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呢,发布于2021年10月2日
诸位在国庆期间看到的时候我已经去度假了
加更?码字?不可能的好吧
人家还是大学生
国庆也是想放假的好吧
于是乎
我做了一个决定
每天就更新2000字
不想看的可以等七天哟
今天属实太晚了,回到酒店也想不出什么正文
就给大家科普一些东西吧
日本人的由来
首先呢
这个日本人啊可以分成两部分
绳文人和弥生人
注意
此前生活在日本的绳文人和现代日本人并无传承关系,两者的关系更类似印第安人和美国人的关系
倭人(弥生人)在公元前三世纪登陆日本,公元前三世纪也就是战国晚期
他们从东亚大陆陆续迁徙至日本的时间持续了600年,这一时间被称为弥生时代
晚期弥生人的主要来源便是扶余人
没错,就是那个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扶余人
从基因上讲呢,倭人的祖源中有大量的吴越人基因
虽然本人不是学生物的
但是这方面还是查过一些资料的
首先y染色体对人群的血统来源的判别并不准确(y染色体不知道是啥建议重修初中生物)
不准确的原因就是y染色体会受到战争、屠杀等非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y染色体的检测不一定有很大的意义,y染色体更多的是人群迁徙做一个标记
受影响的那部分,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本书中玄武门事变的时候把男的全杀了,女的留下。古代的确是这样的,女性更容易活下来,但活下来的方式......不提也罢
日本那破地儿,因为地理原因受到瓶颈效应和奠基者效应的干扰,如果单看y染色体,日本人甚至都不是黄种人.....
就知道各位看不懂瓶颈效应和奠基者效应,鄙人简单介绍一下
瓶颈效应,当某一时间段个体数量明显减少导致基因多样性丧失,少量个体再次繁衍出的后代基因频率会与祖辈不同。
奠基者效应,当某一小群体离开母群体迁入新地区时,由于小群体个体数量相比于母群体明显减少导致基因多样性丧失,少量个体再次繁衍出的后代基因频率会与祖辈不同。
同样是单性遗传,人的细胞质遗传,也就是母系遗传更能直接反应人群的基因以及迁徙
原因嘛,很简单一个女性不会生很多个孩子(指七八个以上),因此她的基因不会大规模爆发
因此母性的研究往往更能准确反应人群的基因
母系对于人的外貌体质的影响也更大,甚至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运动能力
加上后代更多的是会跟随母亲生活,母系的基因和人群在文化上的联系也更紧密
所以在确定父系对日本的参考价值极低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着重于母系基因和全面反应人群的常染色体的研究
从母系基因来看
日韩和北方汉族就是同一个人群,主要类型和比例非常接近
但这并不是说南方汉族和北方汉族就不是一个人群,只是北方汉族和日韩的差距更小
叮铃铃~下课了
同学们明天见!
ps:你们觉不觉得我适合当老师去啊,本人正有考教师资格证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