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 第33章 财大气粗

第33章 财大气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林大河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只要是熟悉连家渔船的人都知道,他上面一定会有个哥哥,

事实上也没错,他确实有个哥哥叫林大江。

水上人家起名也没有很特别的讲究,或者说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起,所以要是家里有几个孩子,一般都是江河湖池溪这样排列,

海没有,那不是一个水系的。

陈建国去江边玩的时候,经常能听见这样的喊声,

“张大江回来吃饭。”

“李大河回来吃饭。”

“王大湖把你妹妹找回来吃饭。”

诸如此类。

好吧,其实岸上的人也差不多,

比如就在这个班上,除了一个陈建国,还有一个刘建国和一个孙建国,

叫“胜利”的有两个,叫“抗美”的有两个,

但是这些都不如叫“军”的多,足足有六个!

班上总共才三十几个人,去掉重名,男男女女算一下只有十几个不同的名字,由此可见重名数量之多。

那要是连姓都重了怎么办?

简单,喊小名啊,

比如铁娃、幺妹、狗蛋、柱子、二虎子,小范围内基本上错不了!

扯远了,拉回来。

外围的林大河听到陈建国的话,便点头说道,“我知道,我们家每次打了鱼就去那里卖,那里没有人管,可以随便卖,”

陈建国眉头微皱,这小子真是一点谱都没有,直接就把自己家最大的秘密给拱出来了,

现在实行物资统筹管理,自然也包括水产品在内,虽说自己拿着鱼竿去钓点鱼没人会说什么,可水上拿网捕鱼的,都被要求统一卖给水产公司,

水产公司给的价格倒是挺公道,毕竟是计委规定的价格,谁都不能耍滑,但他们接收能力有限,到了一定数量就停止收货,

那活鱼不比其他东西,多了也没地方放啊,

所以有些鱼获颇丰、又回来较晚的人家,就会自己找地方卖掉,

估计那个观音垱码头的集市,就是他们曾经处理鱼获的一处固定点,如今统一管理下,反倒成了化外之地。

这种东西吧,也是属于民不举官不究,只要别大声嚷嚷,就姑且听之任之,

可林大河这么大喊大叫的,让有心人听见就不好了。

陈建国便赶紧说道,“你说石板就行。”

“哦,”

林大河大大咧咧,还没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便顺着陈建国的话说道,“石板是城外一个老石匠做的,人都叫他刘石匠,其实他是专门做碑的,还带了两个徒弟,没事的时候就做石板,卖给附近的学生写字,

本来我爸给我也买了一块,不过看学校发了作业本和铅笔,就没有带。”

陈建国顿时恍然,

说起来这就要怪棉纺厂财大气粗了,别的学校从来不会给学生发作业本,也就只有棉纺厂小学今年新落成,给每个学生都发了十本作业本和两支铅笔,算是普天同庆,

难怪他从来没见过这种石板,同学们都有铅笔和作业本,谁还愿意带这种既笨重又容易摔坏的东西啊!

搞清楚缘由,陈建国瞬间没了兴趣,这种东西无非就是物资匮乏的年代的一种替代品,还真和他刚才猜想的一样,跟古代的木板和沙盘没多少区别。

这时马文英却又对着梅映雪问道,“你们学校有多少人啊?一年级只有你一个人,是只有你自己在教室上课吗?”

赵跃民闻言顿时接了一句,“那不是好惨?!”

同学们一听,也都心有戚戚然,满脸同情地看着她,

班上几十个同学在一起,他们看见老师都有点害怕,想想梅映雪竟然一个人对着老师,

好可怕呀!

听到马文英的话,再看看赵跃民,梅映雪终于嘴角微微翘起笑了一下,连眼睛也似乎弯了起来,“不是的,我们学校没有这里大,只有一个教室,一年级到四年级都在一起上学。”

“都在一起上学?”

马文英顿时瞪大眼睛,满脸惊叹地看着她,“那怎么学习呀?”

梅映雪说道,“就是我和二年级的人坐一边,三年级和四年级的人坐另一边,两边墙上都有黑板,梅老师就轮流教,教到哪个年级,其他的就自己写作业。”

同学们都对新同学的生活很感兴趣,一个个追着她问不同的问题,

“你们上学也是一学期交三块钱学费吗?”

“不是,是交二十斤谷子,听我爸说这是给老师的工资。”

“只给老师吃谷子呀,那老师不吃菜的吗?”

……

不一会儿,这个小丫头就有点招架不住了,面红耳赤不知道怎么回答,

毕竟才五岁多,能知道学校的东西,还是因为从记事起她就被爸妈扔到学校里玩,那个小小的房子,就是她的全部天地,

可同学们问她稻谷怎么种,菜园里有什么菜,怎么浇水施肥,

这些她哪里知道嘛。

幸好幸好,不一会儿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赶紧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梅映雪也抱着石板转了回去,乖乖等着上课。

……

中午放学回家吃饭,下午返校上课,然后放晚学,

半天无话,陈建国自然也没教新同学唱什么荡双桨。

背着书包从学校出来,陈建国见到梅映雪跟着几个年纪稍大的孩子一起走,便知道应该是他们原来学校的学生,

有大有小有男有女,男的多女的少,小的多大的少,最小的毫无疑问就是梅映雪,最大的估计能有十四五岁了,

看到这里,陈建国不禁又多看了两眼,这个年纪了,他家里竟然还允许他上学读书,可见对他寄予厚望,

这年头没有什么义务教育,小孩子必须要读书的说法。城镇上还稍微好一点,除非是实在出不起学费,否则至少会让孩子念个初小,而农村就大不一样,很多才七八岁的半大小子,就已经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大部分女孩子更是连踏进校门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十四五岁大的小伙子,能当大半个劳动力使,换成一般的人家,早就结婚当大人了,哪还有继续上学读书的。

不过这也跟陈建国没关系,凡事总有特例,也许这个人学习成绩特别好,家里盼着他来日吃皇粮呢!

对于农村人来说,如果能考入中学,成为公家人,不管是政府的行政人员,还是学校、医院等单位的职工,都是洗脚上岸、鱼跃龙门,值得大摆三天筵席的大喜事,

当然,如果能读个中专,进工厂当工人,端起铁饭碗,那更是可喜可贺,

这样想想,也难怪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大龄学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