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七零致富经 > 第201章 好在没迁厂

第201章 好在没迁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顾之易也不清楚现在的大专教育课程具体是怎么搞的,反正秦卿卿现在和她的老师、同学们一起跟省农科院合作,参与到新型杂交水稻种子的推广工作中来。

现在的大学生还都在学校里头,这么多年科研人员也都没什么愿意冒头的,于是本着就近原则,外加一些刘健和常建国方面的推动,马山生产队很多实验方面的数据记录,全都落到了秦卿卿头上。

秦卿卿每个月都要在马山生产队待上一周左右,虽然说这是以她没有周末休息换来的,两地奔波也免不了各种劳累,顾之易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但是秦卿卿却好像完全不在意那点辛苦,一头扎进了实验研究中去,顾之易知道,她是真的找到了自己可以全身心投入的目标。

媳妇的理想,顾之易当然要支持啊,而且还不能只是嘴巴上表达的疼惜,必须落实到实际上。

于是,顾之易找了个机会跟秦卿卿坦诚,把公社上买的那套房子交代了出来。

秦卿卿知道后是又惊又喜,顾之易不声不响的居然置下那么多房产,而买下这些房产的初衷,全都跟她有关,怎么能不让她心动。

不用说,两人在公社的家来了一番甜蜜而又疯狂的体验,顾之易真心觉得这套房子买的太值了!

于是,秦卿卿这半年多来回往返于生产队和邕宁之间,每次都能在公社短暂休整之后再继续行程,大大减轻了旅程中的疲惫。

而且从公社到生产队之间,还可以搭乘马车,不需要自己苦哈哈走路回去。

有时候兴致好的话,还会自己骑自行车来回,反正顾之易在队里又没有要用到自行车的地方,车子都是放在公社那套房子里,留着给秦卿卿用。

不过顾之易还是跟秦卿卿商量了一下,决定不把这套房子的事告诉家里的长辈,毕竟顾之易当倒爷的事从来就没有摊在明面上讲过。

秦卿卿心知肚明,而且她隐约感觉到顾之易身上应该还有些其他秘密,但是两人彼此相爱,有些东西真的不必过于追究真相。

而长辈们就不一定能接受这些事情了,顾之易结婚前做些什么他们管不了,结了婚之后,如果还是这么放纵自己游走在边缘,恐怕秦姥爷他们不会乐意。

所以顾之易一直以来在家里的形象就是坐吃山空的富三代,秦姥姥现在都开始约束顾之易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了。

那么这套房子,暂时还是别让长辈们知道的好。

反正人生还那么长,顾之易总有办法可以将这一切名正言顺地拿出来的。

秦卿卿经过了建议大队调整轮作方式,成功将自己的专业人设立稳,现在队里很多人都对秦卿卿有了信服,连带着顾之易都沾了光,人人见着他都要夸一把他娶了个好媳妇。

马山生产队水稻产量大幅增长,大米品质显著提高,这一成果秦卿卿一汇报上去,就立即引起了农业部门的重视。

然后省里发现,这在整个省来说,还真不是个例。

除了临桂市马山生产队以外,临桂市龙田生产队、邕宁市大鸡生产队还有浦林市末弯生产队种植了新型水稻种子之后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而且很凑巧的是,这几个地方的地理环境非常接近,各地的研究人员将当地的土壤样本带会到省农科院,立即就有了跟进的调研。

顾之易不知道其他几个地方的情况是怎么样,反正马山这边是有他的作弊手段参与的,但是有了其他几个地方共同出现之后,马山生产队在里边反而不那么突出了。

秦卿卿放寒假之后,在家里跟顾之易感叹这一情况,顾之易偷偷跟自己媳妇说,大鸡生产队、龙田生产队以前都是张家酒庄的大米原料供应地。

秦卿卿十分惊愕,转而一想,突然就理解了当初张家酒庄的大东家为什么是出自马山生产队。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本地掌握着优质的大米产出,张家当年的创始人是如何酿造出横扫全省的佳酿来的呢?

至于后来马山生产队是怎么沦落到需要靠救济粮生存的地步的,背后也许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但是有了这个历史背景,也许马山生产队今年的粮食产量激增还真有它的合理性在。

可惜现在是寒假期间,现在的通讯手段还十分匮乏,秦卿卿只能等到开学回学校之后才能跟老师汇报这一情况。

不过常建国那边倒是可以先提一嘴,刚好联系常在很方便,让他转告一声就行。

不过既然自家生产队的大米产量增长、品质也提高了,那么自然而然,肥水不流外人田,酒厂开始直接向队里收购大米。

如果有队员家里愿意卖的,酒厂也一并欢迎。

而且酒厂面对队员们的收购更加灵活,不仅可以给队员支付现钱,也可以支付工分,还可以用酒糟和米酒来交换,总之灵活多样,端看队员们的选择。

不过目前来说,还不能直接就断掉顾之易这边的大米供应,从生产队购买只是一定量的补充,还不到完全取代的时候。

马山生产队通电之后,顾之易通过朱主任那边的关系,给酒厂购置升级了一些设备,酒厂的产能得到显著提升,出货量相比之前增加了一倍有余。

这一切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酒的产量提高了,对于竹筒的需求也就增加了,竹编的包装盒自然也是一样的。

现在还没有自动化的注酒设备,装酒这一茬还得靠人力。

临到春节,酒厂的订单明显增加,通电之后,厂子直接增开了夜班,每天都要到将近12点才下工。

于是酒厂又扩招了一些临时工,有的分配去给工人们打下手,有的人力就分配用以将酒液装瓶。

冬季农闲时分,有的是富余的劳动力可以分配到酒厂这边来,原本因为农闲时要减少的工分,因为有了酒厂兜底,一个都没少拿。

可以说,酒厂还没有进行分红,马山生产队的队员就已经体会到了各种明面的隐性的福利,现在已经一跃成为比养猪场更受队员们重视的地方了。

现在很多队员心里都暗暗感叹,好在当初酒厂没有迁到公社去,不然现在哪里还能赚到这么多的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