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下了两场雪之后,大安的天气越发的冷了。
南山庄园的火炉子已经卖得脱了销,大车小辆的煤炭也不断的销往各地。
这几天,宁小阳一直在兵工厂指导铁匠们炼钢。这里集中了宁州最优秀的铁匠,还有从灾民里挑出的打铁高手。
在这里。他们可以拿到高出世面上三倍的工钱,所以,个个干活积极勤快,从不惜力。
而且,宁小阳还把最好的煤炭挑出来用在这里,炉火温度大幅度提高,所以,炼出的钢的质量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诸葛连弩已经打造出一千多套,箭矢上万支。
宁小阳把古代盛行的“百炼钢”的方法也指点给了这些铁匠。
所谓“百炼钢”,就是把铁反复锻打近百次,以去除其中杂质,反复折叠直锻打,直打到锻打前后的重量分毫不差,再用来打造兵器。
古代的宝刀基本都是这样打造而成的。
宁小阳还给自己的贴身保镖熊大熊二设计了一款“青龙偃月刀”,就是参考当年关二哥的刀样打制的,所以,这几天,虽然外面天寒地冻的,熊大熊二这两大个子却天天在这里挥汗如雨。
这天,宁小阳又在铁作坊里转悠,因为这里暖和。
一个保安快步跑来:“少爷!去北齐的人回来了。”
“走!看看去。”
大老远就听见人喊马嘶的声音。
南山庄园门口,一行马队踏雪而来,五十个保安队员都按宁小阳的吩咐,在齐国变卖了车子,在七皇子的帮助下买成战马,一个人骑一匹,牵两匹,风一样返了程。
看着一水的高头大马,宁小阳乐了。拍着宁大江的肩膀道:“辛苦了!哥们。”
宁排长挺挺身板:“幸不辱使命!”
“好!回去告诉刘团长准备组建一个骑兵营。”
而此时此刻,完成出使任务的四皇子郑元琪也回到了大安京都,正在安国朝堂上汇报着工作。
“启禀父皇!儿臣幸不辱使命,与欧相圆满完成出使南国的任务。”
“哦!说来听听。”
“南国已经答应与我们建交,通商,互不侵扰。而且,使团回来时已收到消息,北疆的范童已被调去南国东部。云城之忧解矣。”
“好!”郑桓仁龙颜大悦,“琪儿出使有功,赏黄金百两,良田千顷。赏欧阳宰相黄金百两,绸缎十匹。”
“谢父皇!”
“谢主隆恩!”
二人拜谢。
“另外,此次出使儿臣不敢邀功,因为还有一人功不可没。”郑元琪接着说。
“哦?”安皇好奇的问,“是宁王吗?”
“不,是他的儿子宁小阳。是他的出谋划策,未雨绸缪,才使得此次会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八壹中文網
“朕听说宁王的儿子是一个混混啊,竟有如此智谋?”
“皆是传言有过。如今他早已浪子回头,成了宁州人的骄傲。父皇可曾记得上次三万灾民派往宁州的事吗?”
“当然。”
“现在,三万灾民都被宁公子收留在他的庄园里,并无一人受冻挨饿,而且都生活的很幸福。”
“什么?”大殿上一阵骚动,群臣哗然。
“肃静!”太监高喊。
“此事当真!”南皇疑惑的又看看欧阳松海,“元琪所说可有其事?”
“回皇上,确有其事。宁小阳采用了‘以工代赈’的办法,安排灾民修桥铺路、修筑城墙、开垦农田、修建房屋,等一系列的工程,让灾民们有活可干,有饭可吃,有工钱可拿。如今,那些灾民都在他的庄园里安家落户了。”欧阳松海如实的回答。
“以工代赈!妙。”郑桓仁“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群臣也都恍然,皆意识到此法的精妙之处。
“此等人才,应招入京都,为陛下分忧!”立刻有大臣出列建议。
“此子既有大才,何不带回京都,朕好赐他功名。”
“回父皇,此人个性奇特,不愿为官。甘愿在自家庄园里当个小庄主。”
“为何?”郑桓仁又坐回到龙椅上。
“这个……”
“如实说来!”
“是!”郑元琪迟疑片刻接着说,“宁公子说做官累,尤其做个好官太累。大家都贪你清正,便会受到同僚的排挤打压。好好做事吧,天天为百姓操碎心,累!”
一席话说得群臣面面相觑,摇头不语。
“他还说……”
“说什么?”
“儿臣不敢说,”
“说,朕不怪你。”
“他还说,天下最累的官就是皇帝。天天批阅奏折到深夜。后宫还有三千佳丽等着雨露均沾。既要考虑着万千百姓的温饱,又要提防外敌入侵,既要担心天灾人祸,还要在朝堂上与百官斗智斗勇……一个字:累!两个字:太累!”
大殿上一片沉寂。
安皇摆摆手,示意四皇子退下。
然后,神色黯然的叹了口气:“唉!知朕者,宁小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