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没有明确的拒绝,科考的事情就定下来了。
几个请奏的官员心中松了一口气。
科举的事宜早日定下来,他们也早日放松!
如今大明立国已稳,整个中原大地已经近乎完成一统。
既然已经将蛋糕做出来了,也就到了排座座、分果果的阶段。
前些年的册封,已经将座位排好了,现在就是分享果实的时候。
科考!
这是文臣最为看重的果实,也是他们势在必得的自留地!
从进步的层面来看,完善后的科举制远远强于征辟制与察举制。
至少通过科考的人,要么是聪慧的读书苗子,要么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八壹中文網
这两种,不论哪一种,在品德方面都能挺住。
当然,通过第三种等不光彩手段通过科举考试的就不多说了。
通过前两种选拔出来的人才,手段与办事能力不好说,可绝对聪明或者倔强。
两个特征,有一个特征就足够了。
对于想要在朝廷上发挥作用的文臣来说,科举出来的士子,绝对是他们的好帮手、好学生。
而且,通过引导科举考试的题目风向。
他们也能更好的引导大明的读书风气。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无欲无求的猛人,终究是少数。
十年苦读,只为当官!
至少大部分人是这样认为的。
而科举考试,便是大明最大的舆论权!
掌握了科举,才能掌控天下士子之心。
老朱自然早有打算,科举选才必须进行。
总不能永远直接提拔吧?
必须给未来定下一个相对合适的制度。
小金乌忙着搞国运,便先行告辞了。
而且,小金乌也不觉得搞科举是件坏事。
什么时代搞什么样的事情,历来如此。
他还没有着手改变大明,科举自然适合选才。
大明如今渐渐吞食北方剩余零星地盘。
南方平定之后,未曾大规模选才。
再加上被魑魅魍魉给耽误了一下。
各地的驱邪使倒是勉强够用,可治理的官员已经不足了!
官员不充足,小金乌也没有办法。
他是来帮助老朱发展国家,获得国运,然后修行。
又不是来给老朱干临时工。
当然怎么省事,怎么进行了!
......
大明洪武九年,筹备大半年,忙碌几个月。
李善长、宋濂、胡惟庸.....
在皇帝的简单关心下,几个实权大臣热切关心下。
科考顺利举行!
大明第一届恩科取士榜单即将公布。
古代老百姓的日子其实相当无聊,偶尔有些娱乐项目,便足够他们热闹一段时间。
科举考试,毋庸置疑是足够大明热闹起来的大场面。
“丁福,录科第二十一名!”
“冯振,录科第二十名!”
“........”
随着一个个名字被报出来,现场的气氛陡然浓烈起来。
叶相握着一把上好的蒲扇,在人群中淡然的看着。
“这位兄台,看你如此淡定,想必定然榜上有名?”
叶相注意到对方貌似在跟他说话?
叶相自然没有保持本来的面目,他现在的实力,盖头换面其实并不难。
“兄台何以见得?”叶相感觉这古里古气的说话方式,其实颇为有趣。
“看兄台如此...气貌昂扬,必然信心百倍?”
叶相摇了摇头:“我并未参与此次科考,只是....”
他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此次科考恐怕要出大乱子啊~”
“大乱子?你未曾科考,何以见得?”
听闻叶相未曾科考,态度便冷淡了些许。
“不妨看看籍贯。”
说完,叶相便转身离开了。
果然如此,科举开设,文人争相参与,文气已然初具。
若是发展几届科考,大概能形成大明专属的文运吧?
不过,金灿灿的气运中,掺杂着不少黑点。
只能说,有得必有失,有全必有憾。
参加科考的学子,不可能所有人都是胸无点墨的废物。
不少观察细致的学子,瞬间便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
“不对啊!这不对啊!为什么榜单上,能参加殿试的前三十六人,全是南方学子!”
大明的科考大致分为三步,乡试、会试、殿试。
当然,初次考试,还没有那么完整。
但乡试、会试、殿试的雏形已经搭建起来了。
殿试并不是所有中举的学子都参加,而是只有前多少名学子来参加。
老朱觉得三十六好,便让前三十六名参见。
剩下的人便按照会试的名次排好就行了。
“我等千辛万苦赶来京城科考,没想到我大明,天子脚下,居然还有能人徇私舞弊!”
“何等狗官!敢欺瞒天子!!”
“不服!吾等不服!我们请陛下圣裁!”
“对!!!!”
“.......”
落榜的学子们,成群结队的赶往皇宫外,请求皇帝做主。
上榜的学子,大部分觉得没有必要没事找事。
虽然,他们中也有不少人觉得主考官做的有些过分了。
大明在怎么说,也是有南北两片江山!
北方更是孔孟的老家!
这些地方久经战乱,不少人才南下,考不过南方,这没问题。
但是前三十六名,更准确地说是前六十七名,居然一位来自北方的学子都没有!
这在大家看来,就太过于蹊跷了!
刘伯温站在榜单之下,目瞪口呆的看着一个个名字后面的籍贯。
当确定前五六十名学子,居然一位北方学子也没有。
他直接就麻了。
“琏儿!琏儿!准备马车,为父忽然感觉不累了,赶紧继续北巡我大明的驱邪使去!”
刘琏,也就是刘伯温的儿子,听到父亲这几句话,顿时感觉有些奇怪。
但他一向是个孝顺的人。
赶紧扶着老父亲回到马车上,准备先回家交代一番。
然后赶紧跑路。
还没等二人离开家门口,几个军中打扮的人便带给刘伯温一份圣旨。
“啧啧啧。”刘伯温意味深长的看着手中的圣旨,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催命符啊!
刘伯温虽然远离朝堂,但他依旧看得真真切切!
在老朱略显‘仁慈’的治理下,大家的胆子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