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徐州城张阳
我叫张阳,忝为徐州城知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我的信条。
徐州城虽是小城,却地处交通要道,商业繁华,治下的百姓大多安居乐业,较之别的州城,生活富足许多。
“张大人,在城外驿卒身上发现一封紧急军报。”
军报?多少年没收到这玩意,难道是蛮人打过来了?但是为何朝廷发的邸报上没有说?
“快拿来我看看。”接过信筒,发现筒上竟有斑斑血迹。
不好,这定是哪处城破,驿卒拼死送来的急报。
“送信的人呢?”
“刚刚断气,”
不好,这很不好,我揭开封皮,取出信件细看,却是云州城荆王送来的亲笔书信。
“靖武关破了?”那可是刀劈都能起火星的城墙,几代荆王努力才把靖武关,修得似铜墙铁壁一般,水泼不进。
这样的城关,都能被蛮军攻破?
我心怀疑虑,继续往下看去,果然,如此雄关,除非有内奸,否则决计破不了。
只是云州城被围多日,还需各城支援才是,否则一座孤城哪里能守得住。
此事关系重大,我将此信重新封好,又提笔写了一封信,命驿卒昼夜不停,换马不换人的继续往京城送。
我掐指算着日子,也许蛮军已经深入大楚,徐州地处要道,一向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来人,征召民夫加高城墙。”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民夫每年要服的徭役不少,正好先把城墙修一修。
城小有城小的好处,最少修城墙容易些。
“奉张知府的严令,征收粮食。”衙役们挎着朴刀,走进店里。
掌柜的苦着脸道:“差爷,这好好的为何要征收?”
大家平日里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衙役解释道:“听说是蛮军来了,张大人要征作军粮,放心吧,少不了你的银子。”
银子是不会少,但给官府都得按本钱卖,能保本就不错了,弄不好还得亏运费。
掌柜的苦着脸道:“好吧,我再进一批货来。”
城小,流言没一会儿就传遍全城,有些人已经收拾好行李往外跑。
但大部分人,都是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本地人,外地既无亲友可投靠,更无多余银子做盘缠。
“我才不跑呢,就守在这里。”许久没经战事,大家都已经忘了战争的惨酷。
很多人还指望着别的城池,将来犯之敌杀掉。
但他们都忘了,蛮人都是骑兵,其中的东路大军,很快向徐州城扑来。
我命人储存了大量粮食和守城器械,只要城门一关,敌人攻不进来,一城人守着粮食也饿不死。
可是我万万没想到,蛮军竟然驱使了无数百姓进入徐州城。
“大人,这么多百姓进城,粮食可就不够吃了。”
这个道理我也明白,只是百姓们就算不进城,也必定会被蛮人当成炮灰军。
这么小小的城池,可经不起那些人疯狂进攻,不如接进城内为好。
“粮食按量配给,先保证守军的用量。”
这段时间城墙守军很辛苦,蛮人时不时地发起小规模进攻,让人疲惫不堪。
站在墙头往外看,能看见蛮军连绵的营帐,还有不远处正在悠闲吃草的马群。
我命人频频夜袭,倒也收获不小,但蛮人却命人沿着城墙堆土,这妨碍了骑兵营的机动性。
我明白,蛮军这是打算围城。
我让人趁着夜色往外送信,只要有人把粮食送进城里,那蛮军围多久,我都不慌。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朝廷上下似是没接到消息,一粒米都没送过来。
手下不满道:“大人,朝廷是不是把我们忘啦?”
“看样子朝廷有内奸啊。”我深知现在能指望只有自己。
城必须守着,拖得越久对京城越有利,也好给京城留出征召军队的时间。
时间一点点过去,还是没有任何援兵,派出去送信的士兵,一点回音都没有。
也不知道是被蛮人劫住了,还是已经顺利进京求援。
看到粮库里的粮食一点点减少,我的心也沉了下去。
我是徐州知府,誓要和城共存亡,守墙的士兵没吃的,如何有力气守城?
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我面前:是降,还是战。
“大人,不能降啊,听逃出来的百姓说,凡是投降的,都被屠了。”
我不相信,去寻了几个从燕州城逃出来的百姓,发现果然是这样。
“不降就不降,只是没有粮食,可怎么办?”
我是一城知府,保护治下子民,是我的责任。
该怎么保护呢?看着城墙上的士兵,饿得连拿弓的力气都没有,我心急如焚。
“我已经老了,你们吃我的肉吧,给我一个痛快就行。”
用老弱的生命,换来年轻人的生命,这笔账好像挺划算。
最终我下了那个该死的命令,城墙上的守军,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再等等,只要有援军,我们就能离开这个地狱。
但援军一直没有来,希望越来越渺茫。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我们誓要和城共存亡。”
到了如今我也不知道,自己坚持的对不对?
城里的百姓不多了,大家宁肯被当作军粮,也不愿死于蛮人之手,最后城里活着的只有青壮年。
我带着为数不多的守军,一直在墙头和敌人厮杀着。
眼前最后所见的是如洪流一般的蛮军,他们已经攻上来了。
“对与错,就让后人评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