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越扬眉看着对面一脸坦然的男子,声音微冷:“你大概是忘了你的身份了吧?”
薛既安神色黯淡了一瞬,微微侧首,“没忘。”
“呵!”林越故作沉冷,“想当初,你刚来的时候,啧啧啧,如今这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这歌肯定当世无人会唱,但意思不难理解。
薛既安低声说道:“我从来也不是什么农奴。”
“就是打个比方!”林越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怎么一点幽默感都没有!”
翻完白眼她自己也有些怔愣。
她从小早熟,后来刻苦努力学习,兢兢业业创业,回想起来,都不知道自己的童年有什么乐趣,少女时代也不曾有过粉红的幻想,当然没有撒娇之类的行为。
翻白眼在她看来,要么属于没礼貌不雅行为,要么也算是一种撒娇。
这两种经历她都没有过。怎么到了这里,反而越活越像个无知少女了?
薛既安不觉得。
以前的林越不管做什么事都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总要计算好了结果才回去付诸行动。
不是说这样不好,而是如此一来,便会错过不少沿途的风景,也少了一些人情味,严肃而疏离。
如今她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属于这个年纪少女的情态,多了生活气,更符合年纪,也好似更容易接近了。
想到年纪,他摸了摸自己的鬓发,他是十九岁那年来到山里的。如今已经过去三年了,好像自己的容貌并无变化。
而林越先于自己在那里生活,那么,她如今……
甩了甩头,他想,那些都不重要,有些人活一辈子等于白活,而她,一直这样,也挺好。
林越翻了白眼,觉得尴尬,就快走了几步,而薛既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然而然就拉开了彼此的距离。
林越走出一段路,察觉丢了薛既安,便停下来等他。
两人就这样始终保持着中间间隔两步的距离进了长隆坡。
长隆坡这边的人已经接收到了上面送下来的东西,见了他们寒暄一番,汇报了工作进度,得到首肯之后,给长隆坡的村民发下了一笔抚恤。
林越又给这边留了一笔钱,就算是房子不能修得有多好,最起码得能住人吧?
她的意思,长隆坡外围的房子弄旧一点,破烂一点,村子中心集中修建,做成地上一层地下两层的建筑,做工和避难的时候都可以到地下去。
安全,隐蔽。
地下设立通风口,就算是地上建筑被烧毁了,也不至于受到什么损伤,更不会无家可归。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
薛既安提醒过,大部分人并不愿意在地下过日子,因为寓意不好。
所以林越说的时候再三强调这只是权宜之计,等战火结束,她会出钱给村民们修建漂亮、结实的房子,砖瓦结构的。
负责人徐团跟村民们一传达,村民们抵抗不住砖瓦房的吸引力,对生活在地下的抵触便这样消散了。
而且,非常时期,活命比什么不重要?
既然这些人都同意了,林越就开始着手画建筑图稿。
他们不可能一直在长隆坡逗留,村民们都同意之后,薛林二人便启程往秋平县去。
一边走着一边讨论建筑格局,绘制草稿。
这一次,路上并未遇到意外,很顺利来到了秋平县城。
铺子里的掌柜伙计有日子没见他们了,这乍一相见,喜出望外,掌柜忙不迭汇报近日的经营状况。
林越十分满意,又做了细节方面的纠正,决定住两天。
一则观察一下真实的经营情况,二则也把图纸画出来。
谁知他们才住下来,周记和徐记的人就找了过来。
继周记之后,徐记的货源也断了。
当然,货源断了不等于没有存货,两家或多或少都还有些货底。
他们原本想等着城里百姓对粮食的需求达到一个顶峰的时候,把存粮拿出来卖,当然,价钱提高是必然的。
如此这般便可以大赚一笔。
如今贩粮卖粮极危险,他们大赚之后就此收手也是可以的。
只是没料到,这个凭空冒出来的林记不仅没有断货,而且还在安全补货,这倒也罢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竟然还是原价售出!
风闻,林记还有意降低价格。
这不等于断了自己的财路?
是可忍孰不可忍!
因此一碰头,原本并不算和睦的两家立刻达成了协议,要来林记讨个说法。
掌柜是本地人,原本和他们也是认识的,有很多话也不方便说得太直接,只道:“正巧我们东家也在,有什么话,你们来和东家说罢。”
周记的周友良,徐记的徐丰,各自挺着肥硕的肚子,在大堂之中等候。
林越听掌柜回禀了此事,只是淡淡一笑:“很正常嘛!”说罢拉着薛既安往外走,“去会会他们,看看本东家如何舌战于他!”
薛既安无奈地摇了摇头,跟着往外走。
周友良和徐丰原本也知道林记的东家十分年轻,可当真的面对的时候,心里便很不舒服了。
当真没想到他们竟然年轻到如此地步,而且男的英俊女的美貌,并肩而立,那便是一对璧人,这通身的气度一看便是世家大族出来的。
这样的人出来做生意做什么?
和人抢饭碗很有意思吗?
周友良说话的时候就不太客气:“不知你们是谁家的千金和玉郎?”
薛林二人互相看了看,林越笑道:“我们不过是乡野之人罢了,哪里当得起‘千金’和‘玉郎’的夸赞?”
周友良哼了一声,当然不肯信,他又不是没见过乡下人。
徐丰见状忙道:“周老哥别动气,二位呢也别遮遮掩掩,大家都是求财嘛!”
周友良心里气不顺,但二人既然达成了协议,便不能不卖他这个面子,便没有再开口。
徐丰便笑呵呵对薛林二人说道:“二位,咱们两家在这秋平县城里卖粮已经三代了,算是老字号。
“过去生意如何咱们就不说了,好汉不提当年勇嘛!但不管怎么说,这么多年的经营,咱们的字号算是闯出来了,乡里乡亲的也都认咱们。
“这粮价多少咱一向都是商量着来,灾年多添几文,丰年多减几文都是有的。”