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巴黎圣母院 > The captain 船长

The captain 船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

[法]雨果著

花雨萱译

船长thecaptain1870年3月17日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大雾弥漫,哈尔威船长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像往常一样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岛这条航线。船长站在舰桥上,观察着航向。此时,乘客们早已进入了梦乡。

大轮船“诺曼底”号船体长220尺,宽25尺,装货容量600吨。而且它还很“年轻”,因为它才7岁,是1863年造的。因此,“诺曼底”号在英伦海峡也许称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

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15海里时,茫茫大海上的雾越来越浓,轮船驶出了南安普敦河。轮船缓缓向前行驶着,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

“诺曼底”号四周一片漆黑,唯一可辨别的是船桅的梢尖。

类似这种高质量的英国船,夜间航行一般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突然,漆黑的夜雾中一个黑点若隐若现,仿佛一个幽灵,又好似一座山峰。这时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冲破黑暗,飞驶在浪花中迎面而来。原来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的“玛丽”号,从敖德萨启航,不仅负载大,行驶速度也非常快。它朝“诺曼底”号直逼过来。

马上就要撞船了,此刻已毫无办法避开它。瞬间,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在大雾中耸立起来,人们甚至没来得及看清,就已大难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了过去,即刻,“诺曼底”号的船身裂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猛烈的撞击,“玛丽”号也受了伤,渐渐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有28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

震荡使乘客惊恐万分。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冲到甲板上。由于恐慌,人们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半裸着身子,奔跑声,尖叫声,哭泣声,混杂在一起,场面十分混乱。大家都惊恐万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海水迅速涌入仓内,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也发出求救的声音。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临危不乱,大声吼到:“请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老人、妇女、小孩先上,其他乘客后上,船员最后。务必把60人救出去。”

船上实际上一共61人,但是他忘了把自己也算在里面了。

船员立刻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疯狂地拥了上去,你推我搡,毫无秩序,差点弄翻小艇。副船长和几名船员拼命想维持秩序,但因为人们抢着上救生艇拥挤不堪,实在无法实行。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大家由甜美的梦乡一下子变到接受死亡的事实,的确有很大的落差。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船长威严的声音盖过了一切喊叫声和嘈杂声,混乱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洁的对话:“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什么情况?”

“被海水淹了。”

“还有火吗?”

“火也灭了。”

“机器设备怎么样了?”

“都停了。”

船长立刻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在哪里!”

大副回答:“我在这里!”

船长问道:“还有多少分钟了?”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如果哪个男人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听后都不再吵嚷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命令,人们感到有一个神圣的指令在指引他们。

此刻,“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前来搭救它撞击的“诺曼底”号的遇难人员。

救援工作开始变得井然有序,没有再发生争执或拥挤。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困难,哪里也会有英雄。

哈尔威船长坚定地站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安排妥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泰然自若,仿佛他在调遣灾难而不是人,就连出事故的船舶似乎也听他的命令。

片刻之后,他似乎想到什么,立即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他船上的见习水手,但他还是个孩子。

渐渐地,轮船开始慢慢下沉,船舱里的水越来越多。

人们加快转移速度,“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的小艇穿梭不绝。

“加油!”船长又命令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沉了下去,顷刻,船尾也也被海水吞没了。

哈尔威船长始终屹立在桥头,没有丝毫的慌乱,纹丝不动,随着“诺曼底”号一起沉入海底。人们透过稀疏的薄雾,眼看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与“诺曼底”号同存亡。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感。面对死亡,他毫无畏惧地成为了一个神话。

雨果身处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英雄备受推崇的时代。他的众多作品塑造了一系列高大的英雄形象,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在这篇新闻报道式的微型小说中,作者通过一个特殊的瞬间(死神与生命咫尺之隔,摄人心魄),用一种特殊的环境烘托了主人公,并抓住其性格的一个点——意志力,加以挖掘,瞬间完成了对主人翁的形象塑造,使得哈尔威船长高大的形象活在人们心中。

作者在小说中运用间接表现的方法塑造了小说的主人公。小说中的哈尔威船长,语气威严,铿锵有力,动作果断干练,毫不犹豫,面对死亡毅然决然。作者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作为一个英雄的意志力和不惧危险、舍己救人的英雄性格。同时,小说中也不乏一些直接表现的手法。例如那些穿插在文章中的精辟的议论和概括,深化了主题,生动了人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提倡“对照美学”的作者在文中也运用了对照手法。人们在死神面前的惊恐、慌乱和疯狂,与哈尔威船长的镇静和威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这种对比更加衬托出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小说中还出色地运用了铺垫手法。开篇前几个自然段的描写突出了海上和船上的“静”。这似乎偏离了作品的主题,恰恰相反,从逻辑和审美气氛上来说,前面的“静”成功地为后面的“动”做了铺垫。正因为其静,看起来相安无事,才使事故的发生显得无比突然,使读者的内心产生巨大的波动,也使船上乘客的慌乱显得合乎情理。另外,前文对两艘轮船体积和吨位的描写,也提前为后面事故的惨重埋下了伏笔。

作者大事年表

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出生于于法国东部的贝桑松城,其父为列奥波德·西吉斯贝尔·雨果将军。

1818年,雨果创作第一部中篇小说《布格·雅戈尔》。

1819年底,同浪漫主义诗人维尼等人共同创办《文学保守者杂志》,并于期刊发表第一首诗。

1822年,6月,出版第一本诗集《颂歌与杂诗》。10月12日,与阿黛尔·富歇完婚。

1823年,小说《冰岛的汉》出版。《颂歌与杂诗》再版。雨果开始为《法兰西诗神》杂志撰稿。

1825年,雨果被授与“荣誉勋章”,参加查理十世的加冕典礼。

1826年,《颂歌和叙事诗》问世。

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爱情公寓》和著名浪漫主义宣言,成为浪漫主义运动领袖。发表剧作《克伦威尔》及其序言。

1829年,1月,出版诗歌《东方集》。2月,出版中篇小说《死囚末日记》。

1830年,7月27日至29日,法国爆发革命,波旁王朝被推翻。

1831年,2月,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问世。秋,诗歌《秋叶集》出版。

1834年,年初,《文学与哲学札记》出版。7月6日,中篇小说《克洛德·格》出版。

1835年,10月,诗歌《黄昏集》出版。

1837年,6月27日,诗歌《心声集》出版。

1840年,5月16日,诗歌《光与影集》出版。

1841年,1月7日,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公开表示拥护君主立宪制度。

1842年,《莱茵河游记》一书出版。

1843年,3月7日,《城堡里的伯爵》初次上演。剧本《老顽固》失败。9月4日,雨果女儿列奥波尔吉娜意外身亡,随即停止新作,转向政治舞台。

1845年,4月13日,雨果晋升为贵族,被国王封为“雨果伯爵”。开始创作《悲惨世界》初稿。

1848年,2月,七月王朝覆灭,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创办《大事纪报》。

1849年,6月13日,左翼共和派举行示威。8月21日,和平大会在巴黎举行,雨果任主席。

1850年,8月21日,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讲话。

1852年,1月,法国政府下令驱逐维克多·雨果。1月至7月,写作《一件罪行的始末》与抨击作品《小拿破仑》。

1853年,11月,充满讽刺政治意味的诗集——《惩罚集》出版。

1856年,诗歌《沉思集》出版。5月26日,雨果发表《致意大利书》。

1857年至1858年,写作诗集《历代传说》。

1862年,夏,著名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出版。

1864年,春,《论莎士比亚》出版。

1865年,10月,出版诗集《街头与林间之歌》。

1866年,3月,长篇小说《海上劳工》出版。

1867年,11月19日,发表长诗《蒙塔纳》。8月27日,雨果妻子病故。

1869年,4月,筹办共和派报纸《号召报》。5月,长篇小说《笑面人》出版。

1870年,第三共和政府成立,结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

1872年,4月,出版诗歌《凶年集》。创作长篇小说《九三年》。

1874年,长篇小说《九三年》出版。

1876年,1月,雨果当选参议员。

1877年,出版《历代传说》第二部,出版诗集《做祖父的艺术》。

1881年,出版诗集《精神的四种方向》。

1883年,6月,出版《历代传说》第三部。

1885年,5月22日,维克多·雨果病逝于巴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