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重生七九从种田开始 > 第九十三章 这咋还不亮呢?

第九十三章 这咋还不亮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怎么也得一个月吧,主要是挖坑埋线杆比较耽误时间。”

郭同志也吃得嘴角冒油,别看这小村子又穷又破,这伙食还真硬,他作为一名电老虎,也是吃过见过的,都很少吃这样的山珍野味。  从公社到大馒头屯,二十多里路呢,平均一百米一个线杆,那得下一百多个电线杆子,挖一百多个坑。  这会挖坑,可没什么机械设备,都是一锹一镐,硬挖出来的。  “那不赶趟啊。”

赵广定直咂嘴。  其他人也听得着急,心里发痒,这要是以前吧,没电几十年,也这么挺过来了。  但现在有了希望,大伙就恨不得立马追急地安上电。  老村长干脆一挥手:“不就是挖一百多个坑吗,把村里的劳动力都派出去,一人挖一个坑儿,也就是一天的事儿!”

郭同志也理解村民这种迫切的心情,再加上县里追得也急,当下点头答应:明天就带人把线路设计出来,确定需要立线杆的地点,然后就可以挖坑埋线杆。  消息传到村里,村民都开始摩拳擦掌,把家里的铁锹都磨得飞快,就等着干活。  挖坑的话,还是筒锹和勺锹比较好用,那种大板锹就不大适合。  等到第三天头儿上,下来通知,叫村民去干活。  家家户户都派出最精壮的劳力,带上当午餐的干粮,集合出发。  李卫国跟着王队长,负责给村民分任务,需要挖坑的地点,都撒上白灰,非常醒目。  从村子这边开始分派,距离大馒头屯近的,当然比较合算。  不过为了早点用上电,大伙也都不计较这些,任务分下去,没有矫情的。  就连知青们,也都主动请缨,俩人挖一个坑,他们也是大馒头屯的一份子,这种好事,当然也要出力。  李卫国以身作则,他家分到的坑儿,已经非常接近公社这边。  旁边就是几名女知青分下的任务,像挖土坑这种活儿,她们干起来终归有点吃力。  “东风吹,战鼓擂,同志们再加把劲,等用上电灯,咱们晚上复习就方便多了!”

葛卫红一边干活,嘴里还一边给自己和同伴鼓劲。  只是她嘴里的战鼓虽然擂得挺响,可手上却不争气,干了快一个上午,也才挖了半米深的一个小坑。  主要是今年雨水大,土太黏,挖起来当然吃力。  跟她搭档的是吴小玉,这姑娘也累得脸蛋通红,刘海儿都贴脑门上了。  “行了,休息休息,下午我帮你们挖。”

李卫国招呼一声,将知青们都集合起来。  距离最近的就是收购站了,就在公社东头儿,李卫国领着知青过去,跟人家说说,弄点水喝。  收购站马上就要进入收购旺季,收鸡鸭鹅之类,然后就地宰杀,再运到县里,发送到全国各地。  现在这时候,没有别的销售渠道,所以农民只能上这来出售家禽。  这项工作必须等入冬之后,那些宰杀完毕的家禽能冻住了,才能开始,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  其中有一项,就是在这个旺季,单位会集体开伙,职工就在单位吃午饭和晚饭,然后晚上贪黑忙到半夜。  收购站的站长还挺热心的,给知青们打了一个鸡蛋汤,大伙就着带来的咸菜和大饼子,起码能吃个热乎。  大伙吃完之后,跟人家道了谢,准备继续去干活,这时候,葛卫红才发现,刚才吃饭,一直没看到李卫国的人影,就忍不住猜想说:“李卫国同志肯定是去供销社买好吃的啦,咱们等一会儿吧。”

“就你嘴馋。”

王燕白了葛卫红一眼。  葛卫红则抓住吴小玉的胳膊:“正主儿在这呢,咱们就是跟着借光。”

正说着呢,就看到李卫国溜达回来,葛卫红凑上去瞧瞧,顿时小脸上写满失望:空着手呢。  也不能说完全空着手,手上还拎着铁锹呢。  “还以为你买好吃的,犒劳某人呢。”

葛卫红也不客气,嘴里嘟囔着。  李卫国晃晃手里的铁锹:“想吃啊,那现在就去买好了,乖,别哭,我给你二分钱,你自个买糖吃去。”

你这哄小孩呢,大伙都忍不住哈哈笑。  “小玉,你们家李卫国欺负我。”

葛卫红当然不依,找吴小玉告状。  吴小玉瞧瞧李卫国的模样,一身泥土,一脸汗渍,不禁微微皱眉:“不着急的,吃完饭再干嘛。”

说完她就把李卫国那份吃的,从锅里端出来,这姑娘细心,一直给热着呢。  李卫国乐呵呵地去洗手:“我叫了几个住在公社的同学,一口气把坑都挖完了,下午就是你们自由活动的时间。”

“哇,李卫国,你太厉害了。”

葛卫红连忙又是给打水,又是递毛巾的,一副小狗腿的模样。  李卫国当然没叫人,一共也就十几个土坑,他都是自己干的。  趁着中午没人,正好可以施展出他的能力。  这也是因为土里边水分大,用锹挖的话,土壤太黏,挖两锹,铁锹上就糊了一层泥巴。  不过也正是因为水分含量大,李卫国才好施展,直接调集土里的水分,连着土都一起运出来,几下就能完成一个坑儿。  等到下午的时候,电业局的大卡车,拉着一车车的电线杆来了,每个坑附近卸一根。  然后他们才发现,土坑基本上已经挖好了,这速度,真够快的。  等电业局的车辆过去之后,王队长召集大伙商量一下:反正这电线杆子也得往地里埋,干脆咱们都先把杆子竖起来吧。  说干就干,王队长就派人通知下去:一里地之内的四五名村民组成临时的小队,合力埋电线杆子。  这点活儿,对成年在土里刨食的村民来说,轻松加愉快。  就是有一点不好,木头线杆为了防腐,表面都浸了一层沥青,黑油渍都沾手上了。  等到电业局的同志开着空车,从大馒头屯返回来的时候,就看到路边的电线杆已经都树立起来,一个个笔直地指向天空。  “还是咱们的农民老大哥能干。”

郭同志嘴里也不由赞叹。  李卫国接过话茬:“主要是对光明的向往,激发了大伙的干劲。”

大伙都连连点头,王队长也接过话茬:“对,有希望,有奔头,才更有干劲儿!”

他刚才去了一趟公社,从公社孙主任那里,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王队长约莫着,一场巨大的变革,马上就要开始了,接下来,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吧。  这时候,郭同志才反应过来,一拍大腿:“不对,还没往电线杆子上拧架线零件呢!”

王队长这才意识到:好像他们有点太着急了。  于是他摆摆手:“没事,再抠出来,把杆子重新放倒。”

李卫国一瞧说话了:“队长叔,不用来回折腾,咱们村里这些人,都是打松塔的好手,爬这光溜溜的电线杆子,还不是手掐把拿。”

对呀,王队长也反应过来:“都回家拿脚叉子去!”

“这行吗,爬电线杆可挺危险?”

郭同志有些不大放心。  他们这些电工最打怵的就是爬杆子,需要穿上专门的脚扣子,扎上安全带才行。  “你就瞧好吧,肯定不耽误事。”

王队长信心满满。  电业局的同志也只能开车离去,不大一会,又拉着各种零件回来,依旧是每个线杆卸一套。  这时候就瞧出来村民们的本事,脚上瞪着脚叉子,噌噌噌就爬到杆子顶上,动作比猴儿还灵巧呢。  “妥了!”

郭同志大喜,指挥着社员们把拉电线的零件都固定到线杆上面,然后由电工们开始布线。  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之后,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把线路架设完毕,一路从公社连通到大馒头屯。  就在生产队房后,设立一个变压器。  与此同时,各家各户也都没闲着,早就做好准备工作。  每家都准备一根光溜溜的木头杆子,竖在屋檐前面,统一发放的瓷壶啥的,也都拧紧在木头杆子上边。  电业局派来的几名电工,则挨家挨户地扯电线,进行入户。  他们要安装电表,并且完成屋内的布线,安装灯头插座之类。  所到之处,一行人都受到了各家的热烈欢迎,村民们都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电工。  别的好东西没有,反正电工们完成任务,离开大馒头屯的时候,每个人都拉走半麻袋的山货,都是什么松籽榛子,蘑菇野菜之类。  入户的费用,就需要个人出钱了,就是电表稍微贵点,剩下的电线灯头之类,加一起也不值多少钱。  村民秋天的时候,都没少划拉山货卖钱,所以这点钱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国子,水库那边能不能拉根线儿过去呀?”

赵广定还惦记着水库呢。  他要是不说,李卫国真给忙活忘了,于是又找到郭同志,商量一番,郭同志也点头答应,不过电线杆和电线之类的费用,需要李卫国自己出。  这部分钱,也好几百块呢,李卫国跟家人商量一下,大姐和二哥都不大同意,毕竟现在水库那边也不需要电。  不过李卫国觉得,机会难得,以后再单找电工的话,花销肯定更大。  而且以后等鸡场鹿场都不断扩大,粉碎饲料之类,也离不开电力。  另外来年种水稻,也需要抽水,总不能把小四轮当发电机用吧?  “国子,好不容易才攒了几百块钱,一下子就又掏空了。”

李金梅有点心疼,主要是这笔钱还留着给俩弟弟结婚用呢。  李卫国当然明白大姐的心思,他笑着说道:“我这两天听队长叔说了,县里准备选几个生产队,先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可能有咱们大馒头屯。”

“不过这事还没定准,所以村长爷爷和队长叔就没正式宣布,但是我估摸着,基本上八九不离十。”

“国子,不会这么快吧?”

李卫军回家的这段时间,也听三弟念叨过几回,可是万万想不到,说分就要分。  李卫国点点头:“大势所趋,二哥,谁也无法阻挡时代的滚滚洪流,我们只能去努力顺应这个时代。”

这个消息,对李卫军的冲击有点大,他愣了半天,突然使劲砸了一下拳头:“分了更好,咱们有力气,干活的话,我还从来没服过谁;现在国子你又有脑瓜,咱家的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

李卫国脸上也露出微笑,他想不到,一贯固执的二哥,在这件事上,竟然会想得这么开。  随后就听他二哥又继续说道:“那就把水库也扯上电线,以后肯定能用上。”

二比一,李金梅也只能点头。  至于小当家,那根本就不用问,这小家伙,最听她三哥的。  于是李卫国就拿着钱,兴冲冲地找到郭同志,然后又找人埋线杆,把电线扯到水库的马架子旁边。  这几天,家家户户都往公社跑,主要是采购一些家用电器。  说不好听的,原来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一把手电筒,现在好了,终于能正正经经地用上家用电器。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家来说,也就是买俩电灯泡,就算完事。  而且还不敢买太大的,二十五瓦的就挺好,再买个一百瓦的电灯泡,到时候留着过年的时候点两天。  另外也有一些人家狠狠心,咬咬牙,买了一台吹风机,做饭的时候,肯定能快上不少。  至于别的家用电器,那暂时就不用想了。  什么电视、电冰箱之类,绝大多数人,都只是从图画上见过。  李卫国又开着四轮子,跑了一趟供销社,车斗里挤满了人,都是去买电灯泡的。  赵广定最牛,进了供销社,就问人家售货员:“你们这旮沓,最大的电灯泡是多少瓦的?”

“二百瓦。”

售货员三十多岁,瞥了他一眼,懒洋洋地回道。  “给俺拿俩。”

赵广定还真不客气。  李卫国连忙把他拦住,解释一番,瓦数越大越费电,花的电费也越多。  等赵广定听明白了,也感觉有点下不来台:“那就来一个二百瓦的吧,等俺结婚那天点上。”

“大哥,你还真是晚婚晚育的模范啊。”

售货员刺了一句。  赵广定也不在意,就当是夸他了。  李卫国这回也没拦他,然后买了一台吹风机,天天做饭拉风匣,实在太费劲。  剩下别的家用电器,供销社也基本没有,除非去县里买。  等村民都回到家,自然是迎来家里小娃子的阵阵欢呼。  把灯泡都拧上之后,小娃子们就开始拽灯绳儿。  这时候的开关,不是摁的,是拉的,所以通常都会在下面系个细绳儿。  而且这个绳儿还都挺长,在炕沿下面走一趟。  这样晚上谁要是起夜,就不用招呼大人,往头上一伸手,抓住灯绳一拉,就可以开灯去起夜。  娃子们把灯绳拽得咔哒咔哒直响,可是电灯泡一点反应都没有,家里的大人也都纳闷:这咋还不亮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