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机尽占

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机尽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论数古之名将,兵仙韩信之名,巍然一座雄峰。  十面埋伏之阵,曾只闻其名,不知究竟,今日能初见一二,李孟羲眼界大开。  目光扫过脚下的巨幅地图,脑海中快速过了一遍所有,李孟羲不觉皱眉,“十面埋伏,如此庞然大阵,,先机尽占,百战百胜乃是必然。”

抬头看向张角,李孟羲眉头一挑,认真问道,“此阵破解之法为何?若敌军用十面埋伏,如何应对?”

张角笑了,笑着摇了摇头,“某只知用阵一二,不知破阵之法。  西楚霸王何等英雄,遭十面埋伏,不也仅以身还最终落得自刎乌江?  自兵仙韩信之后,未曾闻有破十面埋伏之策。  若说一人能破此阵,某知一人。”

张角笑道。  “此人是谁?”

李孟羲极其好奇,瞪着大眼睛看向张角。  张角看着满脸稚嫩的李孟羲,笑得开心,“便是公子。”

李孟羲愣了好一会儿。  还以为,能破解十面埋伏的,是南华仙人之类的厉害角色,张角却说了一个突然的答案。  好半晌,李孟羲满脸狐疑,“我?我能破十面埋伏之阵?我怎不知我能?”

李孟羲很有一种被张角耍了的感觉。  张角则无比认真,直视李孟羲,郑重说道,“前有所言,我观公子,乃破军坐命,身应天下兵劫,公子怎知不能破十面埋伏,怎妄自菲薄?”

说罢,张角似笑非笑看着李孟羲。  张角这么一说,不迷信的李孟羲,还就真信了。  若说这汉末乱世,谁人可笑傲天下,除我辈穿越者,还能有谁?  十面埋伏,的确能占尽先机,敌十面埋伏若成,先机尽失,地利尽失,难与相抗,又何谈势劣之能破阵反胜;兵仙韩信,确为兵家绝峰。  然,李孟羲不无豪气的想,他韩信是人,我李某人不也是人?  世间真有毫无破绽的完美阵法?无有。  那必然,是阵法便有破绽,十面埋伏,亦必有破解之法,纵是先机尽失,敌合围重重,仍有反胜之法,只是暂时没找到罢了。  心态一经转变,李孟羲立时便有了足够的信心。  他目光复又扫过地图,扫至脚下,寻找敌我对峙的起始之处。  敌我现下对峙于……巨鹿西南。  李孟羲以两军对峙之起始点为扩散,向南东西各向延伸,思索三两日后之可能敌我之势,可能对策。  良久之后,李孟羲皱眉,他抬头,看向张角,“若官军东西南北皆走,则其必能东西南北四向满境逃窜,则战事必拖延日久,如今我军粮草不能长持,久持不利。  某思,若埋伏有用,何必埋伏十面?合围有用,又何须十面皆围?”

李孟羲忽而抬头,目视张角,郑重道,“不需十面埋伏,某只需埋伏一面——埋伏在东,某让往东,他皇甫嵩便只能往东,某让他不能四境逃窜,他便不能四境逃窜!”

李孟羲说的霸气。  张角看着面前神采飞扬的少年,忽然笑了。  张角说十面埋伏之阵或有破绽,且破阵之法,必出于李孟羲之手,这只是恭维而已。  可不曾想,李孟羲还倒真有一种非比一般的气势,“若埋伏有用,何须埋伏十面,若合围有用,何须十面皆围。”

只此一句,便让张角觉得,似乎很对……能一战定分胜负,还何需奇胜连绵,若埋伏强绝,一伏便足以大败敌军,何需十面重伏。  张角几乎被李孟羲说服了,有那么一刹那,张角几乎觉得,十面埋伏之阵过繁而无大用。  但很快,张角自嘲笑了,兵法一道,艰深微妙,十面埋伏必有道理,只是自己所学不深,不能尽知其妙。  不过。  张角看向面前的小少年,心中感慨,假以时日,十面埋伏精深要义,必能重现于此少年之手。  ——  一夜忙碌,一夜也未睡的李孟羲,看巨鹿全郡地图已得,于行军之时威慑官军之十面埋伏之势也已知其布置,李孟羲与张角告别,带起所有地图回营。  等了快一夜了,再有一个时辰,天都要亮了,彻夜等候的刘关张三人,终于等到了李孟羲回来。  李孟羲回来时,身后跟着一黄巾猛士,猛士怀中,抱着许多布匹。  于中军大帐,李孟羲把所有布匹摊开在地上,一卷一卷对起,布匹铺满了帐中空地。  刘关张三人目视地上线条纵横,标准清晰复杂无比的巨幅地图,三人诧异,不约而同的看向李孟羲。  “此为何?”

刘备问。  李孟羲背着双手,挺胸抬头,气势士足的沉声说到,“此为,十面埋伏之阵。”

好一个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放于浩如烟海之典故中,能且只能是楚汉相争之时兵仙韩信借以杀败霸王项羽之绝顶军阵之法,只要熟读史书,不会不知十面埋伏。  刘关张三人恰是读过史书之人,焉能不知十面埋伏之阵。  看刘关张三人皆面有问询之意,李孟羲略做思考,把庞然繁巨之十面埋伏战法,以尽可能简单的讲给刘备三人。  “此战法,正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要义。  我军能尽知山川地势之详,道路之通达,屋舍之落聚,便能尽占地势之利,尽用地势之险。  尽知地势险利,交通要害,便能先以夺之,占尽先机。  知己知彼,可百战而不败,先机尽占,则百战可百胜。”

“敢问三位,兵争何事最难?  得胜最难?  非也,求胜虽难,能胜且能尽歼灭敌众,最为艰难。  想楚汉相争之时,十面埋伏之前,霸王项羽兵马何止数万,然,中十面埋伏,浪战一场,项羽仅以身存,余众尽灭。  细思之,一战,歼灭项羽数万,楚军一人无存,一人未能逃遁,思之极恐。  除战国之时秦赵战长平之时,白起曾尽歼灭三十万赵军,余者,可还有野战歼灭巨万,而敌无有一人一骑走脱者?”

“十面埋伏之阵,为伏,为围,更为歼灭之阵。  若我军能成十面埋伏之势,何惧他皇甫嵩与我为战,何惧他皇甫嵩有残兵走脱?十面合围之下,森罗如网,其纵东驰西突,纵四散惊走,一人一骑不能得逃。”

刘关张三人听完,皆面有惊讶。  韩信之大名,如雷贯耳。  和韩信绑定的十面埋伏阵势,更是威名赫赫。  刘备张飞倒也罢了,此两人阵略相关有些欠缺,普通阵法且不能尽知,更勿论极高级极复杂极精微之十面埋伏大阵。  而关羽,关羽虽熟读兵书,熟知阵略,可关羽知寻常阵略,十面埋伏之阵,只知有其事,而不知其详细。关羽甚至认为,十面埋伏之阵,大抵是失传了。  不想,还真能有此神奇阵势,且懂阵之人,就在眼前。  关羽目视李孟羲,目有异彩。  刘备张飞也被十面埋伏之阵的名头震到了,定定的看着李孟羲。  李孟羲不管刘备三人做何想,他自顾往下说,“十面埋伏之法虽可用,然于我军,无用。  因何?  事殊事易耳。  韩信用十面埋伏之时,汉军粮草充足,且已合围楚军,纵韩信不攻不动,只缓缓图之,持守月余不在话下,耗也耗死楚军。  然,我军如今,粮草不能久持,若用十面埋伏,虽能成势,但稍一日久,我军粮草不济,彼时,我十面埋伏纵在,不需官军冲杀突阵,数日,十面埋伏之阵,不攻自溃。”

“某以为,十面埋伏之阵若用,我兵力或不必多于敌军,但我粮草淄重,必要多于敌军。  不然,十面埋伏毕竟合围埋伏阵势,长于相持拒止,而非兵力合而长决战速战,淄重若不及敌军,十面埋伏纵成,敌若不动,持地据守,则我方十面之伏,反成掣肘。  敌不动,我埋伏无用。  相持,我粮草不济,久则必溃。  至此时,我军或退或攻,必有其一。  退,则十面埋伏不攻自破。  攻,则需再聚十面分散之兵,聚而为整,整而合阵,合阵则已非十面埋伏。”

“张角与我十面埋伏之法,某以为,现下非是可用之时。”

“埋伏十面不能,可埋伏一面。  官军东南而来,三位以为,官军若退,彼将退向何处?  不妨以我军类之。我军离自南栾城,官军横拦于前,若是我军惧官军军势,我军向何退却?南栾城也。  我军若退,首选南栾城,退至南栾据守,为稳妥上策。  以我军推之,官军东南而来,则官军若退,必回退东南以为稳妥。”

“故,何须十面埋伏,能尽占此去东南之地利之要道,则足以慑制官军。”

李孟羲一通讲完,刘关张三人有些跟不上李孟羲的思路了,相互看了几眼,刘关张不能建言。  李孟羲思索片刻,又道,“往下需行之事,其一,趁车阵合围官军两日,官军被死死围困,不能稍动,我军正好趁此先机,早一步打探摸清此去东南沿路所有地势详细。  张角于我十面埋伏之法,可借鉴之处有,可使兵力数千,分作数部,此数千,不在沿路围堵慑敌之列,而远大道左右,占据稍远之地利,如远道一里之村落,远道半里之荒林。  此布置,为防官军万一突围而出,方圆近处可据守之地利之处,早为我军占据,使官军不得不再退。”

“再有,我从张角处所得一法,游骑查明地势之后,游骑能知地势在何,然,步队不能知至何集结。  可于道旁左右地利之处,立旗为记,上记编号,对应部署。  如此,待兵动之时,不需传令骑兵繁忙往来,步队不需指挥,径自朝前找寻旗号,队与旗连,各队自找自旗,各自有序,绝无纷忙错乱。  于是,兵力调动繁杂艰巨之最难,迎刃而解。  无兵力调动之繁杂,十面埋伏,于是轻而能成。”

这一番话又完,刘关张终于能听明白了一点。  沿着官军预计的行军路线,先官军一步,把前路探查个清清楚楚,但有一点有利地势,全给抢占了,让官军如鲠在喉,步步如鲠在喉。  调动之难,难在了调动之前,难在前面的探查与精心统筹与布置。  统筹需为数十支队伍,数十里不止的路程,每一息都有千人以上的军队的调动,总能有成千上万的调动次数。  但,有插旗为记的方法之后,难题从运动作战的实时指挥,变成了战前数天时间去完成的统筹和事先安排。  压力不在作战之时,压力压到了战前。  然,就是这点改变,使十面埋伏之阵布阵难度骤降百倍不止。  若于战事再去指挥调动所有兵力,则一刻之间,需要统帅下多达百十道命令,且命令下达,还得所有接到命令的军队能百分之百完成命令。  此非有精锐之军,高效指挥系统,快速的命令传递系统而不能成事。  但若是事先安排好每一队,每一个时间点的调动部署,则战时一刻中需完成的几百命令与调动,放在数天的空闲时间,完成着数百命令安排,有数个时辰去细细考量。  庸人一刻可出一良策,高人一刻可出十策。  那么,庸人与高人对垒,如何能使两方势均力敌。  答案是,让庸人有十倍于高人的思考布局时间,那么,庸人思得十良策,高人也只得十良策而已。  就是这样。  一刻之间完成百次完美之调动,义军不能。  但三个时辰完成百次调动,义军勉强能胜任。  关键便是,在战前,把所有军队的调动,每支军队该调动到哪,何时调动,全给安排的清清楚楚。  且,有所安排,如何使士卒能自发行动,关键则是先布下的旗号。  商议完,李孟羲觉得事不宜迟,天亮便立刻带骑兵出,带上做好的旗号外出探路,先把兵力调动点给安排好。  等终于敲定了细节。  李孟羲忽然听到了咯咯咯一阵鸡叫,天快亮了。  李孟羲皱眉,“若天亮,我军若骑队调动,官军势必能见。  若官军起疑,事则不密。  我意,立备旗号,立召骑队,旗号备好,趁天未大亮,立时出发。”

众人立刻出帐各自忙碌去了。  待旗号备好,骑队召集,天未亮,李孟羲随骑队,随关羽一起出营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