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农门宰辅 > 第187章 现场赋诗

第187章 现场赋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次在洞庭湖游船,当画舫离岸边越来越远,陈常君越发觉得这生活太悠闲了,书院要是常常放假就好了。贺夫子也被一众学生簇拥,从船头到船尾,从远山到离岸,享受这满眼的美景,以及师徒之间没有杂念的单纯情愫。学生尊师重道、夫子爱护学生,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美德,也是贺夫子选择教书育人这条路的原因。宋邦渊对洞庭湖非常熟悉,他时不时地举手指引,这边是什么、那边有什么,这里夜里如何,那边白日如何。陈常君吸取教训,不再轻易开口来上一段古文,只是哇哇地感叹不停。一旁的宋邦渊见他这模样,也笑个不停,摸了摸他的头说:“早知道你喜欢这儿,没事的时候就可以带你常来,湖畔有几个摊子的鱼脍也美味地很。”

鱼脍就是将鱼肉切片生食,岛国的生鱼片便是这时传过去的。味道虽然鲜美,鱼脍却不在陈常君菜单里,没有现代处理技术,鬼知道其中有多少寄生虫和细菌,他记得一本杂志上就介绍过,古代这中生吃的办法,每年都死不少人。贺夫子带着一众学生回到画舫中,饮茶或吃点心,大伙儿虽然谦让过,端来的红肠还是很快就被消灭到。贺夫子一看,这群学生也真是太……不给自己留面子了,那红肠他还没来得及吃,怎地就见底了?为让大家转移注意力,贺夫子提议让学生们吟诗赋词。陈常君这时候就非常贴心,拿出红肠切片,重新装满盘子,而洪麓也从“打坐”中清醒过来,加入众人。这样好的景致,自然要将情绪抒发到淋漓尽致,虽然也有浑水摸鱼的,但并不耽误优秀的诗词脱颖而出。这其中最得贺夫子之心的,莫过于洪麓所作的《苏幕遮》,让所有生徒都心服口服。贺夫子望向陈常君,问道:“礼忠,你也来作一首,供大家欣赏。”

陈常君脑海里跟洞庭有关的诗词,就只有一首刘禹锡的,遂爽快地将这一首背诵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他摇头晃脑地背完,大伙儿面面相觑。贺夫子明明说让自己作诗一首,他为何只是背诵了一首别人写的呢?贺夫子亦有同样疑问,他以为能信口而来《爱莲说》之人,这样的诗词该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应该十分惊艳才对。其他人疑虑,也不敢说出口,最多就是面面相觑,贺夫子觉得陈常君该是有自己的道理,遂问:“为何不自己作一首来?”

陈常君揉了揉鼻子:“不会。”

这俩字一出,众人哗然。大家知道贺夫子收陈常君做入室弟子,一个个都羡慕嫉妒地要命,而今第一次带出来亮相,竟然这么直接地落了贺夫子的面子,也不知是合意。陈常君闪着无辜的大眼睛。第一印象很重要,陈常君此时已经将自己从“神童”的人设,拉低到“傻子”的水平。贺夫子小心试探:“此话怎讲?再不济,五言绝句也能说来一个啊。”

陈常君瞧眼旁边的宋邦渊,道:“先让宋兄来吧,我再想想。”

这是给自己找台阶下呢?贺夫子为自己颜面,也为陈常君颜面,忙答应下来。大家对宋邦渊的印象只是“书院打杂”,并且知道他还是个读“杂书”之人。所有人都本着看热闹的心态,宋邦渊却不慌不忙。沉吟片刻,一首精致的《木兰花》就信手拈来,上半阙讲意境、下半阙道风光,最后扣题。这首《木兰花》虽然没有洪麓的《苏幕遮》字数多,辞藻也并不华丽,但其一字一句的意境,仿佛在眼前展开一轴画卷,湖光山色和岳阳楼,打渔的小船和画舫,全都活分起来,读完整首词,嘴角都是上翘的。陈常君看着宋邦渊一阵傻笑。没有被功利所蒙蔽的心,才能如此洞察生活的细节,写出这样自然轻松不做作的诗词。一时间,不用贺夫子带头夸奖,其余的学生就已经不淡定起来。一个在书院打杂的小厮,竟然能写出如此美好的词,美好到不真实的地步,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带出来的这些生徒,都是书院中的“优等生”,没有纨绔子弟的戾气,平日对这打杂小厮也并不关心,以陈常君的观察,这些人已经被蚌埠住了,这就足以说明宋邦渊所散发出的能量,有多么强大。陈常君这办法不仅帮自己解围,还帮宋邦渊第一次凭借才华出圈,可谓一举两得。贺夫子非常看重出身,他本人就是书香门第,遂对妓女之子横竖是看不起的,就算才华横溢,在他看来根性是恶劣的,注定不是成材之人。他闭口不语,大伙儿聊了会儿也就渐渐没了声音。这时候,心里有些不满的贺夫子,再次问陈常君:“你要作的诗,可想好了?”

陈常君点点头:“诗词没想好,道理想通了。”

“哦?以景抒情还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不妨说来让大家一起听听。”

陈常君润了润唇,从座位离开,站到众人中间,开始了他在书院生徒面前的首秀。“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几句正是今天章麟要讲学的《论语.季氏篇》其中的一章,对于已经做好听学准备的学生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陈常君说罢,目光落在宋邦渊身上:“众所周知,我跟宋兄一起在书院做杂事,他便是我的益友。诸位以及宋兄所作诗词,都是我所不及的。宋兄就曾与我辨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故我今日所不及,假以努力,日后必然能做出佳作,而非以不称心的诗作敷衍。”

陈常君这一番话落,大伙儿不禁都思索起来。说白了,还是他自觉没有现场诗赋的能力,然后又将这种坦诚,归结于“益友”与他的辩论结果。这一番话,让几个习作不佳,却硬要拼凑的几个学生低下头。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何尝不是陈常君的这种心态呢?何尝不想承认自己没有这能力,但碍于面子,只能强行堆砌辞藻,蒙混过关。陈常君也不想累及旁人,又开口道:“如果不是宋兄,我是没有这个勇气的。故我觉得,拙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个益友来提醒你。”

如此几句,就将问题归结给“没有益友”,让那几个浑水摸鱼的生徒精神上大大放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