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道门千年异事录 > 第四章·官封一品

第四章·官封一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七弟,北边鞑靼又来犯我边界,你有何对策?”

宁王不敢叫四哥,可永乐帝却一直叫他七弟。宁王道:“蒙古鞑靼向来对我大明北部虎视眈眈妄想吞并,若照二十年前,那自是要派遣大军北伐。可现如今这二十年,百姓安居乐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昔日里那些随军征战的官兵,也差不多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军队没有经过大型战争筛选下来的精兵强将,也没有骁勇善战的将军,这一仗,靠硬碰硬怕是打不了。”

“是啊,北方鞑靼平日里便是骑马放牧,杀牛宰羊,喝的是马奶酒,吃的是牛羊肉,论体质他们强于我们大明朝,论骑马和射箭,我们的军队还要每天训练,而他们则是生在马背上的,骑马射箭是他们吃饭的本事,我们也是比不过。”

永乐帝显然很忧虑现在边界的境况,现在国内一片安宁,那是因为大明朝国境线太长,京师离得太远,这边的百姓还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但北方边界的百姓可正在遭受着鞑靼的欺凌和残杀。宁王笑道:“那二十年前,我们是怎么把鞑靼驱逐出我们边界线的?”

“那是因为朕身边有你们四位,而且有江湖中的奇人异士的帮助,可现如今,当年的老伙计们走的走,老的老,袁珙的下落我也在查,可一样是毫无消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去往蓬莱仙岛炼丹去了。”

宁王听罢哈哈一笑,:“如果锦衣卫的这些手段都找不到袁珙那老道士,可能真是去到蓬莱仙岛炼丹去了,他不是一直都想去嘛,哈哈哈.....”锦衣卫中那些道门中人,有的是追查人下落的方法,况且每个人都隐匿自己的身份,真如隐身人一般,站在你面前,如果不显露出法术来,任谁也看不出面前这个人竟有神仙一样的本事。宁王怀里拿出一样东西:“皇兄请看。”

说罢单手递给永乐帝,永乐帝看了看宁王,笑了笑,接过来拿在眼前仔细观瞧,是一块掌心大小长方形的令牌,很奇怪的是这块令牌是由两种不同的材质做成的,上面一半是紫檀下面一半是黄金,两种材质并不是横向均分而是斜对角来分开,令牌正面刻着一个篆字:清,背面刻着一个先天八卦图样,“这块令牌是哪里得来的?”

永乐帝叹道:“就算是皇宫里的工匠,都未必能做到这个地步,做这个令牌的师傅一定是天下顶级的能工巧匠。”

紫檀和黄金光滑平整的连接到一起,连雕刻的字样和图形也是严丝合缝,无论怎么去摸只会摸到完整的字和八卦图但是两种材质的手感完全不一样,这种感觉很奇妙,真如永乐这样的皇帝,一生见过的绝世珍宝不及其数,可这一块小小的令牌,却完全引起了他的注意,入手掂一掂分量还挺重:“不是包金,而是真金与紫檀镶嵌粘接,真是好手艺。”

宁王笑道:“皇兄,没想到你这毛病还是没改,这雕刻杂玩,玉器古董,这么多年还没看够吗?”

“七弟,你又拿我说笑,你皇兄我征战了半辈子,这安稳日子过下来,就这么点爱好了。你应该庆幸我不是好战的皇上,不然你我哪有今日之闲。”

永乐帝眼皮都没抬,还是在把玩这小小的令牌。“不过话说回来,这令牌哪里得来的?”

“皇兄可还记得一个人,清风....”永乐帝抬眼看了看宁王,眉眼略微抖动了下:“我自是记得,当初我们举事,多次凶险之地都是清风为我们出谋划策化险为夷,可他总不愿以真面目示人,事成后我面南背北登基坐殿,本想封赏他,可他却不知所终,和那袁珙一样,似是平白消失在这世间一样。”

永乐帝在几年前曾下令锦衣卫找寻这位清风的下落和身世,因为平白无故得了人家的帮助事成后不求恩赐和封赏,实在是让永乐帝平日里想到此处心里觉得别扭,利用锦衣卫查找元阳子下落的同时,另一队人马也在秘密查访清风,这回查了半个月就有了消息,但并不是锦衣卫带回去的消息,而是永乐帝梦见的。梦中清风似是站在晨雾中,言语冷冽,只说不许再查下去,否则便要有不可挽救的后果,说罢只是单手一指天,晴空之中突然劈下一个炸雷,眼前碎石纷飞烟雾弥漫,清风随即隐去不见踪影。永乐帝在梦中见清风真如当面所见一样,须发可见,双眼还是亮若朗星,一声炸雷犹如响在耳边,一身冷汗便惊醒了,后来自是下令不敢再查,耐心查访元阳子魂魄的下落。这些话永乐帝自是没有对宁王讲,帝王权术自然是要知道自己身边每个人的底细,方能运筹帷幄,待得有威胁之时,寻弱点各个击破,但这些事情,只有皇帝知道,不能和任何人说,哪怕是过命的兄弟,也并不是完全敞开心扉的。宁王没有在意永乐帝细微的眉目举动,只是接口道:“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帮助我们才能更快的结束战争,百姓可以早些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以前的那些老伙计都是这样打算的,这个令牌,其实是清风在大约五年前,托人带给我的令牌,约我去到苏州清凉山见面。”

永乐帝惊讶于清风竟然现身于世而自己并不知道,但并没有过多的表现在面部表情上,只是略微迟疑了一下:“哦?你去到清凉山见到他了吗?他现在还是以前那个样子吗?”

“见到了,还是以前那个样子,他约我见面是因为和我商量元阳子魂魄一事。”

说完看了永乐帝一眼,永乐帝只是略微沉吟便问道:“他这几年都做了什么,为什么我这边竟没有他任何消息?”

宁王道:“他与我说,他在出走京师之后,没几年便在清凉山建了一处极大的城池,城内有上千人,号称清风会,做的是劫富济贫的好事,但是事毕,绝对没有任何可以查找的线索。就如清风拂过一样不留痕迹,只会找到一个遗留的铁木令。”

言罢左手一指永乐帝手中的令牌:“这是金木令。”

永乐帝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令牌,自问道:“他为何不与我见面.....”话未说完,自己似是知道什么原因,转身背手叹了口气道:“哎!也是,出了这样的事,当年那些老伙计,自然是对朕失望了。”

“皇兄不必苦恼,此间之事我已知晓,日后自是要与各位老友解释此中利弊,道门之中通玄之人不在少数,想必多数都已知皇兄为难之处。”

宁王走到永乐帝的面前,面目凝重:“皇兄,此间之事,可完全着落于清风会上,请皇兄听臣弟一言。”

永乐帝听闻,随即问道:“如何着落?”

“皇兄,现如今我大明的军队无法于短时间之内和鞑靼一战,但却可以仿效二十多年前的方法,由江湖中人从江湖上入手,道门中人从中斡旋,说不定兵不血刃,可以收复失地,驱逐鞑靼。甚至可利用这次战机,厉兵秣马重新操练,找回我大明燕军的杀伐之气。而且这次选拔将领,可将范围扩大,在江湖中也能挑选将帅之才,这样国内群情激奋,北征之事便成功了一半,目前江湖中门派众多,杂如牛毛,曾经二十多年前,皇兄您身边的那些江湖人士他们的徒子徒孙有的都已经重新立派,改换门庭了,和尚道士的庙宇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相比以往,如今的江湖早已鱼龙混杂,参差不齐。虽然有六大高手震慑武林,但还需要有一场武林盛事来筛掉那些浑水摸鱼的人,还江湖以清明,正武林之风气。此事完全可以交由清风会来办,这几年清风会在我的引导下,杀了不少欺压百姓和官商勾结的贪官污吏,地主恶霸,百姓无不称快,在江湖上也是声名鹊起,虽说咱大明朝刑罚的标准是大明律,但只靠刑部和大理寺举着大明律,难以管得天下事,清风会深入百姓,而且这几年来发展的越来越壮大,有打探情报的,刺杀官员和门派挑战的,设计机关的,治病救人的,自治刑罚的,俨然是一个我们可以完全掌控的新生力量。”

永乐帝淡淡一笑:“七弟,这几年你也没闲着啊,元阳子之事出了之后,你还能为皇兄我分担治国之事,真的是辛苦了。”

宁王略微欠身:“皇兄,你我都是最不受父皇待见的皇子,当时你我在北边镇守边界,同甘共苦近十年,你只一句话,我便在你身边陪你举兵造反,现在我也老了,只能做到这些事情了。”

宁王听得出永乐帝的话外之意,毕竟自己背着皇兄培养了这么一大批势力,而且目前来说清风会只听自己一个人的,纵然是兄弟,难免做皇上的那位会多想。所以借着此间之事,把自己的身家重新托交给皇兄,一是为了解决鞑靼来犯,朝中无将的窘境,二是把江湖中的动静搅大了,说不定元阳子魂魄的消息会露出水面,而且这场武林盛事,也可以重整江湖混乱的状态,修道之人这二十多年来未曾有过大动作,而那些假和尚假道士却到处招摇撞骗,败坏道门名声,这次想必也会有所改变,况且此间之事已知皇兄的为难之处,那么之前的误会自然消于无形,那么当务之急肯定是要以国家大事为重。永乐帝拍了拍宁王的肩膀:“有你在我身边,我轻快多了,那么这些事你马上就着手去办,北边战事我先派山西林国公率兵前去镇守,但最多能够支撑半年,所以这江湖盛事,需在四个月内完成,毕竟要为北征大军留出北上时间。”

“臣弟领命,这就去办。”

宁王弯腰行礼,腰身还未弯下,便被永乐帝扶起来:“你我兄弟,不必拘于俗礼。”

宁王退后一步深施一礼,回身便走向殿门外,干净利索,丝毫不拖泥带水。宁王一出宫,皇上圣旨便下来了,昭告天下:“朕之兄弟宁王朱权,为官在朝尽心尽责,精明强干替朕分忧,现封为护国公,加封八千岁,统领京师禁卫军,如今北方鞑靼犯我边界,另封护国公为征平大将军,统领六省兵马,二月二十五日清晨率军北上出征平乱,钦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