,展开一看,发现是秦桧今日呈交的上疏。

霎时明白了许多事。想必她经常借看书之名,到他书斋来翻阅朝臣呈上的上疏和一些文件资料,所以她很清楚朝中之事和他的施政方略。今日应该也是如此,听说他不来书斋了便前来偷看上疏,见他突然出现,便把手中的上疏塞进袖里,然后随手抓了册《楚辞》以掩饰。可恨的是,居然还骗他说是特意等他,说他们心有灵犀……

心有灵犀!他在心底冰冷地笑:刚才竟还为她这纯粹的谎言心动,却没想到她一直把自己当作可以随意欺骗的猎物。

回过神来,发现柔福正在怯怯地看他,嗫嚅着唤他:“九哥……”

他没有像她预料的那样朝她摆出震怒的脸色,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臣子写的这些东西很乏味,不太适合瑗瑗看。”把上疏抛回御案,然后走至书架边,取了一册班昭的《女诫》递给她:“女儿家,应多看看这种书。”

柔福不敢多说,乖乖地接过《女诫》,垂首不语。

“不早了,你回去吧。”他语气很硬,分明是命令的口吻。

她点头,又福了一福,然后启步离开。

赵构待她身影完全消失在夜色中,抑制着的怒气才终于爆发,几步走回御案前,猛地一拂,其上所有文具文书轰然跌落满地。

内侍大惊失色地跑来跪下:“官家息怒……”

赵构怒视他们一眼,道:“叫几名御营禁兵过来。”

待禁兵赶到后,赵构一指两名内侍,对禁兵命令道:“把他们各杖责四十,然后赶出宫去,永不再用!”

内侍闻言哭求:“臣等做错了什么?难道是让长公主进书斋不对么?但官家是答应过长公主,亲口允许她进来看书的呀!”

不错,他是答应过,但那时柔福似是不经意地提起这事,他也就随口答应了,却没想到她这般有心机,把这当作窥探朝政的机会。而内侍知情不报,罪不可恕。

他并不答内侍所问,只决然挥手,命禁兵把他们拖出去。随即倚坐在龙椅中,仰首闭目,头和心都在隐隐作痛。

处罚完内侍后,禁兵回来复命,再问他还有何吩咐。他抬目朝柔福居住的绛萼阁的方向看了看,道:“即日起,你们守于福国长公主的绛萼阁前,未得朕旨意,不得放她出去。”

4.赐婚

离开书斋后,赵构前往婴茀阁中。婴茀见他微锁双眉,隐有怒色,便上前扶他坐下,轻言软语地说:“官家可是听见了什么闲言闲语?不过是宫人无聊之下胡乱猜度的瞎话,官家何必如此介意。”

赵构闻言睁目道:“闲言闲语?宫中又有人在传谣言?怎么说的?”

“官家没听说?”婴茀先诧异地反问,随即忙掩饰说,“没什么,几句话而已,臣妾也听得不真切。”

赵构疑心愈甚,不断追问,婴茀面露难色,捻着裙带踌躇了半晌才缓缓说:“高防御使年轻有为,家世人品都很好,又公开向长公主求婚,可见是思慕长公主已久的。也许是嫉妒长公主有望结此良缘,宫中几位侍女便说了些不敬的话……”

说到这里停下来,迟疑地看了看赵构。赵构盯着她,命道:“说下去。”

婴茀垂首继续说:“她们说……高防御使若以前与长公主没有过多接触,断不敢贸然当众求婚……长公主当初是由高防御使护送回来的,想必他们一路上……由此情根深种,两心相映,私订终身也未可知……”

“一派胡言!”赵构拍案大怒,“是哪些侍女说的?”

“官家息怒。”婴茀立即跪下恳求道,“具体是谁说的请官家不要追究了。她们只是见长公主内有官家照顾,外有高防御使恋慕,难免就有了些拈酸心理,说出话来不中听,其实也无甚恶意。”

赵构道:“事关长公主名节,岂能任由她们胡说!”

婴茀低眉再说:“她们是在猜测官家会否同意,把长公主下嫁给高防御使时才说这话的,若非觉得高防御使与长公主郎才女貌、十分相衬也不会这样说。她们是哪里的人不应细究,一则本是下人说的闲话,未必与宫中主子有关,官家若追查,她们因此被连累,婴茀实在于心不安;二则若大动干戈地追查处罚,势必又有人说官家此举是欲掩盖此事,说不定谣言反倒越会被他们当成真的来传了。”

赵构心下一沉吟,伸手将婴茀扶起,又问她:“宫中人都在猜测,朕是否会答应高防御使向长公主的求婚?”

“是。”婴茀颔首,然后微笑道,“潘姐姐和张姐姐还为此打了个赌。”

“她们怎么赌?”赵构问。

婴茀答说:“潘姐姐说高防御使人才出众,如此年轻又无妻室,临安实难再找第二个这样合适的驸马人选,所以官家必会答应他的求婚。张姐姐则不同意,说官家这般疼爱妹妹,多留一天是一天,必不会这么快就将她嫁出去。两人争执不下,就各拔了一支金钗为赌注,等着看官家如何决断。”

“张婕妤……”赵构顿时想起了那天从她阁分方向传来的歌声,脸色便微微一沉,“她是这么说的?”

婴茀称是。赵构冷眼上下一打量她,再问:“那你呢?你没跟她们一起打赌?”

“臣妾一向运气不好,逢赌必输,”婴茀浅浅一笑,“若是与两位姐姐一起赌,押哪边都不合适,都等于是害了那位跟臣妾一起下注的姐姐,所以还是不赌为好。”

“那咱们不说赌注。”赵构淡然问她,“只论你自己的看法。你觉得潘贤妃与张婕妤谁的话更有道理?”

婴茀先是推辞说“臣妾不敢妄加评论”,赵构反复再问,她才想了想,道,“潘姐姐说高防御使的那些话都很在理,并无夸大,但是否同意他的求婚官家自有道理,我们后宫之人不应随意猜测……而张姐姐的话臣妾觉得值得商榷。官家虽爱惜长公主,但怎会不顾长公主终身大事,不主动为她择驸马,‘多留一天是一天’?张姐姐把官家想得忒也情长了,官家是行大事的人,行事决策必会冷静地权衡利弊,岂会为了难舍亲情而误了长公主终身?”

赵构听后久久不语,目光就此锁定在婴茀的脸上。婴茀被他瞧得颇不自在,不禁以手抚了抚右颊,轻声问:“官家,臣妾又说错话了么?”

赵构这才移开视线,略一笑,道:“怎么会?你从来没说错过什么。”

三日后,赵构下诏:降皇妹福国长公主予永州防御使高世荣。

在被禁足的三日内,柔福居于自己阁中倒也不哭不闹,只独自看书弹筝,默默度日,但一接到为她指婚的诏书当即便怒了,猛地把诏书扔在地上,然后不管不顾地冲出宫去找赵构。守在宫外的禁兵见状欲上前去拦,不想她扬手亮出一刃匕首,怒道:“谁敢上前我就自尽于此!”禁兵便不敢轻举妄动,她继续前行,知道此时赵构必待在书斋里,便径直朝那里走去。禁兵与一干宫女内侍均被她的举动吓得不轻,怕她闹出什么事端,只好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后。

走至书斋门前,两名内侍一见之下也大惊失色,忙赶上去拦住她,柔福便忿忿地怒斥他们。正在相持间,忽闻里面传出赵构沉着的声音:“让她进来。”

柔福开门进去。赵构正在书斋写字,依然意态从容地牵袖挥毫,并不抬头看她。

“我不嫁他!”柔福咬唇恨恨地说。

赵构静静写完这幅字,然后搁笔,走过来,轻托她的下巴,引她看自己。

“嫁与不嫁不是你可以决定的。”他云淡风轻地说。

他的双眸幽深,探不见底的深邃,间或射出清冷的光。他双唇有坚毅的线条,此刻尤其分明。接触柔福肌肤的指尖冰凉,使她不禁打了个寒战。

柔福握匕首的手便垂了下来,忽地悲从心起,黯然凝咽道:“九哥,你不要我了。”

赵构低叹一声,轻轻自她手中取下匕首抛在一边,和言道:“瑗瑗,九哥说过,无理由留你一辈子的。”

“可是,为什么要这么快答应高世荣的求婚?”

“他是个合适的人选。”

“怎见得合适?”

“他爱你,会容忍你、珍视你。”

“你肯定?”

“我肯定。”

“好,”柔福点头道:“让我先见见他,有些话我必须问清楚,否则我宁死也不嫁。”

片刻的沉默之后,赵构答应了她这个最后的要求。

5.纱幕

思慕许久的人此刻就在薄薄的两重帘幕之后。

这个事实令高世荣感到喜悦。透过竹帘的间隙和纱幕的烟障,可以隐约窥见她的身影。她端雅地坐在朱漆藤椅中,离他不过数步之遥。她对向她行礼的他说“免礼”,依然是他记忆中明净悦耳的声音。

终于离她越来越近了。他想,或许下次再见她时,连这数步距离也将不复存在。

于是不知不觉间,他的喜悦牵动了唇角。

“你为何要向我求婚?”纱幕后的柔福淡淡发问。

高世荣一怔,似有千言万语欲述,却又觉无一句能准确明晰地形容他的所有心情。她是他的目标,他的理想,和他憧憬的华美梦境,这些话他无法以言辞表达,而她想必也不会明白。

最后他微垂双目,选用套话来回答她的问题:“长公主容止端雅,贤良淑德……”

“我并非如你想象的那么美。”他尚未说完,柔福便很无耐心地打断他:“有些话我要先与你说清楚,倘若你觉得有任何一点不可接受,现在后悔还未迟,你可以去向我九哥提出退婚。”

高世荣想亦不想便道:“得尚长公主是世荣之福,岂会轻言‘退婚’二字?”

“听我说完。”柔福漠然道:“我南归之前的经历你并不知晓,你可以保证一辈子不闻不问不介意么?”

她是指她在金国的屈辱经历,暗示她已非完璧。高世荣略有些黯然。这其实也是他反复想过千万次的事,无法不引以为憾。但是这点缺憾毕竟不能与他对她的感情相较,世事并不总是完美圆满,他想他可以做到不计较,像她说的那样“不闻不问不介意”。

他回答:“是,我保证。过去的事……并不是长公主的错。”

“我说是我的错了么?”她即刻冰冷地反问。

他一惊,忙道歉说:“世荣措辞不当,长公主见谅!”不认为她言辞尖刻,心下倒有些懊恼,觉得是自己失言触到她痛处,伤到了她。

她停了停,再继续说:“我可未必贤良淑德,常有发脾气使性子的时候,你会容忍么?”

高世荣微笑答道:“长公主是皇女帝姬,一向尊荣矜贵,性情自然要比别的女子略强些。世荣以后自会用心与长公主相处,凡事皆顺长公主之意,不会让长公主感到任何不满或不快。”

柔福追问:“你保证会处处尊重我的意见,不会做我不允许你做的事,而你也不会强迫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

高世荣明确称是。

“最后一点,”柔福又说:“我见你也是个屡入沙场为国建功的有志男儿,想必也有自己的远大抱负,但我不得不提醒你,你若娶了我,虽能以驸马都尉的身份享有半生富贵、一世尊荣,但以后只能改任虚职,想再获得晋升的机会,为将为帅领军御敌可就难了。”

“这……”高世荣斟酌着道:“依大宋惯例,驸马不得握实权、掌兵柄,但靖康年间今上也曾打破过宗室不领兵的禁令出任兵马大元帅,如今是非常时期,今上还是会恪守旧规不授实权予姻亲外戚么?”

纱幕后的柔福浅浅一笑,反问:“你觉得呢?”

高世荣一时缄默不语。柔福略等一会儿,再问:“怎样,你还愿意娶我么?”

高世荣深吸一气,抬头,坚定地说:“为了长公主,抛弃一切功名利禄又何妨。”

“那好吧,”柔福淡淡的语调听不出任何喜怒之情,像是陈述一桩交易的结果:“我嫁给你,带给你驸马都尉的头衔和随之而来的富贵荣华,而你要付出的代价是放弃你中兴之将的前途,尊重我,忠于我。这些你都答应了,记下了?”

她异常冷静的语气令高世荣有些诧异,隐隐觉得自己应该仔细琢磨一下她的话。此刻却有风掠过,缓缓扬起那一层意在隔离的纱幕,像是薄雾散去,未垂及地的竹帘下方分明现出她那质地轻柔的罗裙。依然是华丽的艳红,长长地曳地,附在光洁的云石地板上横于一侧,有流霞的姿态。垂于膝下的对襟大袖边口绣有精致的花纹,一幅纱罗披帛顺势流下,透明,却泛着浅淡的金银色泽。

似被这奇异的景象灼伤,高世荣忍不住瞬目,再度睁开时纱幕已静垂如常,而刚才在思索什么却再也想不起。

“长公主在问你话呢。”一旁的侍女善意提醒。

他仓促地点头,答了声“是”,以掩饰自己刚才的失神。

这门婚事就此定下,赵构决定让他们半年后完婚,吉日也早早选好了。柔福不再反对,只是忽然沉静了许多,像刚回来时那样,很少见她再露笑颜。赵构看在眼里也颇不好受,取消了对她的禁足令,她却甚少主动走出自己院落,倒是婴茀常来拉她出去散心。

赵构曾在一年前派管理宫廷宗族事务的赵令畴于太祖后代、“伯”字行中访求宗室子,以选入宫中养育。当时太祖“伯”字行的后代已达一千六百四十五人之多,赵令畴花了近一年时间精挑细选,终于选出了十个七岁以下资质不俗的孩子,将他们的详细资料呈报给赵构看。赵构阅后御笔一勾,挑了两个生辰与自己薨逝的亲生子元懿太子赵旉最为接近的两个孩子,命赵令畴带他们入宫,由自己亲自挑选。

绍兴二年五月,这两个六岁左右的孩童被带至皇帝赵构面前。

两个小孩一胖一瘦。胖者白白胖胖,体形健硕,长相颇喜人,也十分懂事,赵令畴让他们向赵构叩头请安,他按规矩行完礼后,又自己另多叩了三个,也没人教他,他便自己开口,学着大人们那样,大声呼道:“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引得赵构解颐而笑,当下对他印象更好了三分。

而那瘦小孩行礼之后就默默立于一边,神色淡定地看着胖小孩三呼万岁,既不照此学样也不见他流露任何局促惶恐不安之色,只是安静地注视,像是在看完全与己无关的表演。

赵构再细看两人相貌,觉得胖小孩耳大体健,颇有福相,而瘦小孩虽眉目清秀,但似稍显文弱。于是决定留下胖者,令人取出白银三百两赐给瘦小孩,并分一部分命他亲手捧着,让人将他送回家。

瘦小孩依礼谢恩,然后接过给他的白银,双手捧着,慢慢走出殿门。

这时柔福正自外间缓步走来,尚未走近便看见了这个孩子。他身形尚小,捧着这么多银子未免力不从心,但因这银子是赵构亲口命人递到他手上的,所以在他走出赵构视野之前,护送他的内侍也未便帮他拿。而他也一直默默地捧着,继续步履蹒跚地缓缓行走。

在跨越殿外大门的门槛时,他终于被这突兀的障碍物弄得失去了平衡,足下一绊,便摔倒在地,手中银子也滚落四散。

内侍忙过来扶他,他却迅速将手臂从内侍的掌握中挣脱出来,坚持自己爬起,站起的一瞬,一抹倔强的神色自他清亮的眼睛中一闪而过。

柔福走到也在目送那小孩的赵构身边,说:“你不觉得这孩子很像你么?”

赵构没有答她此问,只盯着那个此刻挺身而立,以一种天然的高贵姿态静静俯视着弯身为他拾银子的内侍的瘦小孩,命一旁的内侍道:“把他带回来。”

6.赵瑗

那孩子重又被引入殿。柔福弯腰抱起跟在她身后跑进来的宠物猫玉狮儿,一面轻抚猫背一面对那孩子微笑:“你叫什么?”

那孩子抬头盯着她看了看,简洁地答:“伯琮。”

一旁的赵令畴忙躬身补充解释说:“伯琮公子是艺祖皇帝幼子秦王德芳的六世孙,为庆国公令譮之子子偁的夫人张氏所出,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于秀州。”

柔福淡扫赵令畴一眼,道:“我只想知道他的名字,又没有问你他是谁生的。”

赵令畴十分尴尬,只得垂首道了句:“是臣多言了。”

柔福没理他,依然朝伯琮微笑:“好孩子。”

赵构招手命伯琮与刚才留下的胖孩子一齐走到他御座前,让他们叉手并立,然后再度审视他们,目光在他们身上交替移动,默不作声地细细观察。

这时柔福怀中的猫忽然“喵”地叫了一声,自她手臂间挣脱出来,一跳而下,一溜烟地跑到了伯琮足下。

那玉狮儿才几月大,身形小巧玲珑,通体雪白,毛长而光滑,两只眼睛一蓝一黄煞是漂亮,是赵构见柔福最近心情不好,特意命人寻来给她的。此刻玉狮儿引首嗅了嗅伯琮的前襟,见他一动不动,没任何反应,便大着胆子伸出一爪踏上了他足上的锦鞋缎面。伯琮只轻轻将那脚向后缩了一缩,低首默默看着不住在他足下蹭来蹭去的玉狮儿,神色仍然从容淡定,既不厌恶更不害怕。

玉狮儿在伯琮身边玩耍了一会儿,见伯琮也不多睬它,便撒着欢要跑回柔福身边,不料刚跑经胖小孩面前时,那小孩忽地飞起一脚朝它踢去,玉狮儿一声惨叫,飞坠到御案下方,浑身痉挛不止。

柔福一惊,忙过去将猫抱起。而赵构当即怫然不悦,拍案斥那胖小孩道:“此猫不过是偶经你面前,又不曾碍着你什么,你为何要踢它?轻狂至此,怎能担当社稷重任!”然后转目视赵令畴,道:“把银子给他,让他回家。”

胖小孩很快被赵令畴带走。伯琮静静目睹这一切,满含稚气的小脸上还是不露丝毫喜忧,看赵构的眼神中也无恐惧之色,但有一缕隐约的戒备。

柔福把猫交给侍女,命她们找人医治,然后走到伯琮身边,抚抚他的头发脸庞,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伯琮真是个好孩子。姑姑该送你什么见面礼呢?……你想要什么?”

伯琮摇摇头,说:“我想回家,我想见我母亲。”

柔福笑了笑,转首对赵构说:“九哥,你准备让谁做他的母亲?”

赵构召侍立的内侍过来,道:“请张婕妤、吴才人速往潘贤妃阁,稍候片刻,朕带伯琮过去。”

赵构与柔福又在殿中略问了问伯琮的情况,然后赵构牵着伯琮前往潘贤妃阁,柔福亦随他们一同前往。

潘贤妃、张婕妤与婴茀三人正环坐于阁中厅内聊天,见赵构进来立即起身见礼,礼毕众人各自落座,赵构便让伯琮立于厅中,一指众妃嫔,对他说:“伯琮,你看看她们谁比较像你母亲?”

伯琮逐一看她们。潘贤妃见伯琮年纪与自己死去的孩子相仿,不免又触及丧子隐痛,与伯琮目光相撞时愈发不乐,立即掉头向隅,蹙眉不理他。张婕妤与吴才人倒是都微笑着,表情一样地和善。伯琮环视了一周,最后目光落在柔福身上,旋即径直走到她身边,停下来,默默看她,却不说话。

柔福轻声叹息,拉他过来拥入怀中,无限感慨地说:“傻孩子,我只能做你姑姑,不能做你母亲的。再过些日子,我就要离开这里了。”

的确,她的婚期日益临近。这话听得赵构一阵黯然,其余人一时也不好接话,片刻的静默成了必然的结果。

须臾,忽听张婕妤轻笑出声:“伯琮……你是叫伯琮吧?来,来我这边!”她伸出手,招伯琮过去。

婴茀随即也微笑道:“这孩子长得真是灵秀……过来,让我仔细瞧瞧。”

伯琮转首看她们,甚是迟疑。柔福温言对他说:“今后这里就是伯琮的家了。去,到你喜欢的娘子身边去,请她做你的母亲。”

伯琮低头想了想,然后转身又反复看了看唤他过去的二位妃嫔,最后朝张婕妤走了过去。

婴茀目光一暗,略有些失望,但也只是一瞬而已,很快展颜对张婕妤笑说:“恭喜张姐姐喜得贵子。”

张婕妤把伯琮抱起让他坐于自己膝上,笑道:“我倒是真的很喜欢这孩子,但还不知官家是否放心把他交给我抚养。”

赵构闻言道:“他既选了你,以后你自然就是他的母亲了。”

张婕妤立即笑逐颜开地欠身谢恩。

由此伯琮便认了张婕妤为母,随她居于宫中。赵构虽未正式下诏收他为皇子,但世人皆知伯琮实际已成他养子,若他以后仍无亲生子,伯琮将很可能是未来的储君。

宋朝自真宗以后,皇子与宗室子的命名方式便有了区别,皇子名为单字,宗室子名为双字。张婕妤收养伯琮不久,便请赵构为伯琮赐个单字名。当时赵构在书斋练字,婴茀侍立在侧。听了张婕妤的请求后,赵构略一沉吟,道:“瑗。就叫瑗吧。”

瑗?婴茀与张婕妤均有一愣:听音像是柔福的名字“瑗瑗”的“瑗”。

张婕妤轻声问:“不知官家说的是哪个字……”

赵构挥毫在纸上写下一“瑗”字,边写边淡淡道:“瑗,就是指玉璧的那个‘瑗’。伯琮以后就叫赵瑗了。”

7.荼蘼

柔福在出降前那些所余不多的日子里依然异常沉静,很少再与潘贤妃等妃嫔争执什么,面对婴茀的频频探访保持着她一贯爱理不理的态度,与赵构之间的交往以礼为限,再不逾越,但令宫中人讶异的是她竟很喜爱张婕妤收养的赵瑗。

赵瑗是个相当内向的孩子,清亮的眸子中总泊着超越年龄的冷静,虽认了张婕妤为母,但对她恭敬有余,却并不十分亲近。而恭敬也是他对赵构及其余妃嫔抱有的基本态度,在他们面前,他都表现得懂事而顺从,一举一动沉稳得全不像一个六岁的孩子,人们也发现,他并不像同龄的孩子一样特别依赖谁,包括他的养母张婕妤,大人们通常用来逗小孩玩的手段也不适用于他,当大家面带慈爱的笑容递玩具给他之时,他亦会安静地接过,然后道谢,然而很少为手中的玩物感到好奇或欣喜。

他的情绪与柔福的一样,只对彼此例外。柔福像是对他很感兴趣,常去张婕妤处找他,牵着他的小手漫步于宫中,在远离人群的地方与他聊着能引发彼此微笑的话题。这点很令其他人不解,张婕妤曾当着众人面笑说:“瑗这孩子像是跟长公主特别有缘,对长公主比对我这娘还要亲近。”

柔福听了这话,淡然说:“也许是我们有着一样的名字。”

赵构对柔福与赵瑗之间特别的亲近亦感诧异,有时会担心柔福把赵瑗看成未来的储君,所以刻意接近他,以图把她自己的北伐兴国论调早早灌输给幼小的他,就像曾试图影响自己的那样。有一次路过御花园,见柔福正牵着赵瑗浴着星光立于荼蘼架旁,便悄然走近,想听听他们在聊什么,但入耳的不过是柔福恬淡安宁的一句话:“瑗,你看荼蘼很香,你看星星很亮。”

他其实离他们很近,近得他的身体甚至可以承接他们原本迤逦于地的影子,但他们像是浑然不觉他的来临,依然自顾赏花看星,悠长的一刻内,不曾有过回头发现他的机会。

眼前光影陆离,触手不及,而时光就在柔福与瑗和他的这段光影陆离的浅浅距离中淡漠地滑过,转瞬间,便到了她该出降的时候。

婚礼前一天,赵构将宫内筹办婚礼的事务交予张婕妤与婴茀打理,自己起居行事一切如常,整整一天只被动听着内侍呈报上来的关于婚礼的细节内容,而不主动询问柔福的情况。直到入夜,最高女官司宫令将明日柔福将要穿戴的钗冠礼服呈给他过目时,他才侧首避开那片炫目的金红,道:“告诉长公主,明日须早起,今夜早些歇息。”

司宫令垂目禀道:“长公主现在还在拜月祝祷,恐不会很快安歇。”

拜月祝祷?赵构讶异地问:“这也是仪式的一部分么?”

司宫令道:“不,是长公主自己要做的。”

她归来之日那俏立于冷月下的单薄身影清晰地浮现于心,他再也按捺不住,终于挥袖起身,大步流星地朝她的绛萼阁走去。

她在自己院中设了香案,跪于明月下焚香祈祷。着一身薄薄淡紫罗衫,松挽的云髻上不缀半点珠翠,铅华洗尽,素面朝天,脸上皮肤莹洁非常,却不带半点血色,有如冰玉一般的清冷之感。

她双手合什,闭目默默祈祷。赵构走到她身边良久,她才睁目看他,幽然一笑,缓缓站起。

“你在祈祷什么?”赵构问。月下的她又是如此单薄柔弱,眼角眉梢全无喜色,全不像次日即将与人成亲的新嫁娘。赵构看得心酸,语调不觉异常柔和。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柔福抿唇浅笑,“据说把祈祷的话说出来就不灵了。”

赵构亦朝她微笑,道:“未必。以前婴茀也曾拜月祈祷,她说的话我都听见过,最后仍应验了。”

“她祈祷的是什么?”柔福问,但未待他回答便自己先说,“想来总是为你祈福的话了。这样的话,如果你喜欢听,我也可以说。”

她眉尖微挑,似有些不屑。

赵构勉强维持着刚才的笑容:“是么?我以为你只会与九哥怄气的。”

柔福轻叹一声,对他说:“我明天就要出宫居住了,临走前一定不再与九哥怄气,就说几句或许九哥会觉得开心的话吧。”随即朝他盈盈一拜,悠悠笑着吟道,“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这是南唐词人冯延巳作的《长命女》。此刻她吟此词,有何深意?赵构凝视她的脸,自她的笑颜中品出一丝讥诮,一丝无奈,和一丝浅淡的幽凉。

如果她当真如词中女子这么想,或许一切都会不一样。

“这词于你是不合适的。”他说。

“我知道。”她的眼波漾入他眸心,“我以为我说想经常见你,你会高兴。”

赵构不禁退后一步,离她略远些,同时抬目四下看看,发现柔福的侍女都在较远处,才稍稍安心。然后低声对她说:“当然,你以后仍可常回宫。”

她默不作声,轻巧地笑,他却不敢肯定她是在表达她的喜悦。

一时无言。两厢沉默间,忽听有蟋蟀叫声自近处响起。柔福回首一看,微笑道:“瑗,你来了。”

赵构顺着她目光望去,见小小的赵瑗立在宫院大门投下的阴影里,用他清亮澄净的眼睛注视着他们。

赵构向他招手,唤他过来。

瑗走到他面前,跪下叩首请安,赵构于他行动间发现他腰带上系着一个精巧的小金丝笼,里面锁着一只蟋蟀。

他弯腰以手托着那金丝笼子,细细地看,浅笑着问瑗:“你也喜欢斗蟋蟀?父皇像你这般大时也曾是个中高手……这笼子很漂亮,是谁给你的?”

瑗看看柔福,答:“姑姑。”

这个金丝笼未必就是他小时送给柔福的那个,但模样却是相当近似。那与一段多年前的记忆有关,远远早于华阳花影中的相遇。久已模糊的景象重又变得分明,一个娇怯的小姑娘,独自拥被坐着哭泣,长发过肩,白绸丝衣,在他离去的时候,她挣扎着不肯缠足,他送给她的金丝笼被捏得变形。

他匆匆掠了柔福一眼,很快转首仍旧看着赵瑗,不想让她觉出他目中过多的感慨。

“那是我送给瑗的见面礼。”柔福淡淡解释,然后轻轻牵起瑗的手,对他说,“真乖,这么晚了还来看姑姑……饿不饿?来,姑姑阁中有许多点心。你想吃什么?酥儿印、芙蓉饼、骆驼蹄、千层儿、蟹肉包儿还是糖蜜韵果圆欢喜?”

一面说着一面将他牵入了阁中。赵构木然留于原地,看着他们渐渐远离,竟有些鄙夷此间的自己。

于是仰首望月,细探它盈亏的痕迹,忽然发觉他一生的感情从来不曾圆满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