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工作狂朱元璋,对于这番辛苦,其实也是深有体会的。各类史料记录比较多的朱元璋一个趣事,就是一位叫茹太苏的大臣给他上奏折,奏折写了万字,到第五千字的时候才切入正题。气的朱元璋命人把他一顿暴打。事后朱元璋宽慰茹太苏,并向他诉苦说:你以为我愿意打你啊,你五百字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非要写个上万字,我做皇帝容易吗?要整天看你这种奏折我哪受得了啊!连朱元璋都有受不了的时候,其他的皇帝自不用说。到了朱棣执政时期,就设立了“文渊阁”,开始协助皇帝处理国事,文渊阁里的官员,就是五品大学士,之后,这个原本以皇帝秘书身份设立的新机构,地位日益扶摇直上,成了明朝实际意义的“宰相”。而随着明朝这一内阁制度的确立,为了强化皇权,从明宣宗朱瞻基开始,又逐步加强宦官的权力,也就造就了后人津津乐道的明朝“宦官专权”现象。从此,文官的内阁权力,宦官的权力,以及两者之上的皇权,就成了明朝最高皇帝的铁三角。而早期朱元璋苦心创立的专制体系,因此也有了新的效用。在内阁制度以及司礼监制度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原本分权的明朝行政体系,从此有了更好的整合。这个原先离了皇权就玩不转的体制,在司礼监加内阁的双轨制操控下,可以实现有条不紊的运转。如此一来,明朝的皇帝就轻松下来了,要给国家大事拿出处理意见,不必再像朱元璋时代一样,天不亮就起床批奏折,只需要授意内阁草拟处理意见就好。要同意处理意见,只要司礼监盖章,即所谓的批红就好。做皇帝的,只需要听汇报点个头,国家就能正常运转下去。史料上总津津乐道,明朝某某皇帝多少年不上朝云云,然而不容争议的事实是,即使是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依然可以有效的掌控群臣,并且实现朝局的正常运转,其制度上的根由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