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应该是最赚钱的,他们前期的宣传策略很有效,学子们的需求量极大。估摸旁家书肆也知道,只是来不及刻制印刷,才加急手抄,能赚一点是一点。顾清明觉得,娘子那个时代真好,还有版权保护一说。而他们这里,想要后面继续赚钱,就只能选择开拓市场。宁安义也是这般想的,他开口。“我预备在府城印刷书籍,以府城为中心,往周边省城售卖。”
再远就不行了,路费的成本要加上书本上。书本的售价高于市场需求,就很难卖出去了。顾清明赞同,“回头跟傅兄说一声。”
目前的生产模式多以家庭企业为主,基本上没法脱离当地。傅寒想赚钱也只会在京城附近售卖,惠阳省离京城较远,宁安义不会和他形成竞争关系。隔天上班,宁安义去问傅寒的意思。傅寒笑道:“惠阳省一带,我家书肆还没卖过那么远,你若想卖自然可以。以你们三个在当地的名声,一定很好卖的。”
有他这话,宁安义便放下心,写信回去,并拜托自家亲娘帮忙管理。给娘和祖母找点事做,省得闲下来整天盯着娘子的肚皮。扭头白露找云竹说话,一脸笑意。“他还当我不知道呢,私底下自个儿解决了。”
云竹点点她,“这下高兴了吧?”
还是住得远点好,要是住在一起,时时能见着,还不知道会折腾成什么样呢。白露笑得甜蜜。宁安义得到回信,家里的印刷坊正在印制书籍时,第三批宝典卖完,傅寒给他们送来了分红。前两次书籍印制的少,分红少的可怜,便三次算在一起了。云竹数数,有一百六十两,比庄子一年的净盈利还多些。“看来卖的不错啊。”
三个人的分红加一起,差不多有五百两了。“是不错,顾兄催着我们写第二本了。”
云竹笑道:“那可得好好写。”
李家。李源下了职,推了两个同僚的相邀,早早的回到家中。他叫下人不要通传,自己悄悄的进屋,走到正聚精会神缝衣裳的李娘子身后,伸手捂住她的眼睛。“啊呀!”
李娘子吓了一跳,膝上的针线篓子掉落在地。眼看她捏着的针要戳到手,李源赶紧松手去拿针。“当心!”
乍然被放开,李娘子回头,有些羞恼。“做什么捉弄我,怎的这么早就回来了?”
李源似模似样的拱手告罪,随后拿出银票交给她,“看。”
李娘子一喜,“可是分红?”
“这是前三批,第四批开始印制了,傅兄催促写第二本,还有安义那边的也准备售卖。”
李源摇头晃脑,“唉,忙啊,等会就要去书房了,要是有娘子亲手做的椒麻鸡就好了。”
李娘子自是高兴相公归家又知上进,没有不应的。待李源走后,她双手合十直念佛。当初相公的那一卦真真算对了,清明是个能干的,和他结交,家里愈发的好了。伴着第四批宝典的上架,掌柜的已经很有经验了。在书肆门口立了个牌子,言明到货多少本,预购从速。于是书肆门口又排起长队,不止自己买,还有帮外地的亲戚朋友买的。一时间,京城里的话题都是,“你家孩子明年该考童生了吧,买宝典了吗?”
翰林院的人都知道这本书是顾清明三人写的,见着他们都要问一句。“我家侄儿没抢着,看在同僚的份上,给我拿一本呗”顾清明推给傅寒,“傅兄负责售卖,我们手里可没有。”
于是那些人又是围傅寒,正愁想与傅寒拉关系寻不到话题呢,这不就有话说了?也有人羡慕顾清明三人,不声不响的就和傅寒有了合作。当然,有人羡慕,就会有人酸。“不过就是写了本不入流的书,神气什么呢。”
不过他们顶多就是刺几句,或是推一些杂活过来,实在没什么了不得的。反而是一些高门侯府来问他们收不收学生,想让他们去府上教学,叫他们觉得麻烦。那些个勋贵子弟不走科举,还不知道怎么难教呢,何必给自己找不自在。碍于双方地位差距有点大,婉拒时颇费了些心思,省得叫人觉得他们不识抬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