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夸克·琼奉旨离开志灵城,朱由榔就把此人放到一边。 苏拉特在印度西海岸,靠近波斯湾,离志灵城万里之遥。他想着对方怎么也要四五个月,甚至一年时间才能返回。 就是一去不返,也没什么可奇怪的。这个时代远洋航海各种意外太多了,更何况夸克·琼本就是个骗子,逃之夭夭也是人之常情。 没想到风暴刚过不久,海岸巡防部队就来报告,英属东印度公司使团率一大一小两艘商船进入白藤江口,请求入境。 “这么快?夸克·琼不会随便找了伙海盗来假冒使团吧?”
带着这样的疑问,朱由榔下令巡防队监视这两艘船入境,伴随回到志灵港。 英属东印度公司使团为了扬威,特意搭乘手上最好的两艘海船前来:一百零八尺长的中型远洋帆船“珍珠号”和一艘小尾帆船“万丹号”。 当朱由榔站在城头,看到对方主舰是如此庞大的武装商船,就知道这绝对不可能是夸克琼能拐来的冒牌货。 珍珠号和万丹号接受领航员指引,在陇江外下锚靠泊。 如果没有要紧事,除非是长江、珠江口那样的超级航道,否则大中型海船一般不会冒险深入内陆。 白藤江和陇江交汇处狭窄,更是很少有大海船路过。所以珍珠号的出现引起轰动,不少百姓前往码头围观。 陈上川则羡慕不已,心中暗想,什么时候明军也能拥有几艘这么强大的战舰,炮击广州城岂不爽快? 一大一小两艘船停稳,几个人由明军派来接驳的摆渡船接上码头,直入志灵城,求见大明皇帝。 朱由榔正坐堂上,一见领头那人,立即喜出望外,激动得站起身来。 大明沙廉商站经理赵小乙跪地请罪:“卑职赵小乙,参见陛下。卑职未经同意,擅自归来,请陛下恕罪。”
“哈哈……哈哈!”
朱由榔许久没见这得力干将,亲自上前扶起,上下仔细打量一番。 只见对方一张脸已晒成古铜色,显然这一年在沙廉工作相当卖力,大声赞道:“爱卿为朕带回远洋使臣,大功一件,何罪之有?”
说完,再向后面几个西洋人看去,其中一人正是贼眉鼠脸的夸克·琼。 “大明皇帝陛下,小人幸不辱命,把使团带来了!”
夸克·琼见机邀功,然后介绍身边的另一个西洋人:“这是埃利斯·克里斯普船长,是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南洋的货运主任。”
朱由榔对夸克·琼还以赞许的目光,又看向埃利斯。 埃利斯则以觐见国王之仪式行礼:“参见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祝陛下身体安康。”
这个埃利斯不懂汉话,夸克琼主动在旁翻译。 “欢迎不列颠的客人到访。”
埃利斯欣喜万分,大声惊呼:“感谢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您居然知道大不列颠,真是太博学了。”
朱由榔微微一笑,问道:“克里斯普船长是使团全权特使吗?”
“哦……不,全权特使是本公司万丹总部经理,亨利·戴克斯大人。他还在船上,派我先行请示。陛下是否允许使团上岸觐见?”
朱由榔有些吃惊,他本以为英国人的势力还在苏拉特,没想到已渗透到万丹(靠近印尼雅加达),和情报不符呀。 以他对英属东印度公司粗浅的了解,这个万丹经理,应该是该公司的高级官员,加上总部二字,十有八九是南洋一带最高话事人了。此番亲自前来志灵城拜访,确实有合作的诚意。 “你回去告诉亨利·戴克斯先生,大明欢迎不列颠使团,请你们上岸入住国宾馆,明日觐见,商谈贸易合作事宜。”
“感谢尊敬的皇帝陛下!”
埃利斯被巨大的幸福包围,感觉自己黯淡的前途忽然一片光明,对朱由榔衷心表示感谢。 英国人几十年来数次尝试与中国展开贸易,都以失败告终。不要说大明皇帝,连两广总督,广东巡抚的面都没见过,早已非常灰心丧气。 他们在香料群岛和荷兰人交战失利,让伦敦总部大为火光,一时间裁撤南洋业务的声音起此彼伏。 他们深感危机,所以一收到大明皇帝的橄榄枝,亨利·戴克斯立即决定亲自前来拜访。 在上岸之前,埃利斯原以为这次和大明皇帝交涉,会非常麻烦,没想到这一任皇帝居然如此随和,还会说两句英文,真是意外之喜。 无论在安南此行能不能赚到钱,只要搭上大明皇帝的关系,这份工作就算保住了。 他又寒暄几句,便和夸克·琼请求告退,赶紧返回珍珠号,准备第二天使团正式觐见事宜。 朱由榔则和赵小乙叙旧,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小乙把来龙去脉细细道来:原来自从他和贺九义去到沙廉,除了建设基地,就是联络当地商人,推销云南特产。 自从葡萄牙人和缅国在沙廉一场大战,关系一直不太好,很少有葡萄牙或西班牙商船靠港做生意。 英国人趁虚而入,不但在沙廉开了商站,还渗透到毛淡棉、北大年、吞武里一带,靠卖印度棉布维持生计。 赵小乙和英沙廉商站交易顺利,把很多云南商品销往万丹,有时还利用英国商船送货到暹罗。 这层关系引起万丹总部的注意,在夸克·琼没到沙廉之前,大明沙廉赵总的名号,在万丹已经小有名气了。 夸克·琼路过沙廉时,赵小乙敏锐发现,与其万里迢迢返回苏拉特,苏拉特那边再转呈万丹南洋总部处理,不如直接改道万丹节省时间。 于是赵小乙和夸克·琼一起前往万丹,邀请亨利·戴克斯亲自出使志灵城。 “赵小乙自作主张,请陛下恕罪。”
朱由榔哪里会在意这种事,自己的意图就是邀请英国正式使团前来,让夸克·琼回苏拉特去请,本身就是个错误。得力手下修正了这个错误,有什么不对呢? 他慷慨地赦免了赵小乙的罪过,又问道:“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南洋过得怎么样,贸易量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