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我,朱元璋的狗头军师! > 第100章 还想搞八股文?给我大开科学之门

第100章 还想搞八股文?给我大开科学之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就这样。

科举“舞弊”事件终于水落石出。

可是。

当朝廷向公布调查结果时。

落榜学子们。

果然还是骂成了一团。

“没有问题?”

“那些浙东士子,全都是靠真才实学的?”

“真的没有人从中舞弊偏袒?”

“真把我们当傻子了?”

原本。

这些愤愤不平的落榜学子。

刚想继续闹下去。

负责传达的官差。

却又继续说道:

“不过。”

“朝廷念在如今北方初定,道路不通。”

“许多北方学子都未能及时赶到。”

“就算是已经赶到的北方学子。”

“那也因为舟车劳顿和水土不服,导致发挥不佳。”

“因此。”

“不日之后将再设一场北场科考。”

“以便广大北方学子能够如实发挥。”

果然。

不仅没赶上的北方学子有机会补考。

就连他们这些因为“舟车劳顿、水土不服而发挥不佳”的落榜考生。

那也有机会重新考?

一瞬间。

原本还想继续闹的落榜学子们。

那就彻底不闹了。

甚至。

还有些小惊喜!

可没想到。

负责传达的官差,还没说完!

“另外。”

“为了避免各位考生和天下百姓产生质疑。”

“朝廷决定公开所有考生的考卷。”

“以及详细的阅卷流程和评分标准。”

说完。

其他的那些官差,这才走了上来。

拿着所有考生的考卷。

以及详细说明阅卷流程、评分标准的公告。

一张一张的贴到了科举的那一张金榜旁。

如此公开透明。

落榜的考生和大量路过的百姓。

当然一下子全都围了过来。

也正是这样。

因为亲眼看到了那36名进士的文章。

那些落榜的考生。

这才意识到。

还真是自己才疏学浅!

甚至。

很多凑热闹的小老百姓。

看到公开的考卷。

也直接说道:

“嘿!”

“虽然我一个字都看不懂。”

“也不懂什么书法。”

“但光光是看这些文章的字迹,我就觉得那36名进士的秀气很多。”

至于其他的教书先生。

和一些年纪比较大、就没打算参与科举的文人。

在看到这次科考的阅卷流程和评分标准之后。

也都大加赞赏。

“不仅将考生的姓名、籍贯、年龄都统一遮盖。”

“还由国子监、翰林院的多名学士交叉审核评分。”

“并且。”

“本次科考。”

“打破了宋元以来必须在四书五经框架下写的八股文体。”

“除了文采和立意外。”

“还更注重了这些文章是否贴近现实、针砭时弊。”

“其中。”

“言辞越是激烈大胆,越是有建设性的。”

“那就越被评为上佳。”

“反倒是那些歌功颂德、玩弄词藻的言之无物的文章。”

“尤其是那些还是跳不出四书五经的老生常谈。”

“那几乎都被评了下等。”

“看来。”

“之前皇上说要广开言路、大胆革新,还真不只是说说而已!”八壹中文網

“不像以往。”

“那些读书人虽然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头悬梁,锥刺股。”

“为金榜题名,竭尽一生精力来钻研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的写法。”

“但却对政事、现实的情况缺乏了解。”

“以至于就算金榜题名。”

“那也缺乏足够的本事来应付大小事物。”

“只好委任幕僚师爷及下级官吏决策事宜,使得吏治日渐败坏,政治难上轨道!”

“完全就违背了当初创办科举,选贤任能、培养国家栋梁的本意!”

但更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

除了公正透明、毫不拖沓的公开是舞弊事件的调查结果以外。

除了打破了八股文的限制以外。

除了增设了北场科举以外。

朝廷。

竟然又专门开设了一场理工科举?

“不仅是工匠和手艺人。”

“就连医师,甚至是那些炼丹的道士、术士,那也能参加?”

对此。

围观的百姓和那些老先生们。

当然觉得十分新奇。

而对于那些思想十分保守。

觉得老祖宗的任何东西都不应该改的人。

当然也更无法接受了。

“荒唐!”

“这不考四书五经,不做八股文,允许那些年轻考生自己胡言乱语、夸夸其谈。”

“那就已经是不敬孔孟先贤了!”

“如今。”

“朝廷竟然为那些工匠、医师。”

“甚至是炼丹的道士、术士,专门开设了一门理工科考?”

“就为了这些雕虫小技和奇技淫巧。”

“竟然将这些人与广大士子相提并论?”

“这士农工商的上下尊卑何在!”

“你们就看着吧!”

“迟早一天!”

“这大明朝,终会因为这荒唐的决定自食其果!”

可相比顽固不化,甚至是被气得直接骂街的老顽固。

得知朝廷要举行理工科考。

大明上下。

尤其是北方的工匠和手艺人。

以及那些在元朝中叶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数学家。

那真的很意外!

真的感觉他们要时来运转了!

于是。

纷纷进京赶考。

而相比同时进行的北场文科。

朱元璋带着朱标。

当然也对于这新鲜的理工科考更感兴趣。

所以。

随便在宋濂做主考官的北方文科那看了看。

朱元璋带着朱标。

那就马上就又去李淳风主考的理工科那一边了。

但是。

走进理工科考现场。

除了许多在进行实操考试的工匠和手艺人。

朱元璋发现。

竟然还是有人和隔壁的文科考试一样,也拿着笔,也在做卷子?

朱元璋当然有些不解。

于是。

向作为主考官的李淳风问道:

“四弟。”

“这理工科考。”

“不应该是直接考核实操和已有的成果吗?”

“怎么这些人,也和隔壁的文人一样,也在写文章啊?”

为向朱元璋解释。

李淳风也只能让人拿来一份多余的备用考卷。

向朱元璋解释道:

“大哥。”

“你看。”

“他们可不是在做文章。”

“况且。”

“他们也并非是工匠。”

“而是数学家。”

“所以。”

“我给他们的卷子,并不是让他们做文章的白纸。”

“而是能够再考核他们的数学功底的考卷。”

数学?

数学家?

听到这两个新鲜的名词。

朱元璋当然很感兴趣。

于是。

接过李淳风手上的卷子。

可稍微看了看。

头就有些疼了。

只见除了加减、乘除、天元术(方程组)等单纯的数学问题。

考卷上,更是存在大量涉及了历法、降水量、土地面积、均输、税收、谷转运、仓窖容积、建筑、施工、营盘布置、军需供应、交易、利息等的应用题。

看到朱元璋直接看懵了。

李淳风也在一旁介绍道:

“大哥。”

“这数学。”

“不仅是能够帮助国家开源节流、施仁政、利国利民的有力工具。”

“那更是发展军械武器,和各种劳动生产工具的基础。”

“只不过。”

“相比文官和武将,历代帝王都没有怎么重视罢了。”

“尤其在元朝中叶。”

“数学的发展更是急剧衰落。”

“时至今日,那也仅仅出了几本对之前算法、著作的改进书籍。”

“所以如今。”

“我们大明朝,那才要一扫之前元庭的愚昧。”

“将这关系到民生、军事等方方面面的基础学科再发展起来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